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大家都聽過八分書這個概念吧,也知道它和隸書有一定聯繫,到底八分書指的什麼書體呢?

隸書的特色

隸書是最具特色的書體,它不像篆書那樣古老繁雜,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嚴肅,更不像草書那樣疾速流暢,它不僅古樸典雅,而且兼具飄逸秀麗之風。隸書是值得品味的,連不懂書法的人看到它頓時肅然起敬,瞬間遁入禪意靜雅的生活之中,也可以說,隸書是最有古韻的書體。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下面就用八個詞語,概況隸書的特點:

本出篆書

波磔新奇

蠶頭雁尾

雁不雙飛

掠畫逆行

折角另提

因字立形

氣韻生輝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隸書起源

隸書源於小篆,開始時稱為秦隸,筆法特點仍然保留了篆書風格,直到東漢後期,隸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還在篆書圓筆的基礎上產生了方筆的用法,創新出隸書特有的波磔筆畫,當時稱為“八分書”。

八分書

說到這裡,延伸下“八分書”概念,很多人對八分書比較陌生,瞭解的也分不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八分書可以說是隸書的一種,或者說是帶有明顯波磔筆法的隸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上一段提到了,隸書源於小篆,開始在秦朝時就已出現,西漢時期隸書仍然保留篆意,當時叫“古隸”,也有稱秦隸的。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後來到東漢時期,隸書得以蓬勃發展,東漢末年已經產生很多變化,最明顯的莫過於出現波磔筆畫,也就是現在說的蠶頭雁尾。那麼相對於“古隸”,這種帶有波磔筆畫的隸書為什麼不稱為“新隸”呢?

問題就在這裡,中國書法發展的非常快,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正書”(楷書的雛形)已經出現,當時人們將“正書”稱為“新隸”,因此真正的新隸只能改名為“八分書”了。

書法使用工具的進步也促進了隸書筆畫的改善。

毛筆羊毫筆和兔毫筆同時使用,筆毫更軟,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力墨制墨工藝提高,出現石墨和松煙墨紙蔡倫改進造紙術,用紙更適於書法。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現在大家都分清了吧,以後再聽到八分書的概念,我們就會明白這是指帶有波磔筆畫的隸書。


學隸書2年,終於分清八分書和隸書的區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