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沒有殺?

歷史一書生


第一,關於子嬰的身世,史記中記載混亂,但從未說過是扶蘇的兒子。據我估計有可能是成蛟的兒子。第二,趙高未必就是宦官,所有史料中都沒有提及這一點。趙高這個人物,能量極高學識淵博,臥薪嚐膽幾十年,成功顛覆一個朝代,堪稱獨步中國歷史的第一天才,由於對秦王朝的血海深仇,憑著一己之力,埋葬了大秦帝國。

世人迷知趙高是太監,然趙高根本不是太監,是宦官。秦皇時期宦官是內官確不是大監,至少趙高不是。太史公早有定論:李斯是興秦第一功臣,亦是亡秦第一罪人!天下第一丞相被太監趙高玩弄於股掌之中,最終落到父子皆被腰斬(也有一說是被趙高誅滅了三族),實是其背叛對其信任有加始皇帝的應得下場!

秦始皇的爹叫子楚,是後來改的,為了討好華陽夫人(楚國共主)收他為嫡子。本名叫異人。所以和子嬰的名字沒什麼關係,那個時候也沒什麼同輩分的說法。秦二世殺了兄弟可以理解,他怕他們奪了自己的位置,可為什麼要殺姐妹啊?女的不是不能繼承王位嗎,他怕什麼?子嬰非但不是秦三世,甚至連皇帝都不是!

趙高殺了秦二世胡亥以後,安排子嬰即位,但只讓他當秦王,沒有讓他即皇帝位。理由是關東諸侯造反,大秦現在只有舊秦國這一國之地,沒有能力讓子嬰繼續做皇帝。子嬰為秦王后,立即設計誅殺了趙高及其黨羽。然後僅僅一個多月以後,劉邦就率軍攻到咸陽城下,迫使子嬰投降。不久之後子嬰就被項羽殺死。兵荒馬亂之中,子嬰的名號從始至終都只是秦王,未曾稱帝。並且,由於子嬰為秦王的時間太短(大約只有四十多天),歷史的通俗說法都是秦二世而亡,亡國之君為秦二世胡亥,壓根就沒把子嬰這個“秦王”計算在內!

“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可以排除,因為一個是扶蘇若有兒子則年齡太小,二是趙高也不可能安排扶蘇的兒子繼位,仇人的兒子。所以子嬰應該是胡亥的堂兄弟,如成蛟的兒子。

子嬰應該是始皇帝的堂弟,子楚就兩兒子長安君和嬴政,但是他爺爺安國君可是兒子特別多。當時對皇位威脅的只有嬴政的子女,子嬰是他的堂叔威脅不大。秦始皇即位時還有一個成蛟在爭皇位吶,後來叛逃跑了,但是成蛟的兒子不見的就一定會處死,一是秦始皇已經繼位,成蛟兒子構不成威脅。二來如果不是呂不韋運作,成蛟是第一繼承人,按秦始皇性格來看,只要不威脅皇位,任何人都不會株連九族的。推測:百分之99是成蛟的兒子。

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可能性近乎零。秦始皇崩時才多少歲,子嬰已經和自己兒子商量搞掉趙高,至少子嬰的兒子已經成年,試想下秦始皇的曾孫都已經這麼大,可能嗎?秦始皇不是那種亂殺人的主,消滅的人全部是六國勢力,一但構不成威脅也就罷了!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最靠譜,最合情理,秦始皇子女不死光,永遠輪不到子嬰,一死光,也只有他血緣上位完全沒毛病。

胡亥應該是有子女的,趙高要殺他的時候,他向對手的人哀求,願意與妻子做一富家翁,古語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子女,那他應該有子女。另外秦始皇親兄弟絕不止他和成矯兩個,只不過他們兩個名氣大,被記載下來,其他的沒被記錄而已。

