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明代書法家有宋克、李東陽,吳寬,沈周,張弼、張駿、祝允明、文徵明、王寵、明、徐渭、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鍾、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明代書法是帖學大盛的時代,整個明代書法以行書和楷書為主,但是有一位書法家不得不被世人所認可,他楷行隸篆草皆能,並且被徐悲鴻譽為“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他就是書畫家王鐸。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王鐸自8歲開始學習書法,但從他學書的歷史中,只能看到他並沒有從楷書學起,而是以王羲之的《聖教序》為最初的學習範本,據說臨摹了3年之後,已經達到了十分肖像的程度,可見王鐸對學習書法的感覺。另外,王鐸學習書法雖以“二王”為宗,但很大程度上拋棄了王羲之,而學習王獻之書法,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先說一下王獻之的書法:王獻之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寫字,十分用功,他是很聰明的,在一定時間內,把父親的字也寫得惟妙惟肖,而王獻之又感覺這樣寫字沒有意思,他就想著辦法讓寫出來的字更有意味,後來就有了“妙有餘姿”的創新思想,他不跟著父親學了,獨創了“一筆書”,即大草的雛形。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現在對照一下王鐸為什麼不喜歡王羲之而要喜歡王獻之書法,這可以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選擇,如果說王羲之書法是傳統的,那麼,王獻之就要“打破”傳統,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書法感覺,那麼,王鐸則是在沿著王獻之的感覺在尋找他自己的感覺,也許這是一條捷徑,這正是王鐸今後想要走的一條路。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王鐸一個經歷了兩個朝代,即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按照歷史上人們對兩個朝代官員的看法,王鐸應該是屬於“貳臣”之列的。而這個“貳臣”讓王鐸一生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蒙羞和壓力,在書法上來說,恰恰又是這個,才使他的書法精進到了另一個藝術境界,這些都可以從王鐸晚年時期的作品中看出來。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王鐸書法的主要師法鍾繇、王獻之、米芾等人,尤其是對米芾的字形和筆法做到了進一步的發揚,他的筆法氣勢飽滿,有米芾過之而無不及,在行書和草書的書寫上,做到了痛快漂流,筆筆抒發,一瀉千里,他把米芾的點畫有時用漲墨的手法做了一些“掩蓋”,但形神已經自成一體。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王鐸書法是高古的,這是因為他“取法乎上”的緣故。在明清時期的很多書家,在學習書法時,都是以同時代的名家為臨摹對象,而王鐸則一直堅持魏晉書法的臨摹,他起步時就是以王羲之的《聖教序》為學習楷模,繼而又逐步深入到了鍾繇和王獻之,最後才到了北宋時期的人,這就給他的書法高古氣象注入了源動力。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王鐸是一位很有創新意識的書家,到了明朝後,他雖然政事不深,而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書法的學習和研究之上,他的“新變”意識來自於他的眼界和深遠的學識思想,歷史了朝代的變化之後,雖已成為“貳臣”,但自己又無法改變,在這種狀態下,他把內心憤懣用毛筆的書寫化在了宣紙之上,廣泛臨摹,兼收幷蓄,為自己的創新積累條件。

徐悲鴻:明朝書法這個人是第一。網友:骨氣深厚

我們說,王鐸是用墨尤其是漲墨書法的第一人,他對漲墨的使用使書法作品中的遠近、層次感更加尖銳,這既是水墨畫在書法中的運用,也是書法用墨的一次新探索,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此,吳昌碩認為:“王鐸的書法,則是一種蒼涼與成熟的禪意,他流露出的矛盾與感傷使作品達到了一種至高的境界,這種境界,讓後世觀者倍感精到,為之擊節不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