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一直提倡臺上臺下的互動,但現在粉絲的參與是否已過界,影響到演員的表演了?

用戶7014061022


德雲社的粉絲觀眾和德雲社演員互動確實過界了,尤其是張雲雷和楊九郎這對。

現在是看不到這對演員的演出了,以前看到他們的所有張雲雷相聲專場的視頻,場內都是山呼海嘯,滿場是熒光棒揮舞,簡直是綠海。張雲雷走來走去的唱歌,也不知道唱的是什麼。

當然有時候張雲雷也主動地走到臺邊,蹲下和粉絲互動,卻遭到女粉的熱吻,小辮只好捂著嘴巴子退回,可能習慣了吧,小辮並沒有害羞。

還有時,張雲雷正表演,臺下女粉竟大聲衝臺上喊:"老公"!

再就是張雲雷正深情地投入地唱《探清水河》時,臺下的女粉絲卻都跟著唱,最後成了大合唱了,您說到底是該聽誰的啊?

至於這些過界現象好不好,是否影響演員表演那得張雲雷說了算,人家要喜歡那種氛圍,誰能管的著呢?





風逐月影3


個人感覺相聲原本就是一項大眾藝術,觀眾們捧角兒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相聲市場的繁榮發展。

拿最近爆紅的張雲雷來說,在二爺的場子裡,粉絲大合唱的場面已經司空見慣。但是既能博觀眾一笑,又能傳播傳統曲藝,這樣的互動明顯是正面的。

嶽嶽的相聲風格更是“野”,在春晚舞臺上正大光明笑場的可能只有德雲社相聲演員了。既然這種表演風格深受大眾喜愛,為什麼不能發揚呢,合理的互動還是有必要的。

嚴格來說,觀眾願意捧角兒是好事,聽曲的“德雲女孩”都很正能量好不好。而且德雲社的角兒都是小園子裡面一場一場磨出來的,我們角兒見過大場面,就是有時候互動不合適有人惡意“刨活兒”也能輕鬆應對,還都能翻成新包袱,這一點必須點贊,當然也希望大家不要“刨活兒”了(我們角不要面子的嘛)。

願角兒們一馬平川,餘生前程似錦無波瀾!

最後,放小辮兒美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美圖偶!





牛奶麵包糰子醬


確實,提倡與觀眾互動是德雲社最先提出的表演方式,並在他們自己身上加以應用。不過除了郭德綱和于謙以外,德雲社還沒有幾個演員可以招架的住觀眾的“調侃”。

就拿岳雲鵬來說吧,用郭德綱的一句玩笑話來評價:他是德雲社前幾年最紅的演員。可為什麼這幾年不紅了呢?說好聽點就是江郎才盡。起初當觀眾大喊退票的時候,他還能幽默回兩句“退票口在阿富汗”、“大哥你能要點臉嗎?”。可是時間久了,觀眾就有點疲勞了,同樣相聲也就變得沒有味道了。



雖然說這是德雲社自己提出來的表演方式,但他們或許是低估了觀眾的活躍度,刨活、接話茬等現象屢出不鮮,逗哏演員經常會被觀眾“懟”的一臉懵,捧哏則成了在臺上聽相聲的觀眾。連岳雲鵬也在表演中調侃道:孫越是上臺上聽相聲來了。這句話在觀眾眼裡或許是個小包袱,但在捧哏演員聽來,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岳雲鵬曾在採訪中說到:因為網絡時代發展越來越來迅猛,抖音等短視頻app的傳播速度太快,導致他們好不容易創作的新相聲只表演了一場,其中的包袱便成了網友口口相傳的段子。如此一來,新相聲在第二場的表演中便毫無新鮮感。觀眾已經知道了演員接下來要說的臺詞,並且搶先“刨”了出來,那演員的意義何在?

其實觀眾“刨活”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是不小的隱患了。德雲社原大師兄閆雲達曾怒懟觀眾:你們這不是捧角,是捧殺。



這句話可是道出了張雲雷的心聲,因為張雲雷本人脾氣比較好,捨不得對粉絲髮火,粉絲無休止的“刨活”卻讓他在臺上一度陷入尷尬的境地。


舞臺上演員與粉絲的互動也是有合理界限的。我認為,當相聲演員主動與觀眾發出互動信號的時候,觀眾就可以適當的回應一兩句,人多思維廣,幽默的回應或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當演員正在認真表演的時候,觀眾還是少說一點“退票”,少點“刨活”的行為比較好。

相聲段子的創作不容易,演員表演主要還是以傳統相聲段子為基礎。而對於經常聽相聲的觀眾來說,傳統老相聲的包袱他們早已倒背如流,若是每個人都在臺下“刨活”,那這段相聲的表演還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如果你買票不是為了聽相聲,而是找存在感,那就另當別論了。對此,你們認為呢?