秦王子嬰的兩個兒子應該在十七到二十歲之間,所以子嬰的年齡應該在四十三歲以上,按生理特徵應該在四十六歲以上,秦始皇五十三歲駕崩時秦王子嬰都四十多歲了,應該是秦始皇堂弟。不可以是嬴政侄子嗎?嬴政五十二歲而亡,扶蘇年齡應在三十歲到三十六歲左右,扶蘇有兩個十八到二十歲的兒子是可以存在的,那麼子嬰作為扶蘇堂兄弟也可以有兩個這麼大的兒子。如果是嬴政弟弟,胡亥死後繼位的不應該是子嬰,應該是子嬰他兒子才對。古代講究兄終弟及、子承父業,不可能出來一個叔叔繼侄子的位置(雖是趙高弒殺謀位,法理上說不過去扶持叔叔繼位),胡亥沒有親兄弟了,選個堂兄弟出來繼位,也符合兄終弟及。


歷史深度揭秘



秦二世胡亥誅殺兄弟姐妹時,如果主動服誅。妻兒可免死。如果負隅頑抗,或者逃脫者。妻兒要被滅門。

在胡亥的兄弟中,可以確定的是,長子扶蘇和公子高的妻兒沒有被株連。

扶蘇主動自殺。使妻兒免受株連。

公子高被已逃脫。擔心株連妻兒。便向秦二世上書。稱只要不株連妻兒。自己願意為先帝陪葬。秦二世大悅。還重賞了公子高。

扶蘇和公子高做到了韓非子之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楊朱學派


子嬰在中國歷史上,是謎一樣的存在。關於他的身上,有很多種說法。我們今天就來揭一下子嬰的底細吧。

大家都知道,秦朝經過兩代皇帝而亡國。

第一個就是秦始皇,第二個就是秦二世胡亥。

可是,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被趙高給殺害之後,他又立了子嬰為王。難道這個子嬰不算是秦國的皇帝嗎?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秦始皇和胡亥,他們兩個都是大秦帝國的皇帝,他們擁有的地盤是天下。

可是,到了子嬰上臺的時候,秦朝擁有的僅僅就是關中之地了。

那時候六國的後人,都又開始紛紛復國了,而且項羽還打了鉅鹿之戰,劉邦就要殺到了關中來了。

即使是關中之地,在這個時候,也都快要不保了。

所以,這時候即位的子嬰,肯定不能叫天子了,他只能叫秦王,這也是為什麼說秦朝經歷了兩代人,而亡國的原因。

那麼這個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為什麼秦二世去世之後,趙高要讓子嬰即位當秦王呢?

秦二世胡亥即位當皇帝之後,他就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給腰斬了。

也就是說在胡亥去世之後,秦始皇就算是絕後了。這時候給胡亥血脈最接近的人,也只有子嬰了。

關於子嬰的身份,歷史學家總共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是扶蘇的兒子。

第二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之所以會有這兩種說法,是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都沒有弄明白,子嬰的身份到底怎麼回事?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推測一下子嬰的身份的。

大家都知道胡亥在繼承皇位之後,他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給殺死了。扶蘇更是胡亥最大的威脅,所以,胡亥在篡位之前,最先殺掉的就是扶蘇。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老話叫做斬草除根,胡亥和趙高都是野心家,他們在殺了扶蘇之後,不可能留下扶蘇的兒子的。

還有就是,胡亥去世之後,若是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趙高這個殺了扶蘇的兇手,就不可能找扶蘇的兒子來當秦王了。

若是子嬰當了秦王之後,肯定會給自己的父親報仇的。所以,通過這一點來推測,子嬰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那麼子嬰不是扶蘇的兒子,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了。

秦始皇去世的時候,他的年紀是五十歲,秦始皇去世大概兩年的時間,大秦就亡在了胡亥的手裡,也就是說那時候即使秦始皇活著,也只有五十二歲。

當初趙高要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是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他們如何來對付趙高。這也就是說當時的子嬰的兒子,已經成年了。

