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跟網絡經濟結合,是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

螳螂先生


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網絡經濟?兩者之間如何結合?兩者結合是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呢?

實體經濟是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業比如像華為,像格力,網絡經濟呢?是由存量經濟向增量經濟的一個增長。比如像自媒體網絡直播

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的結合是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實體經濟的背後,是供應鏈平臺網絡經濟的背後是直播帶貨。

復工後呢?你會發現餐館吃飯的人很少人們對於安全看的很重要那麼大眾化的消費品,實體店很難生存下去高端的消費品,實體店還有點機會

供應鏈平臺加上直播帶貨,就等於一個產業如果一個地區有十個大型的供應鏈平臺,那麼他完全可以服務好這一個地區。

實體經濟跟網絡經濟的結合,加速了產業的升級但是個人加上網絡經濟是拼不過供應鏈平臺的價格優勢所以呢,要做好個人人格沉澱要堅持,再堅持。

我是崔幽幽,謝謝題主的問題,有不同的疑問可以下方留言。


崔幽幽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實體經濟脫離網絡肯定走不長遠,實體經濟跟網絡經濟相結合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



桃花源4


個人認為,兩者應該不是同一概念,你所說的或許是互聯網加某實體吧。在我看來互聯網加實體無疑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因為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將直接影響到產品各要素成本,生產要素成本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利潤與生存。


三華里


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滲透性、全球性等特點使其成為公共創新平臺。實際上互聯網本身會有產業,但是我更看重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工具的作用。消費應用領域,開始時企業進入的門檻比較低,所以互聯網首先會在消費領域廣泛應用,但是肯定會進入到實體產業裡,所以說傳統產業的互聯網滲透肯定會發生。

產業一般有很多環節,比如市場營銷環節,互聯網的技術可以滲入。大眾汽車委託中國聯通,從用戶通信數據裡分析一下什麼年齡段、什麼收入層次的人喜歡買什麼樣的車型、喜歡什麼品牌、對車的內裝修有什麼要求?一般市場調研不見得能做到,但中國聯通有這些用戶數據,雖然不能把原始數據拿出來,但通過分析,可以給大眾汽車提供了一個諮詢報告。

在產品設計上,互聯網也可以助力產品設計。比如浙江大學和杭州汽輪機廠合作,先在網上做,再仿真,這樣可以加快設計過程。據豐田菲亞特、尼桑這些國際汽車品牌估計,網上設計和仿真大概能加快產品開發速度的30%-50%。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沒有設計力量的,重慶有一個豬八戒網,架構了一個500萬的中小企業和設計者之間聯繫的平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設計師響應企業的設計需求。這實際上把設計資源進行了跨地域地分配。

在生產製造過程,互聯網也可以發揮作用。如印地毯,比較厚,印出來地毯的花紋容易變形,通過傳感器和後臺軟件分析自動校正這個花紋,再往上印,這樣印出來的產品質量就很好。常州有一個手機殼加工廠,別看手機殼很簡單、很光滑,刀具做不了幾十個手機殼就會磨損,不換的話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如果提前換,刀具利用率就低。通過實時傳感器大數據分析,可以很好把握刀具什麼時候壞,這大大節省了成本。

在運維管理方面也需要信息化的應用。三一重工出廠了很多施工機械,施工機械究竟每天開工怎麼樣,決定明年市場好壞。如果賣出去給用戶用的施工機械今年開工不足,明年想再賣可能性就少了。而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檢測開工量、判斷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地發現是不是有機械要提前維修,避免客戶的損失。所以互聯網在運維上也有很好的用處。

在生產組織上,青島紅領通過大數據積累了很多西服樣式庫,用戶可以在裡面選擇修改設計、選擇面料;企業收到你的訂單後,自動排版、剪裁、個性化生產。雖然個性化組織生產成本比批量化要高10%,但是這樣一件西服賣出來價格可以比一般貴一倍。過去需要按用戶規定量出尺寸,現在手機正面、側面拍一下,再把身高標上去,合身的衣服就出來了。

物流管理上,一個貴陽的企業,把幾百萬貨車司機和50萬貨車車主在平臺上關聯起來。過去貨物從貴陽運到北京,來時有貨,回程是空車。現在通過智能配貨,一年能給司機節省500億的燃油費用。

