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的夫妻生活習慣不同,會影響夫妻關係嗎?

林姐9117


不管是多少歲的夫妻,生活習慣不同都會影響夫妻關係的,就拿我自己說我跟我老公結婚才三年我就很煩他了,我喜歡散步他不喜歡,我喜歡安靜他也不喜歡,現在在我看來有他沒他也無所謂了,就當自己單身吧!每天下班回來就各自玩各自的手機,我想出去散步了吧想想沒人作伴就不去了,我再看看他玩遊戲那個帶勁真是煩透了,以前戀愛的時候都不知道他不喜歡散步,以前叫他陪我就陪我現在怎麼都叫不動他了,我也跟他說過這麼不愛運動以後老了我是不會管他的,我要是早知道他會這樣我也不會結婚了,人啊真是會裝,再說我是遠嫁在這裡無親無故的也是真挺孤獨的,也沒人說話,但是我也不在乎了,我本身就無依無靠,我自己就是自己的山。


遠嫁的姐們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脆弱的,夫妻關係也只是眾多關係中的一種,很多時候,期待太多,往往傷害越多。

叔本華說過:不想太過悲慘的話,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開心。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千萬別高估任何一段關係。

1

那些高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人

春節檔看《飛馳人生》,沈騰飾演的男主角張弛,因為一次非法賽車被禁賽5年,解禁後找到自己曾經的車隊夥伴,希望能夠得到車輛贊助。

張弛原本信心滿滿,覺得憑藉兩人多年的交情,這件事情肯定板上釘釘。

可是見面之後才知道,憑藉張弛現在的境況,之前的車隊夥伴並不願意借車給他。

張弛很失望,曾經一起闖蕩的人,那麼好的兄弟,在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卻不願伸出援手,換誰也很難開心。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如此,總是把自己和別人之間的關係看得很好,於是在一段關係中,下意識為它們增加了很多期待。

“我們認識這麼多年了,這點小忙他肯定會幫我的”

“我們都談了這麼久戀愛,我不過去外地工作兩年,她肯定會等我”,

“我們是關係如此親密的人,他一定會包容我的小缺點”。

我們總是習慣性為一段關係預設了太多的期待,將它們放在內心一個過高的位置。

《動物世界》裡,男主角鄭開司因為高估自己和隊友的關係,在最後關頭,選擇相信隊友,解救隊友,而將自己置入險境。

可是他的兩個隊友卻為了錢財,放棄了救他,不過幾分鐘便把自己的承諾拋到九霄雲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生活中變化時時都在發生,對待一段關係,往往期待越多,失望越多。

2

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傷害

之前看《追風箏的人》,十分心疼書中的主人公哈桑。作為僕人長大的他,一直將從小玩到大的玩伴阿米爾視為朋友,可這段關係卻註定是一段不平等的友誼。當哈桑為了阿米爾千千萬萬遍的時候,阿米爾卻眼睜睜看著哈桑被他人欺辱。

那麼小的孩子,在被別人欺負和看不起時都沒有表現出那麼深的難過,可是在遭到阿米爾的嫌棄與排斥時,卻表現出讓人心疼的失落。

生活中也是如此,時間和經歷常常會讓我們下意識給一段關係加上一層期待值,總覺得我們在別人心中十分重要,總想著在別人心中佔據一定位置,一旦他人的表現不符合我們的預設,我們就會抑制不住地難過與失望。

同樣是在《追風箏的人》裡,多年後,哈桑的孩子因為戰亂成為孤兒,阿米爾找到他,給了他關懷和照顧,讓孩子相信會帶他走,好不容易讓這個小小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期待,也對他產生了信賴

可當發生小小的變故,明明這些變故在讀者眼中是那麼細微,這個孩子卻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便被救回,也拒絕和任何人交流,徹底關閉自己的心門。

很多時候,讓我們難過的並不是結果本身,而是期待落空的失望。

我們以為親密到可以分享一切的兄弟,拒絕了在困難時拉我們一把;我們以為這輩子都會愛我們的伴侶,婚姻走到一半卻產生了疲憊;

我們以為關係親近的同事,拒絕了順手幫忙的請求;有個詞說得好:情深不壽。

大部分時候,特別失望的原因,是因為憧憬太多。

3

別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前段時間看李安的採訪,魯豫問李安:現階段你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李安回答道:我的太太能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就感覺很幸福。

魯豫以為他的太太很嚴格,李安忙解釋道:我的太太是很可愛的女性,但是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可以很自然地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得要賺他們的尊敬,這是我一直不懈怠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總是將婚姻關係,親子關係,愛人關係看得過高,並不自覺把這當作可以肆無忌憚的籌碼,覺得當了丈夫,妻子便理所當然地應該照顧自己,做了父親,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地尊敬自己,談了戀愛,愛人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愛自己

可這世上沒有一件東西是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得到的

所以,對待任何關係都要保持一顆“謙卑之心”,別高估任何一段關係。

當我們把對每一段關係的期待值放低,我們反而能獲得意料之外的喜悅。

“本來以為他不會幫我,結果他竟然伸出了援手,太開心了。”

“他其實不用對我這麼好,可是他卻願意照顧我,我也要對他好一點。”

“他沒有義務包容我的無理取鬧,可是他卻每次都來哄我,好幸福。”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所以不要奢求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把心態放平,把期待降低,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變得更加平和,也會減少很多的傷害和難過。


略懂零售的阿呆


不會,只要把對方放在第一就好


麗姐早上好


會的


農民李順


相互之間是否包容和理解,性格能不能互補


慣看秋月春風zhao


我和妻子就是五十多歲了,結婚後共同生活了35年,我倆之間許許多多的不同點,通過幾十年的慢慢磨合,早就變成了共同點,比如其中有個在看一個電視劇入迷了,另一個卻突然提出去超市逛一圈,立馬會把電視關了。都一把年紀了,凡事都會為對方考慮,想想和父母在一起才二十來年,我倆已經快四十年了,還有誰比夫妻親的?再說後面不知道有多久要分開,說不好就剩幾年了也不一定。對不?


用戶9751325580724


這個問題有點矛盾,將就著來說點個人看法。

第一,生活習慣是互相支持、互相剋制自己修煉來的。男女之間一旦成了夫妻,進了一家門,睡了一張炕,就必須修煉自己、剋制自己,互相包容,不斷的滲進對方的習慣之中,縮短距離與差距,共同適應,彼此相融。

第二,重大問題必須堅決改變。比如題主說的這對夫妻,比如妻子愛清靜,作為丈夫的你,就應該儘量減少熱鬧程度。特別是衛生問題,這是毛病,不講究衛生是個大毛病,誰也承受不了,必須立刻馬上改。

第三,肯定會影響感情。夫妻雙方,如果長期各自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根本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就是結婚時間再長,也是“同床異夢”,更何況為這些事整天吵架,還怕不影響感情嗎?

第四,雖然是50歲了,男人如果不改壞毛病,早晚會搞散這個家。因為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長此下去,家人不離你而去那才怪。


西行足跡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更需要伴。老年人需要照護,子女有他們的事業和家庭不可能常侍身邊,能長相廝守的只有老伴。奉勸天下老人好好珍惜你的老伴。


用戶曦睿


會,大大的會,別說50歲,我們30歲,因為不同一個地方,生活習慣不一樣,以前二人世界,加孩子,自己做飯想怎麼吃怎麼煮,現在倆老人都來了,差異就不說而知,也不想說老人家,只是不再想回去了,另住公司宿舍,也不回家,夫妻感情也不用說了,失蹤一月是沒人知道的,只是為了孩子,還在死撐


用戶129142561


會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