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戶鄉紳的妾怎麼生活的?不要說大戶人家?

用戶3222852378262


封建社會極其講究出身和來歷,夫是一家的天,妻是一家的主,妾地位低下,除了伺候姥爺夫妻的日常起居,還得負責做家裡粗使傭人做的事。

什麼是粗使傭人……

古時傭人分幾種,第一種比如王熙鳳身邊丫鬟平兒,是王熙鳳出嫁帶到夫家的丫頭,這種叫貼身傭人,只伺候主子夫妻穿衣梳洗這類,偶爾女主人不方便,還得兼職哄老爺睡覺。

第二種像晴雯這種,負責做做衣服跑跑腿之類,不幹粗活。

第三種就是叫不出名字的某某,負責灑掃餐炊挑水這些粗笨活。

而你提到的小戶人家妾室,一般出身不佳沒有靠山,除了哄老爺睡覺,第二種第三種傭人乾的活,全歸她幹,很受氣。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二爺爺娶了三房,我爺爺娶了兩房,解放後只留一個,其他的各自嫁人,我十來歲的時候有一個奶奶尚健在,聽過她們在太陽底下癟著嘴巴講述那些歷史。


謙語謙尋


我外公的爺爺聽說以前很有錢。他娶了五個老婆。其中大老婆沒生出兒子,就抱養同姓男孩養,聽說分家產的時候都是雙份給抱養子!老婆是一個比一個年輕又有勢,並不是什麼窮人家的女孩或者丫鬟之類的。我外婆的外公年輕時殺雞殺鴨掙了點回來修了個房子,娶了兩個老婆。好像有錢就可以娶,哪有那麼多的規矩,[呲牙]後面娶的老婆地位那些也沒有那麼低。


未來不是夢1988


說起古代的小妾,大家可能有一個誤解,以為在古代的時候人人都可以取三妻四妾,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男女比例都是一定的,假如所有的男人都是那麼多妻妾的話,自然就不夠分的了,官府也得注意一下平衡嘛。



除了朝廷中的王公大臣官員之外,一般有功名的舉人和秀才只能夠娶一個妾,也就是說除了正是夫人之外,也就是一個妾最多再加上一個通房丫頭。要知道在古代舉人秀才都是比較少的,級別比較高的,他們都只能娶一個妾的話,普通的老百姓一般也就只能娶一個妻子。



而秀才中有很多也是非常窮的,最有名的就是范進了,范進雖然運氣好中了一個秀才,但是並沒有改變他貧窮的命運。既然這麼窮,范進雖然有那個權利去娶一個小妾,但是他實在沒有那個錢去娶,而且他的母親和妻子依然過得相當的貧窮,他的老丈人也就是那個屠夫,依然不正眼看他。



大戶人家有錢,他們的小妾生活還過得不錯,而小戶人家的小妾估計過得就非常的悲催了。因為那個時候小戶人家過得也比較一般,也就是保障自己有吃飯的能力而已,所以小妾估計也就是跟他們一樣,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對於那些電視劇裡所描寫的,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能過上的畢竟是少數。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在中國古代女性地位十分的地下,所以在古代社會時期,男性就是社會的主導者。由此也就衍生出了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這個所謂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就是指任何人,上至皇公貴胄,下至販夫走卒,所有人都只可以娶一個妻子,這是法律強制規定的。但除了妻子之外,古代男性還可以納數量不等的侍妾。至於納妾的數量,也要和男方的地位以及財富所掛鉤。地位越高越有錢,自然就可以納更多的妾,而地位低下又生活困難的人,別說納妾了,正妻都娶不上一個。

當然了,歷朝歷代對於人們的婚姻制度的規定也是不同的。在漢朝時期,除非你立下大功,或者有特殊的貢獻才可以納八個小妾,也就是所謂的“功成受封,得備八妾”。一般的官員撐死也就能納兩三個小妾而已。東漢名臣蔡邕稱“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婦”。也就是說在東漢時期,當官的而且還得是高級官員才能納兩個小妾。如果你是平民,那隻能娶一個老婆,事實上在當時的環境下,老百姓能娶上老婆都足夠偷著樂了。還納妾?做夢呢吧!

到了明朝時期,國家對於娶妾納妾的行為進行了更高的要求。親王級別的皇族“許奏選一次,多者止於十人。”也就是說親王納妾一次,上限就是十人。親王世子君王級別的皇族納妾的數量只有親王的一半,而且這一級別的納妾一生只准許一次,除非沒有後代,此時朝廷才允許第二次納妾來生一個後代。而平民老百姓是根本不允許納妾的,所以說不好被電視劇誤導,女性地位雖低,但歷朝歷代對於納妾這方面管制還是很嚴格的。當然了,平民也存在娶妻無後這種情況,所以在嘉靖年間,朝廷規定“

至於庶人,必年四十以上無子,方許奏選一妾。”對於私自納妾者,賜以四十皮鞭:“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聽娶妾,違者笞四十。”可見嘉靖時期也算是稍稍的放開了納妾的條件。

