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邵陽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築群?

溫水4757


大家好!我是小蘭子愛生活,非常高興能夠回答“聽說邵陽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築群?”這個問題。邵陽的古民居融自然山水、鄉風民俗於一體,靠山臨水,山水相依,高低錯落,環境優美。身在其中感受古樸的民族文化,體會不同民族的交融與進步,令人流連忘返。邵陽的古民居真的有很多,以下介紹三個古民居建築群。

A.西村坊古民居。這裡依山傍水,龍溪繞流於坊前。巷子中間的石子光滑油亮,走在青石板上,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古老的建築幾經風雨,洗盡鉛華,屋簷下精緻的雕花熠熠生輝。西坊村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B.寶瑤村。這可是一個生財之道的村落。位於雪峰山腹地,走著一個獨特習俗,就是煮熬茶迎貴客,羅溪熬茶已經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C.桃林村。被人們稱為“世外桃源”,典型的苗族古村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世無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非常詩意,因桃林而名滿天下。村裡有風雨橋、戲臺、涼亭、牌坊等古建築。

綜上所述,邵陽的古民居確實很多,以上三個建築群很值得遊玩。











小蘭子愛生活


邵陽保留較好的古民居群有很多,尤其是以下我所羅列的,都可以作為旅遊目的地。

蔭家堂古民居。

位於邵東縣楊橋鎮清水村,始建於1823年(道光三年),距今近200年。該民居群坐北朝南,平面格局,四進十正一橫,寓意十全十美。佔地面積8800平方米,東西寬125.4米,進深69.86米。正廳居中,為家族公用祠堂,設大廳、戲樓、祭祀堂等,神龕上書“蔭家堂”三字。正廳兩側,對稱分佈,各有四排共108間正房、44間雜屋。建築為磚木結構,青磚青瓦,廳堂為穿鬥式木結構,其他以牆體支撐,院內有縱橫走廊11條,貫通正屋與各橫屋。縱屋和橫屋之間,設有44個天井採光和排水。房屋分上下兩層,木樓板,樓層有木欄走廊連通。石墩、梁枋、川等用料講究。屋頂、屋簷、青磚及石墩上均以龍、鳳、牛、羊、馬等雕刻裝飾,雕刻精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院前有一塊二千平方米的曬坪和一條石板路。蔭家堂建築群古樸風雅、規模宏大、造型美觀大方,屬於江南特色的清代大型古民居群。2013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祠堂文化之都。

洞口被稱為“中國祠堂文化之都”,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築,且集中在方圓十五公里之內,像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明珠鑲嵌在聚族而居的村寨、院落。其中有拍攝過電影《粉墨人家》的金塘楊氏宗祠,有“湖南第一望”之稱的江潭王氏宗祠,有“文史博物館”之稱的高沙曾八支祠。目前,洞口有11座宗祠已捆綁成功申報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宗祠群相映生輝的還有境內的山門秀雲觀、黃橋龍潭鋪等古蹟。宗祠文化圈內有蔡鍔公館,位於洞口縣山門鎮回龍街。2006年,蔡鍔公館和蔡鍔父母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雅居坑古民居。

位於新邵縣太芝廟鄉龍山村。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為磚木混合結構,分上、下兩層,是集中、西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大型民居。該民居外牆為典型的歐式風格,內為本土特色的四合院結構。每棟樓之間以臺階、走廊相連。正屋面闊三間,青磚牆,懸山頂蓋青瓦,兩側有封火牆,堆塑鰲魚圖案,十分精美。左側建有相對獨立的磚木結構四合院,左一為二層,左二為三層樓房,前建朝門,青石為基,雕刻花、魚、人物,栩栩如生。院前和院後建有四層樓高的碉堡二座,便於守衛。該建築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現存住房近100間,佈局大氣,結構嚴謹,工藝簡潔大方,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浪石古民居。

位於武岡市雙排鄉浪石村,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康熙、乾隆、嘉慶、光緒等銘文紀年的四大片民居,房屋88座,佔地面積24980平方米,建築面積18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55座,建築面積6930平方米。整體佈局均依山而踞,依勢而建,規劃有序,佈局合理。住宅建築中,廁所、畜圈、雜屋等擇四周邊隅設置,使用既方便有衛生,系湘西南獨具特色的古代大型民宅建築。每排以封火山牆相夾的青石板小巷相隔,每進均有兩個門角排樓的通廊相連。民居群僅正中一處四合院天井採光,其餘均利用房屋之間的差高採光。屋與屋之間明溝暗涵相連,排水暢通。石刻、木刻、泥塑、彩繪等傳統工藝式樣繁多,做工精美。尤其是現存石刻楹聯四十餘副,楷書、行書、隸書風格各異,筆力遒勁、意味深遠,較好地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對聯文化和書法藝術。像對聯如此集中,聯語、書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聯村在全國罕見。2012年10月,浪石古民居被中國楹聯學會授為“中國古楹聯第一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龍院古民居。