聞香識電影


如果你也有幸去現場聽一次德雲社的相聲,就會發現,原來臺上臺下互動真的是一次愉快的體驗呢!


郭德綱是最早提倡在說相聲的過程中和觀眾互動的人,在他之前,現場觀眾只能做個安靜的欣賞相聲的人,所以郭德綱火了!可見,和觀眾“互動”是個很不錯的主意呢!

互動的界線在哪?

我個人認為,由臺上演員發起的互動,比如說到興起,郭德綱會問於老師三大愛好,當全場觀眾異口同聲喊出“抽菸、喝酒、燙頭”時,當岳雲鵬的觀眾喊出“我的天啊”、孟鶴堂的觀眾異口同聲地“盤他”時,那氣氛是相當激烈呢!


還有一種互動就是和角們一起大合唱,《五環之歌》、《探清水河》等,我們參與其中,即愉快了身心,又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種個人不太贊同的行為,就是現場觀眾亂搭茬的行為,這種行為有的無傷大雅,有的卻會打亂演員的節奏,影響他們的思維。比如當觀眾在下面喊退票時,演員是接還是不接?而這個梗也是目前德雲粉們在演出現場最喜歡的,他們往往會出其不意地就喊出了這句話,而且樂此不疲!不過角們也琢磨出了應對的辦法,岳雲鵬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應付現場觀眾“退票”的方法:“退票可以,售票口在劇場門口,人家已經下班啦,退票口在阿富汗呢”!

互動考驗演員的臨場應變能力!

在德雲社,抱著濫竽充數的心理是混不下去的,因為德雲社小園子裡的觀眾,那可是起鬨架秧子的高手,你沒有兩把刷子根本就沒有底氣站在臺上!想當初,第一次登臺的小嶽嶽,就因為緊張,不敢看向觀眾席,不敢和觀眾互動,被觀眾給轟了下來,這樣的經歷促使小嶽鞭策自己奮發圖強,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如今渾身散發幽默的岳雲鵬!



郭德綱說過,說相聲就是在和觀眾聊天,一上來就咋咋呼呼的演員說不好相聲。既然是和觀眾聊天,就有問有打,又說有應,只有演員在臺上說,那就這真的只剩表演了!

德雲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和衣食父母的“捧”是分不開的,也和他們自己的演員素質、水平是分不開的。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而是能和我們聊上幾句的朋友!

所以,德雲社的演員並不反對互動這種行為,他們也有能力應對這樣的行為,他們甚至能把觀眾的起鬨轉化成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梗,比如最流行的“退票”梗,哪一次的專場不被拿出來說一通!


不過,不管哪種互動行為,只要發乎情、止乎禮,都沒有太大問題,誰讓我們喜歡德雲社的角們呢。因為喜歡他們,在現場就會忍不住喊出點什麼。好多人都表示,是真的忍不住,而不是故意打斷角們的演出,那種情不自禁,只有深深的喜歡才會這個樣子!


對於現在搭茬、刨活比較嚴重的問題,粉絲們也有所察覺,所以他們自發地寫下:“理智捧角,拒絕刨活、搭茬”的標語。這屆粉絲是真的愛護角們呢!


於小小


刨活這事兒還真考演員的功力。

小劇場的表演方式,是郭德綱一直倡導的,帶來了相聲的繁榮,在臺上臺下的互動中,"刨活"變成不可逃避的現象,其中的意趣也很有意思。

演員控的住的,刨活就成了經典。比如,早年,郭德綱一說,"于謙三大愛好"下面就有人接了"抽菸喝酒燙頭"這就是刨活。郭德綱什麼反映呢?"你們都說不齊,"於是指揮大家再來一遍,臺上臺下笑成一團。效果非常好。再後來,只要一開頭,下面就自動接上了,這個就成了經典。

