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是什麼?

7分熟007


當代的年輕人,我覺得可以歸類年齡在22-30歲之間。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已經步入正軌,開始學會掙錢養家的時候了。

結婚早的,大多是對工作方面的抱怨。辛苦畢業上班結婚後,發現手裡沒錢,工資也很有限,家裡的吃喝拉撒都需要精打細算的去消費,甚至過著入不敷出的尷尬場面。這個時候,就會對自己的收入感到自責和抱怨。有苦自己一個人扛,有難也不想打擾別人,久而久之很容易抑鬱,更容易影響工作的進取,所以要適當的給自己減壓,找到發洩點,多看看外面的人,其實有很多人的生活都還不如你,調整心態最重要,樂觀的心才能勇者無敵!

另一個就是未婚的青年。在這個缺少合適婚姻對象的時代,想娶一個老婆壓力是真的不小。窮的找不到老婆,中等的也是在排隊。我們老家就有27/28歲的很多年輕人,很多都未婚,也不是太窮,而是附近幾乎清一色男孩,女孩真的是少之又少,練談戀愛都沒對象,更別說相親了。往往一個女孩會想5/6個男孩,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他們偶爾也會抱怨,也會著急,但是已經習以為常,他們內心也有自己的事業。先立業,再結婚,也是很好的計劃。只有自己變的更加優秀,那麼才能接觸更多的和機會。

抱怨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抱怨,但是生活終歸要過,事業終歸要創,趁著年輕,請大膽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讓自己變得強大,到時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我們可以抱怨一時,但切不可抱怨一世!


豫南老李生活記


當代年輕人抱怨什麼呢?第一,少年時期抱怨:熬了最久的夜,劇還沒追完,天就亮了。在各種評論區與各大網友口水論。還沒分出勝負,自家的愛豆被爆料了,你說氣不氣人? 通宵達旦,打了一晚排位賽,段位不升就算了反而降了,還被隊友拖累了。氣的你 肝疼。

第三,到青年時期,抱怨上班時間太長。沒日沒夜的熬著,沒時間談戀愛。還面臨謝頂的問題。隔壁老王不如自己,但人家已經娶妻生子,太鬱悶了!

第四,到晚年抱怨,錢沒掙到,人已經老了,時間真不是個東西,那個懊悔啊!


捷捷是捷捷


沒有錢,作為一個奔向三十歲的大齡女青年卡里沒有一點存款,突發情況只能靠信用卡支撐的我,比較有發言權[捂臉][捂臉][捂臉]其實這些都是自己作的,最開始考上大學完全放飛了自己,除了做過幾份兼職之外沒有想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一些有用的技能傍身,每天混日子,到工作之後過於寬鬆的工作環境養成每天得過且過的心理,渾渾噩噩過了幾年猛然驚醒,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要三十歲了竟然還一事無成,卡里一點存款也沒有,專業領域沒有一點建樹,安全感弱到爆,尤其面對一群九五後即優秀有努力,深受激勵,現在每天學習英語看書鍛鍊專業技能,堅持下來我相信一定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是劉小劉啊


1-2線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快節奏 不得不被快速發展的車輪追趕著前行抱怨最多的是壓力大 沒有空閒時間 家庭幸福指數下降 ---- 可追溯城市發展給年輕人帶來的問題

3-4線城市 大部分抱怨的是收入低 生活質量差 但是居民幸福指數相對一線城市較高(可從離婚率看出)

個人覺得各有利弊吧 生活本來就和我們之前想象的不一樣 活著當下 對生活充滿熱情 對未來充滿好奇 沒事的時候 多出去旅旅遊 多走走看看 人生會有更多的感悟 生活就會更幸福 。

希望對你有幫助



半半壺啤酒


個人觀點:

當代年輕人現狀:

生活成本高,表現在,房價,各類消耗品費用高;

互聯網時代,深深地影響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多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顛覆式變化。信息大爆炸,很多時候還沒反應過來新的浪潮已來,我們只有快速相應;

就業與情感方面:

就業來自各方面影響,穩定工作不是那麼穩定,時代更新太快,充滿著焦慮;

情感方面,交友與婚姻,已不是熱詞。社交發展太快,但婚姻卻是有離婚率高,有工作顧不及家的現象,而且成本還高。

當代年輕人,正面臨信息大爆炸,環境,高生活成本,婚姻等主要因素的複合疊加影響。

當下,還是沉下心,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用於學習和處理面臨的事,過自己最踏實的生活才是硬道理!


星月朗動


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我認為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抱怨工作;一種是抱怨生活。

先說:年輕人為何會抱怨工作?年輕人嘛年輕氣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會有一種想象與現實脫離的感覺,這是大部分年輕人剛參加工作時的一個心理狀態。總感覺現實不應該這樣子,為何付出多、回報低。然後年輕人花錢都比較大手大腳,大都不懂理財。遇到喜歡的東西都要買買買,最後出現入不贅出的比比皆是。於是就開始抱怨工作苦啊、收入低。

其實,抱怨工作的年輕人都是因為剛踏入社會、沒有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導致的。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沒辦法掌控的時候、才會出現抱怨情緒,當有能力掌控的時候,遇事就不會感到那麼難了,自然也不會抱怨。