位於新寧縣一渡水鎮三渡水桂香村,始建於清末民初。古民居為青磚灰瓦,木質構架,房宇鱗次櫛比。院落依山造勢,前有空坪廣地,放眼可見良田百頃。建築佈局因地制宜,蘊含“山川之勝,原田之寬,足以立子孫百世大業”的豐富建築美學內涵。整個建築群分為前院和後院,後院地勢略高於前院,前院建造時間早於後院。前院為主體建築,坐西南朝東北,三進、二天井、三重封火山牆,飛簷翹角,簷面施油彩。主大門左右各有一條大小相同的側門。整個前院佈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對稱之美。木質雕刻古樸精緻,石刻精湛,繪畫清新淡雅,書法端莊,為新寧縣極具歷史價值和藝術特色的古建築群。

清溪古民居群。

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清溪村和楊家將村,始建於1267年年(元至元四年),為苗族楊應魁所建。現保存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築110餘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村前河流上有先有建於元末、明初的龍拱橋、清安橋。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有長2000米、寬60釐米、深70釐米,全部青條石砌成的水渠,至今發揮著作用。古民居內至今保存有明萬曆年間修築的石板街,街寬4米,長達1.5公里,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天和”、“三義和”等老字號還保存完好。清溪古民居具有濃郁的苗族文化特色。建築群多以磚木結構四合院為主,房屋之間以走廊連接。院內有小天井,天井的地面用鵝卵石鋪設成圓形、柳葉形圖案。正屋的堂屋門以六扇門為主,下半部為平板,上半部為花窗圖案,雕刻福、祿、壽、喜等文字及喜鵲、鹿、梅花等圖案。家家都築有馬頭牆,馬頭牆比屋脊還高,起到防火的作用。四合院的一樓為主人住房,二樓為客房或糧倉和雜物間。部分院落還保留有石墩、石鎖、上馬石、擦槍石和其他練武設施,體現苗民及楊家將的尚武精神和文化。朝門呈八字形,高門坎,材料考究。


邵陽黃豆


看來你也是個古民居愛好者,古民居傳承了區域傳統建築風格,同時也深深地詮釋了厚重的文化風情,即可懷古幽思,也可品味區域文化脈絡,可謂是一種高層次的心靈之旅。

邵陽曆史上稱寶慶,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傳承不斷,至今保留著多為徽派風格的古民居村落,這些古民居村落間具苗、侗、瑤族等文化風情。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處邵陽古村落,供大家共享:

1新寧西村坊古村落座落在新寧一渡水鎮,其古民居依山傍水,龍溪纏繞。炊煙裊裊,田園相伴,人間桃園。其中最為典型的當為清代早期磚、木結構構建,材料均為當地就地取材。相佶西村坊古民居是由李氏第十六代祖先,清代朝議大夫李景昌主持修建,以供族人生活居住於此,距今大概近300年的歷史沉澱。青石板路凝固著歷史,天井的石臼訴說著昔日輝煌,雕花泥塑天工之做,可謂魅力十足。

2綏寧上堡村

該古村落位於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是個多民族共同生存生活的村落,其中以苗族居多。上堡古村環境清幽,曲水流殤,山清水秀,鍾靈毓秀。最重要的是此地乃苗族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自己政權的首都之地,目前遺址尚存,擁有極其重要的科考價值。當時少數民族起義戰鬥的遺蹟比比皆是,旗杆石、拴馬樹、老寨門等處處皆印證著歷史滄桑。

3 隆回縣崇木凼古村落

崇木凼村位於湘西南腹地,目前已處於景區之內,為我國最大的花瑤聚居地之一。其於2012年被評選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其以“中國花瑤第一寨”盛名於世。古寨到處山環水饒,古樹成群,石奇山秀,雲霧升騰。具統計這裡有百年古樹達325株,其中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就有28株,有的甚至達千年以上。崇木凼村民居多為穿鬥式木構建築,自然純樸的風格突出,類似湘西著明的吊腳樓。

4 洞口寶瑤古村落

寶瑤古村為一歷史古驛站,昔日車水馬龍,商賈雲集,繁華可見一斑。具說入住的客商有喝熬茶解乏的習俗,自今為當地村民流傳,並於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5 邵陽縣易家村古村落