這裡要說明一點,妾的地位在家庭中是非常低的。《春秋記載》“女為人妾,妾不娉也。”古代結婚有六禮,娉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娉就是指男方請媒人問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這是一道結婚必須要走的禮節。但妾就沒有這個待遇了,男方納妾不需要六禮,而且納妾不視作婚姻,妾本身也不屬於家庭成員,也沒有家庭成員所享受的待遇,沒有待遇自然也就沒有義務,比如夫家如果犯罪也不會被牽連,即使是誅九族的大罪,妾也同樣不會被牽連。

清朝後,關於納妾的規矩被改的面目全非了,此時也不再限制平民納妾,平民納妾之風也就是從清朝開始實行的。在古代,平民人家納妾,那就完全是等於找了一個不需要付錢的免費保姆。平民人家納的妾室,不僅需要幹活,還需要侍候男方和男方的妻子。事實上和丫鬟除了名義上不同之外,其他的所有一切完全相同。所以說平民納妾,那妾不僅享不了福,相反完全就是一個免費的勞動力。所以古代平民人家的妾一般都不長壽。而且侍妾的生死也並不會有人在意。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小門小戶?

有。

可以納妾,法律也許可。

剔除富豪,貴族,官員之外,再去除沒有功名身份的地主,商人搞的通房丫頭,舉人秀才就通常准許納妾一人。

舉人數量並不多,屬於統治階級成員,顯然不再是小門小戶了。

舉人老爺一家,很明顯,左邊是抱孩子的正妻,右邊是年輕的妾、婢(通房):

然而,秀才比較窮。因為秀才只是免除本家稅金徭役,國家政權每年給點錢糧支持繼續讀書,所以大多數秀才沒有時間做雜事,因為他們得拼命去考舉人。而這些錢財也養活不了一個不斷讀書上進的秀才,比如范進中舉之前是童生,好不容易省城院試通過了秀才,還沒有錢財再到省城去參加鄉試考舉人了,最後是借錢偷偷去,回家後母親老婆餓了幾天,只能用老母雞去換米。

當然,也有不少秀才日子比較富裕。就是那些不怎麼願意繼續考舉人的秀才,他們怎麼都是鄉鎮坊間頭面人物,包攬詞訟,勾結差役地主,魚肉百姓,坑蒙拐騙事不少。過上那樣的日子,自然能夠發財致富,納妾蓄婢就是小事。

士的標準待遇,一妻一妾:

小門小戶的妾,怎麼過日子?

當然不會是這樣的錦衣玉食:

大多數秀才依舊是小戶人家。家中除母親妻兒之外多不過一戶僕役,而所納的妾,其實也就是兼職身份較多:

妾+通房丫頭+管事丫頭。

一般秀才的日子只就能說吃得起飯,讀得起書。偶爾給親屬鄉鄰代寫一些書信,法律文書,買賣契約,擔保做中,收幾個或者幾十個銅錢而已。

這位妾的日子顯然不會好過,白天伺候秀才娘子和孩子,做飯針線收拾房間(買菜燒火洗衣服當然是僕役做),晚上還得伺候秀才相公。辛苦得很。


四川達州


這個問題可以參看古代小說中的描寫,比如明末清初的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裡面的主人公狄希陳的父親狄員外算是中等人家,家裡有一家傭人,還有幾戶佃戶,自己本身不識字,兒子靠著有個好先生加上狗屎運考了個秀才,後來丈人主著給捐了個監生,算是步入了低級仕紳階層,在北京坐監期間因為僱傭的廚子被雷劈死了,需要找人做飯,在房東童奶奶的慫恿下買了個廚娘調羹當小妾使用。這個小妾本職工作是為家裡人做飯,回到明水老家以後恰好狄員外的老婆得了半身不遂,這個調羹算是正式收房成為小妾,一方面做飯,一方面伺候病人,同時管起了家裡的日常生活開支,成為相婆子的助手。同時在這本書中還寫了狄希陳的老婆薛素姐的生母龍氏也是小妾,薛家算是低級官吏家庭,父親是王官衡王府紀善退休,家裡有兩戶家奴,寄寓明水,開了個布店,也是中等人家,正妻沒有生育,四個孩子都是龍氏生的,其中兩個兒子中了秀才,薛老活著的時候龍氏在家主要工作就是做飯或者監督家奴妻子做飯,孩子都是正妻看,家裡孩子結婚之類的事都是由正妻拿主意,很少參與,後來薛老和正妻都去世以後,倒是拿起當母親的架子來了,在好幾個重大事件中都逼著兩個秀才兒子出頭給薛素姐善後,但是兩個秀才的兒媳婦好像不把她放在眼裡,家裡的家奴妻子也不聽她的話。


