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望子成龍,成龍的有幾個?現實嗎?

平民心態


孩子代表希望,代表未來,所以家長寄希望於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有所作為,這也是人之常情,理所當然。

但望子成龍,看每個人怎麼理解,我對於孩子的未來的期許,更多的是希望他能幸福,要想幸福,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創造幸福的能力,即物質條件;第二,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即心態。 我覺得這就是我培養他方向,他可以是人中龍鳳,也可以平平凡凡,但,希望他一生都可以不迷失自我。

而很多人對於成龍成鳳的理解,更多的是世俗的認為孩子必須總有多少財富或者收貨多少名利,所以孩子會痛苦,家長會焦慮。

而古往今來,很多名人為人,成功人士都是因為不斷自我提升,不斷挑戰自己,經歷了多少磨難才能成龍成風,所以家長的關注點不如多放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給他安全感,培養他好的性格,培養他願意學習的習慣,這才是最關鍵的,結婚怎麼樣,其實不太重要了。但往往孩子能找到自己,並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就是孩子提升自己的過程,這樣的孩子,不成功也難。


馬木子媽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都所期盼的。

但是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人中龍鳳又有幾人,大部分還是成為了平庸中的一部分。

可這是一種美好的希望,美好的期盼,人總是要有希望的。為了這種希望,家家戶戶的父母為子女操心操神,為了孩子上更好的學校託關係,花大把的鈔票,買高價的學區房,報輔導班,甚至請一對一家教,都是想有個好成績,有個好未來。

這本身沒有錯,可是為了這樣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中國的國情就在這放著,父母對子女諄諄教誨,殷切希望,都是為了子女能更好。真的很想說一句,中國父母辛苦了。做為中國父母其中一員,我也是很無奈。


人生真是個謎呀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但是有些東西需要看孩子內在和外在的因素,除了孩子自己的原因父母很身邊人都對他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影響。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1、榜樣: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因為父母就是孩子一生之中最大的老師,很多方面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到。

2、禮貌:孩子的內心都是單純的,所以從小開始就要教育孩子要有禮貌,這也體現了父母的素質。

3、適度:寵愛需適度,過分寵愛孩子,容易形成很壞的脾氣,影響以後的生活。

4、恩威並施:所謂恩威並施,即讓孩子知道最好事能得到獎勵,做壞事需要受到懲罰。

5、興趣愛好:孩子儘量從小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往往小時候的愛好能夠伴隨他以後的成長。

6、眼界: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儘量多的給孩子見識外面的世界,有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

以上這些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只要我們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就算他不能成為人中龍鳳,最起碼他可以成為一個禮貌誠實自強自愛的人。





家有三個白羊男


望子成龍,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然而,最終結果往往會令父母們大失所望,因為大多數孩子長大後都不過是一條不起眼的“蟲子”。

這不能怪孩子們不爭氣,只能怪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當然,也不能怪老師們水平低或教學不努力。從古至今,天才畢竟只是少數。這就好比房子上用的材料,棟樑只有那麼幾根,檁條能有十來根,而椽子卻有一百多根,甚至更多。如果都成了棟樑之才,房子也是沒法蓋的。就拿我國的教育鼻祖孔子來說吧,他應該是個盡心盡力的好老師,可他門下的三千弟子,最終成才的也不過才七十個。

由此看來,人人望子成龍是不現實的。每個父母都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和興趣愛好讓他們走一條更適合他自己能力發揮的人生之路,這樣會更有利於他們將來的發展和成功。


HP我心依舊1976


願望是美好的,但是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要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擅長學習,那就要好好教育他,讓他在學習領域發揮特長。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文化課不行,那就讓孩子在美術這方面有所發展。如果文化課不擅長,也沒個興趣愛好,那就讓孩子去學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吧,一技在手,天下我有。將來不會因為餬口而發愁。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就去培養,讓特長和興趣發揮它們的價值,將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創造價值




胡胡的歌


不現實,但是中國人就這樣,自己可以一事無成,一塌糊塗。要求子女卻要事業有成,出人頭地。自己可以不努力,天天打牌賭博,小孩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一個人有多失敗,他對子女的要求就有多高,因為想要靠子女翻身農奴把歌唱。這群人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都押在子女身上了,如果子女敢質疑,他們能找一萬個理由,比如,窮,沒讀過書,沒生在好時代。說不過了就開始講,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供你讀書那麼辛苦,開始打感情牌。等子女長大了,拆穿了這些謊言,他們之間就有了衝突和隔閡,這個時候,這群人就開始哭訴子女不孝。所以,望子成龍,很大一部分是帶有私心的,是不可告人的。如果人人都是龍,龍最後也要餓死。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做父母的幾乎都是對孩子有所期的,即使不是在財富,仕途等廣泛認知的領域,最起碼的健康快樂也是期待的一種,尤其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相信很多人也都改變了想法和認知。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為人父母,你能說對孩子沒有愛?而這種愛又不僅僅是狹隘的吃飽穿暖,即使現在生活富足,不愁生計,但是做父母的如果不賦予孩子生存的本領,父輩總有老去的一天吧,總有離開的一天吧,那時孩子還要像嬰涕時向人伸手嗎?

如果父輩受窮肯定希望孩子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成長,能有一技之長,立命安身,這是望子成龍,祖輩殷實,希望孩子可以拓展視野,為家族增光添彩,這也是一種期許,那麼肯定還有一部分父母比如我自己,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成長,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為社會,為他人,甚至為國家做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不往來到這世上一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90後00後的青年正是因為看到了父母在03年非典時的奉獻,堅守,才勇於踏上醫護這條路的,他們身上的責任感和現在的勇於擔當,不也正是他們父母眼中的“望子成龍”。

所以,成龍還是成鳳,現不現實,其實都取決於你的“子”,你自己。

有所期,才有所成,無所期,那麼肯定不會有所成,有謀定才有行動,順其自然也不是任其發展,孩子就像是一顆幼苗,長成參天大樹,肯定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的,你灌注的愛,你傾注的時間,你的修剪,都是日後孩子長成的一部分,這些印記也會流入他的身體,他的骨髓裡。

所以過程裡的堅持,比空心的期許來的更為實際,更為有意義。

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堅持的精神,毅力不倒的信念和值得追求的信仰,即使沒有達到別人眼中的“望子成龍”,難道不也是一種成,一種幸福嗎?


蝸牛育兒記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基本上孩子的行為都是從父母那裡最傳過來的,所以如果真的望子成龍的話,或者家長自己成為一條龍。或者找一條龍給孩子當榜樣,然後自己少摻合孩子的思考。


盾牌教育


成龍的啊~地球人都知道的有兩個,一兒一女。



大冰的草堂


望子成龍是大多數家長心裡的期盼。可使真的能成龍的孩子又有幾個呢?所以,家長要看清現實,擺正心態。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當家長把成龍做為培養孩子的目標時,先反觀自己是否“成龍成鳳”?

回想我們當時生孩子時,是否把“成龍”做為一項必須讓孩子實現的任務?如果當成了,那麼家長們有沒有徵得孩子的同意呢?也許,孩子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出生是被賦予任務的,他也許就不想被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也說不定哦~

與其“望子成龍”不如“助子成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很可愛的地方,也有很多特別的地方。做為家長,要擅於發現孩子的天賦與特長,幫助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儘可能地將天賦與特長髮揮到極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家長不妨多多鼓勵,給予最大的支持。經過長期的堅持,孩子的收穫一定是巨大的,帶給你的一定是欣慰與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