位於邵陽縣黃亭市鎮易家村,資水從村旁繞過,水運發達。該村仍保存著2600餘平方米70餘座明朝嘉靖年間的古民居群,距今有近500年曆史了,其中大部還有原住民生活在這裡,生活氣息濃厚。其中易氏宗祠較有代表性。昔日的繁華不在,斑駁的木門、土牆訴說著鄉愁。

6 城步桃林村古村落

該村為一個典型的苗族古村落。位於城步南山腳下,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地帶,村落中40餘處景觀各具特色。有一棵要三人合抱才能圍起的鐵杉樹被尊稱為“鐵杉王”而名滿天下。村裡桃樹成群,自成規模,春天桃花為一絕美風景。村民悠然生活,獨享田園之樂。目前村中苘存著吊腳樓、風雨橋、戲臺、涼亭、鐘樓、牌坊、九層識字爐寶塔等建築可弄觀賞。

7 城步大寨村古落

邵陽市大寨村,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鄉,是以侗族為主的多民族居住區。值得一提的是三十九棵古杉樹分佈在古村落中,其中樹齡最大的有一千六百歲,據考察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杉樹,高三十公尺,樹內中空,可容的人,堪稱“杉王”。


王屋山追仙客


說到中國傳統村落,不得不提湖南邵陽。在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裡,全國共有2666個村落入選,湖南佔401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邵陽入選24個,分別是:

邵東縣楊橋鎮清水村、新邵縣嚴塘鎮白水洞村、新邵縣坪上鎮清水村、新邵縣巨口鋪鎮劉家村、新邵縣太芝廟鎮龍山村、邵陽縣白倉鎮三門村、邵陽縣金稱市鎮青石塘村、邵陽縣塘田市鎮芙蓉社區、邵陽縣五峰鋪鎮六里村、邵陽縣小溪市鄉文昌村、邵陽縣河伯鄉易仕村、洞口縣羅溪瑤族鄉白椒村、洞口縣羅溪瑤族鄉寶瑤村、洞口縣羅溪瑤族鄉大麻溪村、綏寧縣東山侗族鄉翁溪村、綏寧縣樂安鋪苗族侗族鄉大團村、綏寧縣關峽苗族鄉插柳村、綏寧縣關峽苗族鄉花園角村、綏寧縣長鋪子苗族侗族鄉道口村、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楊家將村、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下團村、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羊石村、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長安營村、城步苗族自治縣蔣坊鄉鋪頭村。



是南挽啊


“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

赤板縣,上堡有個金鑾殿。”

有誰會相信,在距邵陽市綏寧縣城30多公里遠的大山深處的上堡古村,這樣一個寧靜的村寨裡

,竟然曾經硝煙瀰漫鮮血染紅了寨前的兩條河。

這裡都是一些古民居的建築,規模也非常大,旅遊配套的服務也比較充足,希望你過去能玩的愉快。

500年前,苗族領袖李天保揭竿起義,在這裡建立了政權中心,取名上堡古國,並修建金鑾殿,自封為武烈王。 此處南抵城步、西接通道,進可以到長沙、邵陽,退可以到廣西,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起義首領選址在此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很少有人知曉的-湖南綏寧“上堡古國”

老寨門,古樹,石板路,

就構成了這座古村的面貌,

時而從侗家屋內傳出動聽的侗歌和歡笑。

這裡清新空氣,環境舒適,

視野開闊,設計獨特,有民族特色,

上堡故事民宿是上堡古國最佳觀景點。

走進老寨門,石橋上立著一塊去上堡故事的木製指示牌,一路向前,穿過風雨橋和忠勇祠,沿著水渠上坡。離老寨門約30米左右,上堡故事民宿就像是在山裡等待你的一個驚喜,一塊上百年古石板牌匾呈現在眼前,四個很有古意的“上堡故事”四個大字,非常顯眼,看得出這家民宿是很有故事的,會迫不及待地走進大門,然後會看到一座侗苗文化濃郁的民宿。

長條木桌,倚靠舒適的長椅,開闊的露臺覆著柔柔的金黃的光紗,甕缸杯盆中多肉飽滿盎然,溫暖且別緻,講究又舒適,一臺老放映機,一部老舊影片,只為讓你感受民宿的熱情與真誠。

每間房有獨特的名字: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酒、有肉…有故事,站在房間陽臺上“上堡古國”全景盡收眼底。

一間可坐很久的茶室,

一杯香甜的青錢柳茶。

這裡會有攔門酒、敬酒歌、篝火晚會、竹杆舞,體驗當地民俗風情。到了晚上整個民宿會沸騰起來,把在城市裡的繁忙、緊張地工作節奏全部放鬆下來,盡情地跳吧!

