法國"歐內斯特·勒南"號裝甲巡洋艦


法國

建造背景

"歐內斯特·勒南"號是法國海軍在20世紀初葉建造的一艘裝甲巡洋艦。她本來是"萊昂.甘貝塔"級的一員,但海軍設計師反覆修改設計,通過加長船體,以獲得更高航速。所以,本艦單獨成級。作為海軍新學派思想的產物,力圖通過建立一支強大的巡洋艦編隊,挑戰不列顛的海上霸權。不過,由於在建造過程中屢次更改設計,該艦整整花了六年才完工。服役時,就面臨英德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衝擊,性能上已顯得落後。

技術參數

"歐內斯特·勒南"號的排水量為13644噸。艦體總長159米,艦寬21.4米,吃水深度8.2米。船上編制有艦員750-824人。

動力系統

"歐內斯特·勒南"號的動力系統由3臺立式三脹式蒸汽機組成,各自驅動一個螺旋槳前進。船上擁有42臺尼克勞斯型鍋爐提供蒸汽。分成2個鍋爐艙,由艦舯部的炮塔和彈藥艙隔開,廢氣通過6個煙囪排出。動力系統的額定總功率為37000馬力,設計航速23節。不過,在試航期間輸出了37685馬力,航速達到24.4節。最初船上可以攜帶2260噸煤炭,後來減少到1870噸。這可以使她以10節的巡航速度,最遠航行5100海里。

法國


武器裝備

"歐內斯特·勒南"號裝備2座雙聯裝194mm M1902型50倍徑主炮,炮塔為艦首和艦尾各一座。她的二級主炮是12門164mm M1893-96型45倍徑艦炮。其中八門裝在上甲板的單裝炮塔裡(應該是舷側各有4門),另外四門安裝在下一層甲板的炮廓中。

為了防禦魚雷艇,艦上還配備了16門65mm速射炮和8門47mm機關炮。她還裝備了兩具450mm水下魚雷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艦上的一些輕型火炮被替換成高射炮,但細具體節還不清楚。

裝甲防護

"歐內斯特·勒南"的水線裝甲帶在船中部厚152mm,位置從水線以下1.35米延伸到水線以上2.31米。裝甲帶在前桅處減少到102毫米,主桅後部減至84mm。它並沒有一直延伸到船尾,而是在89mm厚的艙壁處就中止了。裝甲帶的上部邊緣厚36-58mm,一直延伸到上層甲板。彎曲的防護甲板沿中心線的厚度為46mm,邊緣處增加到66mm,舵上方處增加到71mm厚。

主炮塔的側壁厚203mm,頂部厚51mm。二級主炮塔的側壁厚170mm,頂部厚30mm。司令塔厚203mm。

法國


服役經歷

"歐內斯特·勒南"號,以哲學家和語言學家歐內斯特·勒南的名字命名。她於1903年10月21日在聖納澤爾彭霍特船塢與造船廠安放龍骨,1906年4月9日下水,舾裝於1909年初完成,並於2月份加入法國海軍。服役後,"歐內斯特·勒南"號被分配到總部位於土倫的地中海艦隊的巡洋編隊。1912年4月,她和兩艘"埃德加·吉涅級裝甲巡洋艦一起被分配到第一輕型巡洋中隊。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內斯特·勒南"號和埃德加·吉涅"、"儒勒·米什萊"號等裝甲巡洋艦被調集為第一輕型巡洋艦隊。將於8月4日開往菲利普維爾(斯基克達),負責追捕德國"戈本"號大巡洋艦和"佈雷斯勞"號小巡洋艦。但德國人在前一天炮擊了港口。這次襲擊,再加上有報道稱德國人將試圖從地中海突入大西洋,促使法國高級司令部派遣"歐內斯特·勒南"號和第一輕型巡洋艦隊進一步向西,前往阿爾及爾。

德國人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襲擊法國從北非運來的軍隊,而是逃到了君士坦丁堡。隨後,"歐內斯特.勒南"號與法國艦隊的其他成員一起封鎖了亞得里亞海。該艦隊由奧古斯丁·布埃德·拉佩雷上將指揮,在8月15日晚集結。第二天上午,它向亞得里亞海進行了一次掃蕩,並遇到了奧匈巡洋艦“森塔”號。在隨後的安提瓦里戰役中,"森塔"號被擊沉,法國方面沒有損失。隨後法國艦隊撤離,因為該地區經常有奧匈帝國的潛艇出沒。

1916年1月8日,"歐內斯特·勒南"號、"埃德加·吉涅"號、"瓦爾德克·盧梭"號和"朱爾·茹費裡"號率領一支由阿爾卑斯山地作戰部隊組成的特遣隊佔領了希臘的科孚島。巡洋艦於1月10日晚將部隊送上岸。島上的希臘官員除了對此表示抗議,並沒有發生任何抵抗。12月22日,"歐內斯特·勒南"號與一艘意大利輪船相撞,幾名乘客在事故中溺水身亡。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歐內斯特·勒南"號都在地中海,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一戰結束後不久,英法軍艦開始在黑海作戰,這是對俄國內戰的大規模干預。"歐內斯特·勒南"號是最早進入該地區的盟軍軍艦之一。1918年11月23日,她和英國的"利物浦號輕型巡洋艦,以及兩艘魚雷艇抵達新羅西斯克。1921年3月18日,紅軍佔領格魯吉亞後,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領導人在"歐內斯特·勒南號上撤離到法國。

回到法國後,船上的主桅被移走,以便能夠拖拽氣球,而高射炮則安裝在164毫米炮塔的頂部。在1927-1929年間,她成為一艘炮兵訓練艦。之後,她被海軍除名。在1931年,老舊的巡洋艦被當成靶船處理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