產能配置上,現在都說產能過剩,阿里搞了淘工廠,把很多服裝生產企業和服裝設計師結合起來。有很多服裝設計師有創意,但本身沒有生產能力,很多服裝廠有生產能力,但是沒有訂單。淘工廠把它們配起來,讓資源得到很好地應用。

售後服務上,瀋陽機床廠的I5智能機床,現在不賣,誰需要試用,可以把這個機床拿去,按使用小時收費,把客戶的初始投資成本省了,完全以服務支撐。

互聯網在實體經濟裡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有作用的,關鍵是怎麼把它用好


遊而成海


以前人們都喜歡說,實體經濟,互聯網經濟,虛擬經濟等等,把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看成兩個對立面。甚至很多實體經濟從業者都抱怨互聯網經濟不按套路出牌,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搶佔實體經濟市場。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慢慢接受互聯的高效模式,接受互聯網加的經濟體系。說起互聯網經濟,就不得不提阿里巴巴和京東。

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是互聯網和實體的結合,經濟大融合。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實現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大融合。

馬雲曾經演講時討論過,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問題。還取笑萬達,百度,騰訊三者之間相結合搞出個“騰百萬”、“玩淘寶”。當時就提出,經濟大融合的必然趨勢。



財來股評


跟簡單結合是結合了,但必須要實體經濟主導,假如是電商作為主導這就等於是把純電商模式在線下實體化而已這樣可以說根本不能叫新零售甚至連零售都不是,那倒不如直接讓他們做回純電商算了,其實電商的價格優勢根本就是來自於他們的數字化供應鏈,只要把該結構直接併入實體經濟使用根本就不需要電商模式多餘的部分,我們叫轉型為實體經濟的升級改造,但電商的做法明顯只是在弱化零售業的本質把它們吞併變成純電商,那為何我們還要選擇它們來做,這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教授David


馬雲談互聯網經濟: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才有未來\r

他表示,真正的互聯網經濟是實體經濟,加上虛擬經濟結合起來,才稱之為真正的互聯網經濟,只有這兩個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贏。“未來經濟是協同發展,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可以活過三年,活好三年。互聯網經濟不是虛擬經濟,互聯網經濟是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聯合在一起,這樣才是贏家”。

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互聯網產業基本是沒有辦法發展的哦。\r

互聯網產業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滲透,並加速融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要弄清楚實體經濟是什麼?如果弄清楚了,那麼可以說,只要人類沒有滅亡,實體經濟永遠不會衰弱。實體經濟不同於金融業和證券業等純資本運作的經濟,它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法虎瘁臼誆鉸搭歇但忙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圖表技術分析


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的結合,的確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方向。

從1990年至2020年這三十年間,互聯網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的大事件。

從此,我們人類便生存於兩個世界之中,時而在現實世界中工作和生活,時而在數字世界中娛樂。

從2020年到2030年,世界將會發生劇變:從工業文明轉型為信息文明。

信息文明特徵之一,便是人們高效地協作,人性需求充分地得到滿足,這一切都促使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

我們要適應這個時代高速發展,便要努力提升自己學習能力,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才能適應信息文明社會發展需要。


happy1000


網紅經濟到底有沒有力量其實在股市裡用幾個股票給大家看看,星期六,中廣天擇這2個是典型,都是翻倍的上漲。

現在疫情期間也只有走線上這條路的企業日子過得好,線下實體太難了。


投顧顧問趙志軍


線上線下融合,實體經濟數字化運營是未來經濟必然趨勢,因為社會已步入5G時代,互聯網發展都進入下半場。現在社會存在兩個空間,實體空間(即現實社會)和虛擬空間(即網絡互聯網),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只在一個空間存在,明顯與時代節奏不符,會被逐漸淘汰,這是社會發展自然規律。不過,不同企業所處行業不同,線上線下融合的程度不同,比如生產製造業,有競爭力的企業會逐漸融入物聯網,智能製造的大浪潮;線下體驗為主的服務業,必然會在服務體驗上更極致,場景的打造更有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