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投彈美軍飛機為何能逃生?

尤雅玲


1945年8月6日清晨 ,三架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上空。

廣島市民早已習慣了轟炸,並不驚奇。尤其是天空只有三架飛機,又不是轟炸機群。他們認為這是偵察飛機,沒什麼危險。

這樣的事情前幾天已經反覆發生過了。飛機飛過來,一彈不投掉頭就走,正是為原子彈投擲前的飛行訓練。

不過,這次不一樣。8點15分,一顆10000磅(4.54噸)的 “小男孩”原子彈從9600米高空落下,43秒後白光閃起,整個廣島化為灰燼,8.8萬人死亡。

這次行動的指揮官是保羅·蒂貝茲,也是 “伊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飛行員。伊諾拉•蓋伊是他母親的名字。

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爆炸產生巨大沖擊波和光輻射,以極快速度向周圍蔓延,範圍很大。自然也會衝擊到B-29轟炸機組。

短短43秒裡,B-29轟炸機如何脫離險境?

2002年,87歲高齡的保羅•蒂貝茲接受採訪,回顧了當年任務遇到的問題。

1944年9月,上校飛行員保羅•蒂貝茲接到電話,空軍指揮官烏扎爾•恩特將軍讓他立即來科羅拉多泉市報道,還告訴他帶足行李,因為很長時間不會再回去了。

保羅趕到恩特將軍辦公室,海軍上校威廉•帕森和諾曼•拉姆西博士已經等著他了。諾曼博士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原子物理學教授,也是“曼哈頓”工程的參與者。

▲“小男孩”原子彈複製品

諾曼博士說“曼哈頓計劃”已基本完工,現在原子彈有了,還缺一架飛機投擲它。

保羅是當時最優秀的轟炸機飛行員之一,長期在歐洲執行任務,擁有豐富經驗。所以將軍要求他組建轟炸機組,準備原子彈投擲任務。

他從內布拉斯加州的B—29飛行中隊中,挑選了導航員道奇、投彈手湯•費雷畢、工程師懷特•達森伯裡組成“伊諾拉•蓋伊”機組,開始訓練。

▲“伊諾拉•蓋伊”號及工作人員

保羅不清楚原子彈威力到底多大,他3次拜訪洛斯阿拉莫斯試驗室,遇到“曼哈頓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奧本海默博士。

保羅向博士說,他們在歐洲作戰時都是投完炸彈徑直向前飛,然後問這一次投彈後該怎麼脫離?

奧本海默說:你們不能往前飛,那樣會飛到炸彈正上方。應該沿正切角度儘快轉向155度,向左向右都行,才能最大限度遠離炸彈。

原子彈當量很大,“小男孩”和“胖子”TNT當量加起來,超過盟軍在歐洲投下的炸彈總和。工程師計算,衝擊波能摧毀爆心8英里(12.8千米)外的B-29。而飛機在目標上空6英里(9.65千米)高度飛行,需要儘快遠離。

一般180度轉彎才對,但B-29轟炸機太大,轉彎半徑也大,炸彈又在慣性飛行中,影響相對角度。如果180度轉彎,面對爆點的不是機尾,而是機身側面,將不利於減小衝擊。

所以,飛機以155度轉彎,將爆點甩在正後方,還能更早的轉入直飛加速,脫離危險區。

B-29轟炸機長30.18米,翼展 43.05米,最大起飛重量60.5噸。操縱這樣的飛機,43秒內完成急轉彎可不容易,每次都感覺機尾要撕裂一般。經過多次訓練,保羅終於能在40~42秒內完成轉向了。

此外,B-29也做了很大改動。除了尾部機炮,所有不必要零件全部拆除,整個飛機像一根大鐵管,重量減少了2.72噸。

1945年8月6日,“埃諾拉•蓋伊”號與另外2架飛機(氣象偵察機、照相飛機)組成編隊,從東北方向進入廣島上空。從9600米高空瞄準市中心“T”字形大橋,投下原子彈。

保羅大喊:“大家別發呆了,我們快離開!”炸彈投下後,飛機一下子輕了4.54噸,劇烈顛簸起來。保羅拼命抓住操縱桿轉向,飛機高度下降610米。

幾秒後,衝擊波抵達。尾艙機槍手感覺最強烈,整個飛機像被防空炮火擊中了一樣顫抖。加速器顯示,爆炸衝擊力相當於2.5g。他們安然無恙的逃離危險區,返航後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採訪中,保羅·蒂貝茲表示:他從來沒有為投下那枚原子彈感到猶豫或後悔過。

▲保羅·蒂貝茲和B-29模型

幾天後,第2顆原子彈“胖子”在川崎爆炸。還有第3枚原子彈在準備,但運到加州時,日本投降了。

二戰後,核彈威力迅速提高。到冷戰時期,蘇聯最恐怖的“沙皇炸彈”當量已達到了驚人的5800萬噸。

1961年10月30日,“沙皇炸彈”在新地島試爆。火球半徑4600米,1000公里外都能看到,55公里外的磚瓦房嚴重損毀,木結構房屋完全損壞。

▲“沙皇炸彈”的威力

為了讓投擲炸彈的圖-95轟炸機安全撤離,“沙皇炸彈”安裝了一個16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傘,讓逃離時間延長到188秒。即便如此,衝擊波到達時,遠在160公里外的圖-95仍差點失控。飛行員安德烈·杜爾諾夫柴夫少校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才能在強烈的光輻射中生存下來。

後來,防空武器威力大漲,從高空投彈已經不可能。美蘇又研究了新戰術,從低空進入躲開雷達,然後用“甩投”的方法上仰投彈。

藉助慣性+勢能將核炸彈甩出去,飛機向上翻轉180度逃離。優點是時間充裕,缺點是準確度差,對投彈裝置要求高。

▲“甩投”上仰投彈

再後來,核彈小型化,又與各種導彈組合起來,就再也不需要飛機投彈了,也不存在飛機安全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