只有成年了的人,才會被父親叫去商議事情。所以說那時候的子嬰的年齡,應該是在四十歲上下。

只有四十歲上下的人,才有可能有兩個成年的兒子。

所以說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左右的孫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恰恰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上下的弟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子嬰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你說這個推理對不對。

所以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和趙高當初不殺他,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那時候的皇位都是,父子相傳和弟弟的關係不大。


史學達人


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乃是誤傳,扶蘇自殺的時候年齡在30歲左右,就算按照古代早婚早育,按照最早扶蘇14歲生子,那子嬰此時最大也就16歲,然後三年後,胡亥被害,子嬰19歲,據記載,子嬰在誅殺趙高前,曾與其兩個已成年的兒子密謀,這明顯就產生了年齡上的矛盾,19歲的子嬰為何有2個成年的兒子?

因此一般認為子嬰是嬴政的弟弟,或者是嬴政兄弟的兒子。

胡亥在繼位後,為了穩坐皇位,屠殺了其所有的兄弟姐妹,這個是不爭的事實,而子嬰作為其叔或者其表兄弟,第一沒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第二也沒有能威脅自己的皇帝,如果子嬰是嬴政的弟弟,那就是胡亥的叔叔,無故弒殺長輩,這不孝的罪名胡亥沒有比較自找麻煩,而如果子嬰是嬴政兄弟的兒子,胡亥可能都不熟,甚至都不知道有這號人。

所以說,秦二世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卻留下子嬰,就說的通了。


曹老師xixi


子嬰是秦朝末年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據說他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在秦二世胡亥被趙高害死之後,子嬰繼承了秦王的王位。而子嬰不甘心當趙高的傀儡,就設計殺掉了趙高。

這些事情讓人感覺到非常的奇怪,因為秦二世胡亥登上皇帝的位置並不是秦始皇所授予的,而是因為他從聯合趙高李斯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逼死了原本要繼承皇位的長子扶蘇,自己登上皇位。由於這樣登上皇位,胡亥心裡也不踏實,所以在趙高等人的建議下,他將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給害死了。

照說子嬰作為扶蘇的兒子,肯定也是被秦亥害死之列,不可能把他留下來,還能夠日後繼承自己的王位。所以很多人推斷子嬰是秦國宗室的一個人物,但並不是福蘇的兒子。這樣的推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當時子嬰的年紀並不小,不太可能是抉蘇的兒子。因為子嬰在殺趙高之前,曾經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議,一般能夠商議這種事情,兒子年紀也不會太小。所以當時子嬰的年紀至少在30歲往上走,而扶蘇大概也是這個年紀,所以兩個人不可能是父子關係。

而趙高和胡亥等人在胡亥繼位之前已經將秦始皇的子孫都已經殺害了,所以不太可能有子嬰這麼一個獨苗。所以很多歷史學家都推斷,子嬰事實上是秦始皇的兄弟成蛟的兒子。這個推斷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不是秦始皇的子孫,所以並沒有妨礙到胡亥即位,所以胡亥不會殺他,而他的年紀正好是30多歲,所以符合子嬰的年紀。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秦二世非常的殘暴,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他幾乎將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屠戮殆盡。之所以用“幾乎”這個詞,是因為子嬰倖免於難。

那為何秦二世把他的性命留了下來呢?

胡亥為了保住皇位,所以他用最快的速度賜死了扶蘇。他對扶蘇如此狠厲,自然不可能饒過扶蘇的兒子,胡亥既然沒有殺子嬰,說明子嬰或許壓根就不是扶蘇的兒子。

實際上,在史書當中只有模稜兩可的描述,並沒有點明二人的關係。子嬰是扶蘇的弟弟,這個說法是流傳最廣的,但並不意味著這個說法沒有問題。

根據《史記》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

這裡說趙高在胡亥死後扶植子嬰上位,同時這裡點出了子嬰的身份,那就是秦始皇的弟弟。

有人覺得這是趙高的一面之詞,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想要冒充秦始皇的兒子還算簡單,但是想要冒充秦始皇的弟弟可是難上加難。群臣們有不少是看不慣趙高,但是並沒有藉此來駁斥他擁立子嬰為王,說明子嬰的身份是貨真價實的。