晚會過後,一切又回到了寧靜,身在此處,整個世界彷彿在喧譁與靜謐之間尋到一個恰好的位置,極為平衡。喧中有靜,靜中有聲,一切都是剛剛好。


自駕攻略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西村坊古民居

西村坊古民居是典型的清代早期磚、木結構建築,其木材、土石均來自當地,磚料、石灰、青瓦等都是就地燒製。

住宅群依山傍水,分住宅、宗祠、會館三大部分,總建築面積達6218平方米,外部被小溪圍繞,像一個巨大的堡壘,極具地方民居特色。

二、新邵潭溪鎮爽溪村古民居

該村有七處古老的宅子,其中兩個宅子系清代早期建築,其他五處宅子系清代中後期建築,建築皆吳越風格。村落古民居大部為清代所建,村中通道均以青石鋪就,蔚為壯觀。

三、武岡浪石古民居群

浪石古民居群現存明、清至民國初年的建築88幢,最具特色之處,每個角門的石楹柱上都刻有楹聯,被譽為“中國古楹聯第一村”。

四、易家村

該村現保留著2600餘平方米70餘座明朝嘉靖年間的古民居群,40多座古民居仍居住著原住民,距今有近500年曆史了。

五、浪石村

現存明末清初時期始建的建築88座,總面積逾萬餘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浪石古民居群具有典型的湘中地域特色,排列整齊,樣式古樸,佈局精巧。

希望我的分享您可以參考。謝謝!🌺





壯壯西西


下面為您推薦幾個邵陽的古名居:

1.清溪古民居建築群,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縣城10公里。

2.浪石古民居建築群,系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岡市雙牌鄉浪石村。

3.蔭家堂老屋,位於城區東約28公里處楊橋鄉清水村,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186年。老屋背靠屋後鳳凰山,面對開闊的田隴,屋前有蒸水河流經,距衡寶公路500米。地點為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境內,楊橋鎮清水村。

4.爽溪村古民居建築群,位於新邵縣潭溪鎮。

5.雅居坑古建築群,位於太芝廟鎮龍山村雅居坑,地處龍山南麓,海拔約670米。

最後祝您遊玩愉快


愛生活的大晶子


湖南邵陽9大最美古村落:

1、西村坊村

2 、上堡村

3、崇木凼村

4、寶瑤村

5、易家村

6、桃林村

7、大寨村

8、浪石村

9、大園村

希望能給你幫助,






倫諾先生


寨市古鎮:

地址:邵陽市綏寧縣西南部,全鎮共1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2.5%,群山秀麗,風景宜人。古鎮原有城牆青石砌成,長約2公里,開有東、南、西三門,建有九廟(觀音堂、孔子廟、城隍廟、關帝廟、火神廟、龍王廟、南嶽廟、飛山廟、九龍觀)、四祠(龍家祠、楊家祠、龔家祠、二公祠)、三會館(長郡會館、五寶會館、江西會館)、兩庵(祈陽庵、磐古庵)、兩閣(文昌閣、懸天閣)、鐘鼓樓、八角亭、風雨橋等,還有全縣最大的書院?——虎溪書院,文物古蹟豐富。

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作為木氏家族的發源地,木氏家族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白沙古鎮是最具有納西遺風的古鎮,是最原生態的納西村落。

白沙鎮有很多活動,比如“棒棒會”,火把節等等

高沙古鎮:

高沙鎮,古稱高沙市,隸屬湖南省洞口縣,素有“小南京”的美稱,全國重點中心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為湘西南最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是洞口縣除縣城外最大城鎮。

高沙鎮地處湖南省邵陽市西部,距洞口縣城16公里。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有抗日烈士紀念碑、太平橋公局、湘鄉公館、乾元宮、城隍廟、 雙榮祠、樾蔭亭、雲峰塔、曾氏宗祠、黃埔軍校培訓基地遺址、牛江明代古村落等古蹟名勝。


愛吃草莓的小西瓜


倉場村保存至今的古民居尚有10餘座,其中較完整的是一座前後五進的木結構院落,即周家大院。該院坐北朝南,臺基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由槽門、前廳、中廳、後廳、後堂組成,總進深約50米。從其建築特徵等情況與當地周氏譜系資料互證,可初步認定該院落始建於北宋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