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三國志》裡曹操的形象有哪些不同?

世照網傳媒黃河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 ,根據《三國志》和很多歷史記錄所編寫的《三國演義》。三國志中的曹操,是真實可信的,作者對於曹操的描寫是理性的、客觀真實的。演義中的曹操,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演義只是小說描寫,比較誇張,要寫一部小說,就要有跌宕起伏的內容,把曹操描寫成反派,和劉備相對抗,是為了,讓小說看起來好看,精彩而已 ,小說中的內容和故事寫出來是讓大眾看的,讓普通人看的時候願意看,想的時候,有的想,說的時候有的說。真實中的曹操是,聰明伶俐,十分機警,有文化,有知識,有雄才大略的人。演義中當然也寫到了曹操才能,但是對於曹操的個性描寫是有點偏激的。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三國演義中把曹操的私人缺點,描寫的有點多,三國演義成書也有四五百年了,到現在還有人看了還在看,說明寫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比較有頭腦的,也很有才華,對於大多數人的心理掌握的比較清楚,知道人們看小說喜歡看什麼,迎著大家的心思寫的《三國演義》其實效果很好。

真實中的曹操是有很多的鐵桿粉絲的,曹操是有懸壺濟世的本事和才華的。

看小說和理解曹操是什麼樣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歷史,真實的是存在了,很多像曹操,諸葛亮,周瑜,孫權,劉備,呂布,袁術袁紹等等這些人物,能讓人們瞭解和認識那段歷史的是《三國演義》願意去了解那段歷史的真實的人們,可以去看看《三國志》。


畫安話安




水鄉殘子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相比:褒劉貶曹思想十分嚴重。劉備草根出身,被提升到皇叔,系虛構。曹操明明是漢相被罵為漢賊,顛倒是非。曹操最重要的功勞是,漢獻帝被李傕,郭汜以為董卓報仇之名攻破京`城,殺王允,呂布敗走,獻帝無助嬌裝外逃,他思考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實況:最忠心出力的是孫堅,曹操除外都是做做祥子,心不在朝庭。他想到該投奔誰為安全,孫堅雖可,可惜已死,其次只有曹操,他得息曹操在徐州,獻帝日夜兼程趕往徐州,投奔曹操,他出有對曹操的信任。君臣見面決定向全國發檄文勤皇,但肯出力的也沒幾鎮,在以曹操為主護駕下終於回到西安,以所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兼丞相,這亇重要歷史事件,被演義汙衊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這是演義貶曹的顛倒黑白。在這裡獻帝落難時也是曹操的功勞,在十八路諸侯中獻帝為什麼獨信曹操,對獻帝來說當然有道理,所以後來聲稱‘’劉皇叔‘’,進京,獻帝託以宻召謀殺曹操案告破,逃走了劉備,操殺了盟召人員十人,獻帝也只訓戒了一次,操告訴獻帝你是受騙的,主謀是劉備,他逃走了,沒有你的事,獻帝逃過一劫,這也是曹操手下留情。

。曹操在史上: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雖未稱家,但他也有留墨由世的作品,其演義隻字不提。

。漢末經曹操輔政,他南征北討,東剿西伐為漢室消滅了各路反王,只乘下孫劉兩邦,如果赤壁得勝,可以統一全國,可天不隨人願,但是曹操能保漢獻帝十多年安定,都是曹操的功勞。(上述內容參考金聖嘆先生《三國志批註》)


老龔166916589


《三國演義》故意突出了曹操的“奸雄"的一面。而《三國志》則比較客觀地記敘了曹操的生平事蹟。

曹操自反董卓起義兵始,南征北戰,縱橫中原大地,剿除各路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他選賢任能,革除漢末弊政,抑制豪強,實行屯田制,對安定北方,造福百姓,做出了很大貢獻。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三國志》對此做出了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

《三國演義》則渲染了曹操的"奸”,如殺呂伯奢一家人,欺凌漢獻帝、後和大臣,夢遊殺人,等等,塑造了一個多疑、冷酷、奷詐的曹操形象。

然而,儘管作者從正統觀念出發,刻意要把曹操塑造成一個反面人物,但由於小說基本是尊從史實而創作的,所以《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整個形象,依然難掩其雄才大略,多謀善斷,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的英雄本色。

所以,就曹操這個人物而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並無太大的差別。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更豐滿,更人性化,更有個性。


晨風茶室


三國演義屬於尊劉貶曹,屬於曹操的形象有些反面,三國志屬於正史,對曹操基本都是本著實事求是的觀點來寫的,正史上,曹操不但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個文學家,是一個歷史地位很高的人。


翩鴻春秋


一虛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