而且趙高敢擁立子嬰,說明子嬰和扶蘇沒關係。要知道,趙高是殺死扶蘇的罪魁禍首,他擁立子嬰,意味著子嬰和扶蘇之間肯定不是父子關係。而且胡亥對子嬰其實藏著幾分尊敬,這說明子嬰身份不一般。

很多人都覺得秦始皇的弟弟似乎要比秦始皇的孩子威脅更大。可是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度來說,嬴政的弟弟只不過是身份尊貴,而他本人根本沒有爭奪皇位的權力。趙高之所以能擁立子嬰,是因為嬴政的後代已經死傷殆盡了。

群臣了為了維護朝廷的秩序,所以只能承認子嬰的地位。這件事可以說已經半實錘了,否則根本就沒人能解釋為何子嬰能輕鬆上位。

當然,還有很多證據作證上述的觀點。胡亥準備殺死蒙毅,而子嬰在這個時候出來勸阻。


並說道,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門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

雖然子嬰做的事情是在反對胡亥,但是他的出發點是為了鞏固胡亥的統治。要知道,胡亥可是剛殺了扶蘇,在這個時間節點子嬰出來建言獻策,說明他和扶蘇應該沒有關係。

而胡亥雖然沒有采納子嬰的做法,但是他也通過這件事明白子嬰應該是擁護自己的,所以他沒有對子嬰進行迫害。

接下來,咱們可以切換到胡亥的視角。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並且進諫否定他的決策,那麼胡亥應該對他非常忌憚,之後找個機會將其殺死。

但令人意外的是,胡亥並沒有這麼做。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這些就都可以說得通了。胡亥不殺子嬰,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畢竟屠戮叔叔可比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嚴重得多。


夏目歷史君


胡亥篡位之後,在趙高的建議之下,他確實是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們,都給聚集到一起,然後給腰斬了。即使嫁出去的秦始皇的女兒,也被胡亥叫了回來,全部給殺害了。

當然了秦始皇的兒子,除了扶蘇和胡亥這兩個人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沒有留下名字來的。

唯一一個叫公子高的,他之所以能留下名字來,是因為他在臨死前,對胡亥請求過,想要在自己死後,葬在父皇秦始皇的旁邊,為秦始皇守陵。

這一個請求,被秦二世胡亥給批准了,所以,就這樣公子高的名字,也被《史記》給記錄了下來。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兒子,除了公子高落了一個全屍,埋在了秦始皇墓的旁邊,其他秦始皇的兒女全部都是被腰斬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後,聯合李斯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然後賜死了公子扶蘇。

那麼題目中的子嬰,到底是不是扶蘇的兒子呢?

其實這個還是存在很大的爭論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沒弄明白這件事。子嬰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我們先來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既然扶蘇是被胡亥和趙高給殺害的,後來經過指鹿為馬事件之後,趙高又把胡亥給殺害了。當趙高重新選立秦王的話,就不可能選擇扶蘇的兒子,因為殺父之仇大於天。

若是子嬰真的是扶蘇的兒子的話,子嬰在當秦王之後,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把趙高給殺了,為父親扶蘇報仇。趙高還犯不著做這樣的蠢事。

那麼子嬰若不是扶蘇的兒子,他到底是誰呢?