夢裡不知我者謂我心憂


小妾的生活不容易

1.生活不容易。

不少家庭的丈夫除了正妻以外,也有一定數目的妾。學會和正妻的和平相處,自然少不了勾心鬥角,如何存活下來就是一大挑戰。

2.地位有點低。

我們來看看妾是如何產生的就知道她們的地位。以明代為例,揚州還有人以買童女撫養,然後賣給他人作妾為生的,俗稱“養瘦馬”。除以上的渠道外,在現實的生活中納妾還有一些其他來源,例如納婢女為妾、私奔等渠道。

3.有兒子最幸福。

妾地位雖然低,但不論嫡庶,生育兒子的妾可以通過自己兒子的身份得到一定的財產權。

總而言之,古代妾的家庭地位比正妻低,又比婢女高,而且妾的家庭地位以及如何生活生存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例如與丈夫和正室的關係、有無生子等等。


駙馬君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就是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而這裡“三妻四妾”所指的並不是說古代男人可以娶三個妻子和納四個小妾。“三妻四妾”其實是一種非常籠統的說法,它的本意是男人可以有一個妻子和幾個小妾!


在古代大戶人家,老爺們為了能更多的繁衍後代,都會為自己納上幾房小妾,當然這樣做更多的目的也是為了他們的私慾,然而納妾的規則卻跟娶正妻不同,小妾進家門沒有媒妁之言也沒有八抬大轎,當然也不能走家裡大門進入家中。小妾一般都是窮苦人家的女子,當她們被老爺看中後,老爺會給點錢給她們家,然後選個日子讓她們走後門進入家裡就行了!

當小妾進家門後,她們的地位也是不太高的,甚至連正妻的貼身丫鬟也不如,僅比普通僕人好一點。當然如果她們要能為老爺生個兒子。地位就不同了母憑子貴,也能榮華富貴的過一生!

當然這都是有錢人家小妾的生活。那麼,古代小戶鄉紳的妾是如何生活呢?

雖說在古代納妾是被允許的,但是你也得有那個條件才行。大戶人家有錢自然不必說,而小戶鄉紳之家自然沒有太多的餘錢,他們之所以要納妾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正妻無法生育,才納個小妾回來“續香火”。小妾進門後自然沒人僕人賜候她們,甚至來說他還要伺候正妻跟丈夫,當她們懷孕後自然會過一段“少奶奶”般的生活,一旦孩子出生,這個孩子就會被正妻收養,小妾又會過回從前的生活(伺候正妻跟丈夫),這時的小妾也就相當於是個僕人一樣,並就此一生!



總的來說,古代小妾命運還是很悲催的,大戶人家的小妾還能母憑子貴過些好生活。小戶人家的小妾就只能悲傷的過一輩子了!


唐古看今


我國古代王朝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想必在許多電視劇裡面都有出現過當官的一般有好幾個老婆,而且這些貴族夫人的生活都是非常精緻的,但是事實上在法律上能夠擁有幾個妾室的人一般都是達官貴族,對於這些達官貴族來說,養活幾個老婆完全不是問題。


除此以外呢,就是擁有功名的讀書人可以擁有一個妾室,也就是一妻一妾。最後才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法律上規定只能有一個老婆,也就是一個妻子,當然還有一種例外的情況就是普通人到四十歲以後沒有子嗣,這個時候可以向官府申請再納一門妾室。

對於擁有功名的讀書人來說,他們是否納妾就是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經濟境況了,有錢一點的讀書人多養活一個老婆也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對於讀書人來說,能夠取妾室的一般意味著家庭財力還不錯,至少可以保證有飽飯吃。




所有對於小妾來說,一般也只是服侍一下當家的男人和正妻了,生活瑣事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好在不用去做一些苦力活。


而普通人因為無後的原因娶了妾室,一般來說,妾室的生活不是太好,比如一般的農活都是要做的,而且還要忍受家裡的正妻的指使,幾乎等同於一個暖房的家僕,所以普通小門小戶取妾,做妾的生活絕對算不上好過。


這個歷史很正


對於古代的大多數家庭來說,娶媳婦兒也叫做討老婆。本身就窮得叮噹響,哪有什麼聘禮可下。也就是差不多的兩家撮合成一家就行啦。

能娶上個媳婦兒就錯了,哪有能力再去納一個妾。即使僥倖再納了一房妾,也只是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勞動力而已。

對於小戶的鄉紳來說,比普通人家要好上很多。雖然比不上那些大戶人家,但是再納上一兩個妾還是沒有問題的。

小戶的鄉紳是從庶子庶子再庶子傳下來的,也就是宗族裡面的小宗。除了憑藉宗族的影響力,享受到了一星半點的鄉紳待遇,其它的充其量也就是比普通人家強上那麼一丟丟兒!

雖然祖上也曾經闊過,但畢竟是今不如昔。所以這些小戶的鄉紳除了妻子之外,再加上一兩個僕人之外,也就是納來的妾了!

在這樣的家庭結構裡,納來的妾可就要身兼數職了!既要侍候丈夫和正妻,又要侍奉公婆和子女。

如果家境再貧寒點兒,還要和其他僕人一起工作。這時就和僕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讀古人寄來書

【如果喜歡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