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利潤一般有多少?

溫旭武


製造業這幾年一直不景氣,利潤一直下降,而且高端製造我國中一直無法突破,低端製造利潤較差。咱們看一下2018年上市公司中各個製造企業的利潤率一般是多少。

首先是家電行業,選取行業標杆格力電器,淨利潤率=262.03/2000.24*100%=13%

汽車行業,選取上汽集團為例,利潤率=36/902*100%=4%

對於新興產業,選取海康威視為例,近利潤率=113.53/498.37*100%=23%
當然還有其他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利潤率,雖然同屬製造業,但是技術含量越高利潤率越高,對於上汽主要是有一些其他品牌在虧損,所以掙的錢需要不虧損,導致利潤率偏低。

看你處在什麼具體的製造業,可以查看相近的企業年報,就可以看出這類企業的利潤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希望給個關注。


汽車成本


來深圳9年,一直在電子工廠從事銷售管理工作,朋友圈的電子產品工廠老闆超過500家。

今年身邊的朋友淨利潤超過10%的沒有,盈利的不到20%,30%略虧或持平,超過50%虧損。

有幾個因素吞噬製造業工廠的利潤:

1、管理細節不到位,返工或賠償客戶。

2、雖然生意難做,今年房租還漲了,工資也漲了幾百。

3、接不到優質訂單,許多小工廠資質差,接不到高利潤定單。

4、為了接單,支持客戶帳期,客戶跑路,損失慘重。

5、深圳生活成本上升厲害,我一家5口,家庭年開銷30萬左右,對小微企業主來說也是一個壓力。

6、稅負高,去年大幅減稅後今年賺100萬,稅費46萬,賺200萬稅費97萬。

7、做的人多,競爭白熱化,單價低,利潤少。

製造業是越來越難。


鄧冠衛


這個問題分行業和你企業的形態,還有淨利潤和毛利潤的區別。

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企業,淨利潤的境界點是3%,低於這個利潤就虧損,競爭壓力大。這樣的企業大部分是臺灣代工企業,靠產量取勝。這樣的企業有仁寶,廣達,緯創,華碩等等。

民營製造企業的淨利潤很難算,基本上毛利潤低於10%就等虧損關門了。民營企業沒有稅收優惠,沒有政策扶持,相對困難。而且產品附加值低,容易被取代。

我以前在美資企業的時候,公司定的利潤指標是22%,生死線是18%。低於這個指標就不做。

基本來說這就是目前製造業的差異。想做製造業目前來說困難重重。主要的成本來自房租,水電,人工三座大山。




創業王魯泰


傳統制造業,代加工模式,早期富士康模式,這些利潤很低,有多低呢,記得民生銀行行長說過:我們都不好意思公佈財報,利潤太高了,傳統代加工製造業淨利潤不超過10%,有的公司甚至不到6%


小白與A股


純利潤大約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具體看行業、科技含量等相關因素。

工資佔產值多少,沒有具體範圍。跟行業關係很大。

例如:機械製造業 和電子產品製造業 相差的是很大的。

機械製造 原材料佔的比率比較大

電子產品製造業 原材料佔的比率下對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