其次,說說年輕人為何會抱怨生活。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畢業後、參加了工作,成家,是年輕人都面臨的一大難題,"成家才能立業"嘛。這邊工作壓力大,那邊父母又在催促道:"兒子、女兒,你該結婚了,啥時候帶另一半回來給我們看看啊?"這時很多人就會抱怨,工作都還沒順心,哪裡有心情談戀愛、結婚啊。可能好不容易談了戀愛,也會因為工作不順心、收入不高,最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的結局。所以會開始抱怨生活苦啊,苦不堪言。

最後,我想講,其實每個人生活都不容易,無論年輕的也好、年長的也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但有困難時,一味地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問題它不會因為抱怨就憑空消失掉。一定要相信自己,做一個勇敢的人,做命運的主宰者,我們的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年輕人加油吧!你們是未來的希望、祖國的棟樑。



醇溢堂茶業


婚姻狀態應該算是一個抱怨非常多的話題吧

  • 說到抱怨非常多,就說明引起的矛盾足夠多,都說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矛盾來源就是當代年輕人對待婚姻的輕視和父母那一帶對於婚姻的重視,往大了說這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可是對於個人來說卻是與我們最愛的人的對抗,所以勢必傷心無奈!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比如:

想更努力的工作,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想更多地學習,拓寬自己的認知領域。

想更多地跟朋友們在一起,做大家都感興趣的事。

想玩遊戲,想吃美食,想到處走走,很多很多……

相對來說婚姻是這其中一項,或者所佔比重還很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

80代,90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視野更開闊。

現代社會生存成本非常大,年輕人自顧不暇。

不再被養兒防老的觀念所束縛,更注重自身生活品質。

婚姻除了愛情意味著更多地責任,財務問題,培養小孩,贍養雙方父母等等

  • 可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想的都不是事,結婚了還是可以想做什麼做什麼,婚姻關係就是要互相忍耐,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孩子你生了他就會長大的,況且他們還可以幫忙,到底有什麼難的,為什麼你就是不結婚,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的事。
  • 再有就是父母付出了他們人生最主要的精力來給我們生活,教育,我們的結婚生子同樣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可想而知這種矛盾有多麼的不可調和!
  • 但是抱怨歸抱怨,還是要儘量溝通,互相理解,畢竟我們都那麼愛對方,人生如果連當下都過不好,又怎麼去想幾十年以後的事呢,愛是溝通一切的橋樑,大家各退一步看看是不是海闊天空了呢!

郝昉應如是


九十年代物資緊缺的時候東西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就能賺錢,然而對那一代創業人來講,也是非常需要勇氣,前方的路也是一步一步勇氣踏出來的路,也並不是事後諸葛亮般的容易,如果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年代裡,我是否會勇敢去創業?是否會勇敢去搏一搏,捫心自問,我不知道,所以哪一代人都不容易,不要抱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我們周圍的環境,永遠永遠不要抱怨,檢查自己的問題,歷練自己,要在苦難,挫折中成長,不斷經歷,歷經千山萬水,方知滄海桑田的變化!


通安達化工運銷李建建


我的一個朋友今年24歲,未婚女青年。只是作為當代年輕人中的一員,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我來分享一下她日常生活中常常抱怨的事情。

1,工作。現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無法找到一份與自己的興趣一致的工作,大學畢業的時候,在面臨著不小就業壓力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這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加班到半夜,被老闆責罵,這成了每天必須經歷的事情。想要辭職,可是自己又怕找不到工作。忙忙碌碌的過完一天,身心俱疲的躺下來的時候,心裡總是有個聲音彷彿在說,你與自己設想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也許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吧。

2,催婚。當一個女性邁入適婚年齡,深受我們傳統文化薰陶的七大姑八大姨會開始催婚。在她們的觀念裡,即使女人的事業再成功,沒有婚姻的女人不可能幸福。更多的時候,她們還企圖親自幫你挑選另一半。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被催婚的,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吐槽。我們自認為自己還年輕,更相信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上,靠自己爭取。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項彌補。可惜我們寡不敵眾,面對家人的喋喋不休,除了自己內心堅定信念外,面對這種催婚,我們也只能跟朋友們抱團抱怨了。


土妞兒的麻花辮


我從事媒體和資本市場職業,跑的城市、鄉村、企業、學校較頻繁,接觸年輕人的機會較多。感同身受當代年輕人抱怨的重心聚焦在:賺錢難、住房難、出行難、升級難、歸宿難、理想中的就業難。至於嘴老~抱怨家境貧寒的人~有,但不佔主流。

有一句流行語叫:時代造就了我,我很難讓時代如願以償。

這是一種無奈的心聲!!許多的80、90、00後普遍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多數有地級以上城市就讀、就業的經歷。他們習慣了城市燈紅酒綠、花團錦簇、人文社交、尋醫問藥、求師學藝、心儀物色以及其他鄉村無法比得上的先決條件和“硬核”。

他們壓根就沒有回鄉創業、安家的感覺,唯一的寄託就是城市。而眾所周知的原因,房價高、物價高、人際交往、交通費用高、慾望攀比心裡高,收入和自身能力與其不成正比的低。“四高兩低”的客觀事實,加上社會浮躁的潛移默化,年輕人產生“六難”抱怨,是主客觀基調的疊加,也是社會轉型升級,時代進步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的週期性現象。

對此,隨著國家就業政策、就讀政策、住房政策、醫護政策以及其他治理體系和治理效能的不斷精準完善,時代轉型升級週期性的調整,年輕人隨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深化、成熟、理性,“四高兩低”格局的改變,“六難”抱怨也會逐步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