很多人都說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才對。其實這個我們也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死的時候是五十歲,到了秦朝滅亡的時候,他也就是五十二歲。

若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話,他的年齡也就是四十多歲,但是,若是子嬰是扶蘇的兒子,秦始皇的孫子的話,那也就是二十歲左右(畢竟扶蘇也就是三十多歲)。

可是大家不要忘記,當初趙高要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不想去。

這時候子嬰有叫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他商議,到底怎麼來對付趙高。

既然《史記》上有說子嬰有兩個兒子,而且子嬰還要給他們商議對策。那就說明他們至少成年了,畢竟只有成人了之後,才有可能被老爹叫去商議這麼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子嬰的孩子,當時至少是有十八,二十歲以上了。

這也就是說,若是子嬰真的有這麼大的兒子的話,那他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歲的子嬰,有個二十歲左右的兒子,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若是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他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兒子。

所以說於情於理,子嬰都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還有更重要的是,秦二世和趙高當初要殺扶蘇的時候,肯定也會想到要殺他的兒子的,畢竟斬草要除根,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但是,對於秦始皇的弟弟,他就沒必要殺掉了。因為他對皇位是沒有威脅的。所以,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大,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


漢史趣聞


首先糾正一下,雖然關於秦王子嬰的身份問題,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子嬰屬於秦宗室成員,但絕不是扶蘇的兒子,因為年齡對不上。子嬰最大的可能性是秦始皇的弟弟,是秦宗室長輩,但又不會與胡亥爭奪帝位。具體原因在下面會詳細展開。

秦二世胡亥之所以殺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對前者是因為他們有爭奪帝位的資格,剷除之以絕後患,對後者姐妹雖然不會爭奪帝位,但不排除不少姐妹與功臣勳貴聯姻,這對胡亥的皇權構成潛在的威脅。胡亥登基之後,為了鞏固帝位,趙高建議說:“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所以應“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他按照趙高的建議,申明法令,開始誅殺諸公子。結果就是,有資格與胡亥爭奪帝位的23位公子全部被殺。而他們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殺,如扶蘇和公子將閭三兄弟;有的被集體殺戮後示眾,如杜縣殺死六公子,咸陽殺死十二人;有的選擇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最後在趙高的教唆下以殘酷手段處死了10位姐妹。

下面結合史料記載情況分析秦王子嬰為什麼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與,乃招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從這段記載可以得知,秦王子嬰有兩個兒子,年齡至少也得有10多歲,不然怎麼參與商議誅殺趙高?那麼,子嬰此時的年齡至少要有30多歲,總所周知,秦始皇在51歲時去世,公子扶蘇是其長子,扶蘇自殺前最多不過30多歲,其他公子年齡更小,不可能有子嬰這樣大的兒子。

另一方面,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說法比較貼合實際。首先,從年齡上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有成年的兩個兒子,可以一起行事謀劃,這一年齡設定符合邏輯。其次,作為秦始皇的弟弟,他可以以叔父長輩的身份向胡亥進諫,而且作為叔父輩不具備直接威脅胡亥帝位的可能性,胡亥也會在形式上多少對叔父表示幾分尊重。最後,當子嬰被趙高擁立為王后,可以不動聲色進行密謀,反將立他為王的趙高除掉,從這一點看出他的謀略與膽識已經非常老道。

總的來看,秦王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這種說法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為何胡亥沒有處死子嬰,因為子嬰是胡亥的長輩,又沒有直接威脅。


滄海拾遺錄


對秦二世的誅殺範圍,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如史書記載李斯的兒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女兒都嫁給了秦始皇的兒子,可見李斯的長子李由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可以想象秦二世殺死的兄弟姐妹包含了李斯的一些女婿,但李由的妻子我認為很可能沒有被殺,因為按道理她應該出嫁後就跟著丈夫了,後面秦二世和李氏父子的互動也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與李由有殺妻之仇的樣子。

還有就是和問題關係較近的一件事:秦公子高為了保全族人請求殉葬,犧牲本人,保全了族人。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兒子,他的家族難道不是秦二世的家族嗎,顯然他要保全的族人是自己這一房的子女。既然族人得免,那麼公子高當有子女免遭秦二世誅殺,所以秦二世放過秦始皇的孫子是有可能的。