所以,控場控的好,刨活能刨成經典。演員的話成了觀眾的話,觀眾的參與度強了,與演員就親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張雲雷身上,比如那首《探清水河》,他一開噪,下面的觀眾就一起唱,到現在甚至拿熒光棒唱。對這種刨活,郭德綱也笑稱,"看把你們能的",甚至被笑稱這是自己買票唱給角兒聽,這就叫刨成了佳話。

當然,仔細聽郭德綱的相聲,某些不得體的刨活,老郭也能巧妙化之,不與糾纏,這叫控場功夫。

總之,好相聲儘管知道演員接著會怎麼說,觀眾還會一聽再聽,因為他們喜歡這些演員,親!這是非常寶貴的。

總之,應對刨活對演員表演水平的提高,是利大於弊的。同時,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觀眾之間也可以在互動中,形成對亂刨活的鄙視鏈,讓不得體的行為,知難而退!

郭德綱總說搞藝術的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張雲雷說業餘時間就是到師傅家看書,小嶽嶽想走的更遠,真不能浮躁。他們有個好師傅,好好學吧,你可以說郭德綱文憑低,但絕不能說他文化水平低,靜心修煉內功,才能走的更遠。


清風徐來觀自在


相聲的起源在街頭,撂地演出,是不跟觀眾互動的,說相聲的在那嘚不嘚說半天,觀眾沒一點動靜,也是彆扭,就像面對面唸對口報紙。

現在的德雲社提倡臺上臺下互動,有時一上臺開口就“現掛”,和觀眾即興表演。演員表演時講述一段故事,或是拿某人開個玩笑,製造包袱使觀眾發笑,吸引觀眾的注意,表演要恰到好處地讓觀眾理解,最大限度地讓觀眾感到滿意,使觀眾對錶演產生認同,獲得新信息,歡笑之餘,身心舒暢。這不僅豐富的表演內容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更重要的原因是相聲表演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取得了成功。

但是刨底的互動,不但影響臺上演員節奏,也影響臺下其他觀眾聽相聲體驗。比如《白菜名》我請你吃燒花鴨剛開頭,下邊來一句你沒錢;

你這一個字念三音包袱剛問出來,地下接話解謎說是“蒼蠅拍”;

於老師拿著鞭炮剛到公共廁所,地下就有人喊蝦仁。還有一次郭德綱在臺上說腦筋急轉彎,估計是段子老了一點,許多包袱觀眾都能背下來,其中就有一個小孩,郭德綱說一個他刨一個,說一個刨一個,氣的郭德綱差點下去把小孩揍一頓。

看來,和觀眾互動也是一門學問,演員要對整場氣氛把控好,讓觀眾該樂的時候樂,該安靜聽的時候安靜聽,對“不顧你死活”出奇不意插一嘴的觀眾,更要準備充分,靈活應對,把互動環節完全融入節目,增添相聲表演效果。





平常心談娛樂


互動是現在去現場聽相聲的樂趣之一,並沒有人規定一個明顯的界限,所以我認為不存在所謂的粉絲過界之說。當然了,粉絲的搭茬與刨活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甚至有一些場次已經影響到了演員的正常表演,引起其他觀眾的反感。

互動的鍋粉絲不背,根在演員。

粉絲的互動與演員的鼓勵有直接關係。有很多相聲演員在小劇場特別喜歡和粉絲互動,甚至主動挑起話頭,留足氣口讓粉絲參與進來,讓粉絲嚐到了甜頭,演員也因此大量圈粉。長此以往,粉絲就養成了習慣,時時刻刻都想著互動。



但是,演員並沒有告訴粉絲,互動是要分場合的。在小劇場演出時,臺下坐著的大都是粉絲,怎麼互動都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商演的舞臺,除了粉絲以外,還有大量的觀眾,他們並不懂得互動的玩法,反而有一種不知所云的困惑,嚴重影響觀賞體驗。

問題就在於,演員沒有清楚明白的告訴粉絲,互動的界限在哪裡;所以把互動的鍋都甩給粉絲是不合理的,演員才是始作俑者。


真正有能力的演員能夠將現場氣氛掌握時刻在自己手中,該降溫時降溫,該調整時調整,即所謂的控場能力。如果沒有相應的能力,就老老實實,一本正經的說相聲,不要挑逗觀眾;大部分得不到演員回應的互動都會無疾而終,粉絲也不會無趣到玩獨角戲。


