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壇醫院ICU支援的朝陽小姐妹: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疫情不退我不退。這是我們的心裡話!”

說這話的是劉莉、沈琪。她們是北京朝陽醫院的兩位護士。一個多月前,兩名“美小護”和另外6家醫院的12名護士一起來到北京地壇醫院ICU支援。北京地壇醫院ICU病房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生命監護和治療的儀器中,因為有她們全力以赴的守護,才更有了生命的溫度。

在地坛医院ICU支援的朝阳小姐妹: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我的心裂成兩半,一半為你擔憂,一半為你驕傲

28歲的沈琪參加工作6年了。疫情來襲,她主動請纓上一線。

“我參加過氯氣中毒患者搶救,有呼吸相關專業的護理經驗!我沒有孩子,沒負擔!”大年初一,沈琪正陪著愛人在老家過年。去年9月,她剛剛結婚,這個春節是新媳婦第一次在婆婆家過年。

接到緊急回京待命的消息,沈琪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到北京。“那時家人以為我要去武漢。明知有危險,但他們也特別支持。”愛人將她送到高鐵站。在站臺上,新婚丈夫說了一句話:“我的心,裂成兩半,一半為你擔憂,一半為你驕傲!”

“杵指先生”的故事

2月17日,沈琪終於接到了出征令,去地壇時!“忐忑,緊張,還有點兒小興奮。”這位年輕的姑娘“終於要上戰場了”,她躍躍欲試。2月19日,沈琪第一天進了隔離病房,於是有了和“杵指先生”之間的故事。“杵指先生”是一名50多歲的男患者,正處於氣管切開後的恢復期。當沈琪來到他的病床前護理時,他總想表達什麼,但因為氣管切開不能說話。他到底想說什麼?沈琪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她對患者說:“您在我手上寫字,先寫您要寫幾個字,比如3,然後用最簡單的字表示。”第一次無聲的交流開始了,“擦鼻涕”,沈琪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他擦了擦。不過猜錯了,患者皺眉搖頭表示不對,又寫了一次,“擦眼睛”,第二回猜對了。“原來在電視上看過你比劃我猜的遊戲,真是不容易”沈琪說,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在病房裡操作,一會兒裡面全是霧氣,這時再看寫在手心裡的字,基本不是看就是靠猜,開始總猜不對,急得我一身汗。

“這位患者特別焦躁,所以只要進了病房,我就比較關注他。”有一天下午,患者剛看到醫生走進來查房,就又向沈琪表示要交流。“C7”,沈琪開始以為是房間號,後來想到是“CT”,看到患者點點頭,沈琪一下子猜中了他的心思,他是著急詢問自己的恢復情況,於是連忙安慰他說:“您恢復得特別好,彆著急,大夫得一個一個看。”

“撓癢癢、喝水、回家……”每天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交流,慢慢地兩個人默契起來。有一次,患者寫了“杵指”兩個字,沈琪猜對了字但不知何意,就伸出手和他握手,可患者搖搖頭,伸出了食指。靈光一閃,沈琪也伸出了食指,兩個食指對在一起,兩人相視一笑,隔離病房裡瀰漫著溫馨的氣息。沒相處幾天,這位患者就轉入普通隔離病房了,可沈琪一直牽掛著他:希望他早日恢復健康和家人團聚!”

“去哪兒都行,只要是上一線”

31歲的劉莉是北京朝陽醫院心外監護病房的護士,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一頭短髮的她說話乾脆、利落,一看就是乾重症監護工作的“好手”。疫情剛剛開始,劉莉就寫了請戰書:“我有11年的黨齡,重症監護又是我的專業,義不容辭。沒孩子,去哪兒都行,只要是上一線。”真正接到去地壇醫院ICU支援的任務後,劉莉瞬間有過對未知的不安,但很快轉變成動力,“雖然最想去的是武漢,但地壇也是一線,總算圓了願望。”劉莉的爺爺是個老軍人,去年剛剛去世,爸爸是個老黨員,1月份疫情初起時,這位老黨員就敏銳地感覺到自己的女兒“估計得上去”,得知女兒要去地壇醫院支援後,這位老黨員說:“上去就幹出個樣子來。”

“地壇的同行真是太不容易了,太牛了!”