但是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子嬰是不是扶蘇的兒子還兩說。

秦二世大殺四方的時候,子嬰曾經勸阻。雖然秦二世沒聽,但子嬰也沒事。顯然子嬰的身份沒有那麼敏感。而且後來子嬰和兩個兒子合謀殺趙高,子嬰的兒子顯然必須有一定年紀了。秦始皇卒年50,秦二世和趙高都死於秦始皇死後三年,秦始皇的曾孫能有多大呢?所以學界有根據《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即秦二世的叔叔,或根據《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蛟的兒子即二世的堂兄,是有道理的。


代牧益州閻文平


關於子嬰的身份有多種說法,秦始皇之弟、秦始皇之孫等等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絕對不是扶蘇的兒子。道理很明顯:如果他真是扶蘇的兒子,那麼就是對皇位的最大威脅,已經殺光了兄弟姐妹的胡亥,豈能留下這個巨大禍患,恐怕第一個就要除掉他。


秦始皇巡行天下崩於沙丘,趙高李斯秘不發喪篡改遺命殺扶蘇、立胡亥,登上皇位做了秦二世。在趙高的鼓動之下,胡亥覺得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都是他皇位的巨大威脅,於是開始大肆殺戮秦始皇的子孫,幾乎沒有人能夠保全性命,但子嬰卻奇蹟般地躲過了屠殺,保全了自己和兒子的性命。

趙高權傾朝野之後,野心日益膨脹,最後指使女婿殺死了胡亥,準備自己登基當皇帝。但他很快發現時機還不成熟,秦朝的貴族和平民大部分仍擁護嬴姓子孫,無奈之下只能把子嬰推到前臺。但趙高為自己登基稱帝也預留了空間,他告訴子嬰:天下大亂六國皆反,咱們還是做回秦王好了,天下的反彈能小一些。


子嬰對於自己當秦王這件事,沒有多少喜悅,反而是憂心忡忡,他太清楚趙高的狠毒了,認為對方一定會殺了自己。於是在祭拜宗廟的前五天,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對趙高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拖延裝病不去祭拜宗廟,等趙高找上門來的時候,在主場幹掉他。

趙高看著子嬰遲遲不去祭拜宗廟,果然親自上門來催促,子嬰預先埋伏好的人衝出來,當場殺了趙高,子嬰也登上了秦王的寶座。但此時天下形勢已經糜爛不堪,僅僅過了一個月,劉邦就殺進了咸陽,子嬰把自己和兒子都綁起來,驅車到劉邦的軍營之中投降,並獻上了傳國玉璽,劉邦沒有為難他們。

不過他們最後還是在劫難逃,項羽進入咸陽後,大規模搞破壞,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子嬰和他的子弟們也都被項羽殺了。

現在讓我們回到問題之中:子嬰是誰?他為什麼能躲過秦二世的屠刀?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能夠證明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秦二世的侄子。同時也有很多人據此認為,“二世之兄”就是公子扶蘇,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我個人不贊同這個觀點,子嬰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但他絕不是扶蘇的兒子。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秦始皇臨終遺命扶蘇繼位,趙高李斯陰謀策劃殺了扶蘇,擁立胡亥登基,這件事胡亥和趙高都心知肚明的,他們怎麼可能對扶蘇的兒子手下留情,難道不怕養虎遺患?更何況扶蘇在民間的口碑不錯,不少造反者都打著替扶蘇報仇的旗號,在這種情況下,子嬰如果是扶蘇的兒子,那麼胡亥和趙高就更不能留下他了!


關於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記載,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這裡明確了子嬰的身份,他是秦始皇的弟弟。這也不奇怪,秦二世把秦始皇的子孫都殺乾淨了,自己又沒有後人,如果需要一個嬴姓之人繼位,秦始皇的弟弟自然是合適的。

不管子嬰的真實身份究竟如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個極聰明極懂得隱忍的人,所以才能逃過胡亥的大屠殺。這一點從他繼位之後誅殺趙高,就可見一斑。如果他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去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秦王朝的命運說不定會出現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