最合適的互動狀態

舉例來說,張雲雷的相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互動見長,粉絲們說大群口,玩大合唱,臺上臺下一片歡樂,大家玩的不亦樂乎,為此沒少被外界批評。但是在經歷了513事件以後,張雲雷就有意識的控制粉絲互動的數量、方式和場合,粉絲們也很配合,效果非常好。

現在的張雲雷相聲專場已經基本不存在因互動而影響節目質量的情況。只有在得到張雲雷的示意和鼓勵以後,粉絲才大膽參與;而在該安安靜靜聽相聲的時間,幾乎沒有搭茬現象,這就是最合理的狀態。演員能夠掌握互動的方式和時間,粉絲也樂於配合,臺上臺下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更強者如郭德綱、岳雲鵬,無論觀眾怎麼搭茬,三言兩語之間就能將其化解於無形,根本不存在影響表演的問題,這就是大家風範。


解決之道

要徹底解決因互動而影響表演的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演員提升創作能力,不斷推陳出新,創作新作品和新包袱,讓粉絲完全摸不清你的套路,根本無從參與。


現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新作品太少,翻來覆去演的都是傳統相聲作品,粉絲們對臺詞的熟悉程度都快趕上演員了。我明明知道你下一句要說什麼,憑什麼不讓我參與一下,還要配合你去笑呢?這就屬於不講理了。

郭德綱經常說“不能讓觀眾猜到我下一句要說什麼,不然他以後就不買票了”,希望演員們以此為鑑,切實提高業務水平才是正道。


孫破天


肯定影響了。。互動是演員發起的,這就是演出環節,在演員的掌控裡。如果是觀眾發起的互動,也就是強行互動,接話,這樣就是演出事故,考驗演員的功底和應變能力。嚴重點就是刨活了,這種觀眾很討厭,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其他觀眾聽的就是演員的語氣,看演員的動作神態。對演員來說就是相當於強飯碗了,如果一直被刨活,給別人的感覺就是這個演員不怎麼樣,自己的作品觀眾都能背下來了。。最嚴重就是把節目攪得稀碎,不完整。相聲表演是通過語言描述一個人物或者場景,然後圍繞一個主線進行表演,如果被多次打岔,演員如果跟打岔的互動,作品很零碎,沒法看,不知所云。如果不互動就感覺很高冷,看不起人。所以如果真的喜歡相聲就在演員砸掛的時候互動,而不要自己發起。。


壯壯今天被催過了嗎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越界倒不至於,感覺這樣還是蠻好玩的,只不過的確有些誇張了。某些前排粉絲說話聲音太大,以至於遮住了藝人的聲音。

郭德綱在早些時候就曾提到過:相聲可以互動

當初郭德綱還不是很出名的時候就提出這個理念,並且在近年來一直貫徹實施。

當初是以段子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內容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郭德綱:相聲和芭蕾舞不一樣,我們允許互動,也支持互動。可你要是去看芭蕾舞,看彈鋼琴,你在那叫好起鬨架秧子,人家那保安非得把你叉出去。

緊接著,郭德綱又說道:什麼叫劇場?有來有往,說相聲就是聊天,把您聊開心了,您給個賞錢,就這麼簡單。

那種奇異的叫聲“籲”有的時候能把節奏卡的恰如其分,博個滿堂彩。


互動越來越深入,只因越來越瞭解

最開始的互動,極為簡單。像“籲”,“抽菸喝酒燙頭”之類的互動。

可慢慢的,隨著對德雲社越來越瞭解,越來越喜歡,互動等級也越來越高。

聽郭德綱的評書,往往那定場詩一段段的觀眾都會。去小劇場聽相聲,可能逗哏還沒說完,觀眾就把剩下的臺詞說出來了。

與此同時,剩下捧哏的一臉懵,我是誰,我在哪?我的臺詞是什麼?

互動在升級,藝人的表現風格也在升級。比如說小嶽嶽,就能很巧妙的利用這種互動達成一種回饋,來博個滿堂彩。


至於影響到演員表演,大可不必上心。畢竟,德雲社走的路線就是小劇場,就是與觀眾互動。要沒了這種互動,才會影響演員表演呢。


第一娛記


互動,一直是舞臺演員的最高境界。相聲演員大都不敢互動,因為容易不能控制局面。導致場面失控。德雲社之所以互動,是要求場上的人有互動的能力。不是每位演員都能互動的。今年德雲社在天津演出,岳雲鵬就感覺到互動場面的壓力。其實對於演員何嘗不是一個鍛鍊。相聲功底就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