“一會兒就滿頭大汗,缺氧,總想摘口罩。”進入地壇醫院重症監護室,劉莉要給患者扎點滴、抽血、翻身,要看護身上插滿各種管路的重症患者。這些工作對於劉莉來說,本來駕輕就熟。但這些在隔離病房裡都變得困難起來。

3月1日中午,劉莉和組長沈繼雲一進病房,看到劉景院、王宇和譚建波三名醫生正在準備給一位患者上ECMO。這時,監護儀上突然“心電圖成直線了”!“不好,心跳驟停!”所有人立即展開搶救。譚建波衝上去進行心肺復甦按壓,沈繼雲、劉莉雖然剛進病房但反映迅速也衝上去配合搶救。劉景院、王宇看準時機連接管路給患者上了ECMO,患者生命體徵這才暫時平穩下來。

10個人,2個半小時,醫護人員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的護目鏡很快就模糊了,操作起來不方便,這場驚心動魄的搶救讓劉莉記憶猶新,也讓她感覺到:“地壇的同行真是太不容易了,太牛了!”

呼喚4天老人終於有了意識

最近這段時間,劉莉主要看護一位80多歲上了ECMO的老奶奶,護理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每2個小時就要翻身拍背,老人有80多公斤,每次得5個人合作才能完成。開始老人處於昏迷狀態,但劉莉每天都觀察她意識恢復情況,在她耳邊輕輕說:“奶奶,您感覺怎麼樣了?”這樣呼喚了4天后,劉莉高興地發現,老人有了意識,聽到問話時點了點頭,又過了10天,老人順利脫機,“那一刻真是太高興了!”

作為一個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10年經驗豐富的護士,劉莉知道,住在ICU病房的重症患者不僅身體上處於危機狀態,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壓力,更別提現在還感染了新冠病毒這種傳染病,這時候對於患者來說心理治療尤為重要。一位70多歲的患者氣管插管後,病情恢復的很好,很快就拔管了,可神情總是鬱鬱寡歡。細心的劉莉猜測“一定是惦記家人”,於是就用病房裡的公用手機加了老人兒子的微信,讓老人和家人視頻,視頻聯通那一刻,老人和家人都特別很激動,對著鏡頭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駐地酒店房間裡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我們ICU……”言談話語中,沈琪、劉莉時不時蹦出“我們IUC”,讓人感覺到她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這個戰鬥的集體。“第一次穿防護服進隔離病房,害怕嗎?”聽到這個問題,兩個人都笑了:“說不緊張那是假的,畢竟是第一次,可看到地壇的老師,不論是主任、護士長還是年輕的護士那種淡定,就踏實了。”沈琪還加了一句:“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地坛医院ICU支援的朝阳小姐妹: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帶沈琪的地壇醫院陳美茹護士比她還小1歲,可在沈琪眼中是個“特別老練的戰士”,以前沈琪沒有接觸過ECMO,在這個“小老師”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

對於地壇醫院ICU,劉莉有種“特殊的緣分”,去年她參加了ICU專科護士培訓班,和地壇醫院ICU護士孫鳳楨成了同學,沒想到今年同學就變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劉莉說,去年培訓時一位在地壇醫院交流過的老師說:“地壇醫院的護士特別偉大”,當時還不理解這句話的意義,這回來支援後真正理解了。“我們來支援幾天,就說我們是逆行者,可地壇的老師一直在逆行”沈琪覺得,這段人生經歷對於自己來說太珍貴了。她說,從地壇醫院老師們的身上,從劉莉老師這位黨員身上,讓她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擔當,什麼叫奉獻。駐地酒店房間裡,沈琪鄭重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這場戰“疫”,讓我們與身邊人或是原本不認識的人同呼吸、共患難。抗“疫”之戰還沒有結束,讓我們繼續努力一起戰勝瘟神迎朝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