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擡預製板的人都是四個人擡的,看著走得很輕鬆,預製板有多重?

常德農村小趙


4米2的機制板約400斤多點 以前手工澆製的600斤以上,平地兩個人能抬走 四個人抬的都是講配合的 腳步不協調再大的力氣也走不了


其實我是一個算命先生


[捂臉]真事兒,二十年前。我們鎮上一個預製廠做樓板,生意一直挺好,存貨不多。有段時間下連陰雨,樓板堆在一起沒來得及發出去。某天老闆去看,發現樓板有移動的痕跡,自己沒吱聲就偷偷觀察,結果快天亮的時候發現一人影鬼鬼祟祟的去堆場,他打開電筒朝人喊,結果小偷受驚扔下樓板就跑。老闆趕緊跑過去給抓住了,廠子裡的人也都過來,發現是個老頭50多歲。老闆就逼問通過都有誰,老頭咬緊牙關就只有自己一個人,幾百斤的東西呀,別人又不傻,老闆就對人家說:要是你一個人把這樓板能弄走我丟的樓板算白丟,還白送你10個!結果老頭也是一滾刀肉!嚷嚷著說話不算數是蹲著撒尿的!老闆當然不信吶就立了賭約!老頭勒勒褲腰帶,用粗繩子給樓板綁結實了,蹲下往肩膀上一跨,一運氣輕哼一聲:起!整個樓板就給弄背上晃晃悠悠揹走了,留下了四五個人在風中凌亂![酷拽]總結:高手真的在民間!

最後回答樓主問題,一個樓板大約600斤。


東來圈圈圈


農村蓋房抬預製板,看起來很輕鬆,只能說是看起來輕鬆,實際抬預製板是在建築行業中,最危險的一項工作,有多少民工因此傷殘,不說多了,光是我們那裡,可說每個鄉鎮都有過。就在我離開家出外打工的這幾年,就曾有一同行,在安裝預製板時出事,再也無緣見面。

我們說抬預製板看起來輕鬆,是因為這抬預製板的幾個人,都是在整個建築隊伍中,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力氣最大的,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能去抬的。且還得是幹事穩妥細緻的,像一些做事毛手毛腳的,即便力氣最大,大家也不會讓他來抬預製板。


這是因為,抬預製板最考驗的是團隊合作之力,四個人在抬的時候必須步調一致,如有一人出問題,那就會連累到其他三個人,輕則還只是預製板損壞,重則,特別是腳是很容易被預製板壓到的,如從樓上掉落下去,其影響就更大了。

在我剛長大時就因抬預製板出過一次事,那還是90年的時候,隔壁鄰居家放空洞板,因他是自己倒制的,每塊預製板足足上了1000斤,不像後來預製場倒製出來的,基本只700~800斤。當時我們是6個人抬,我不知總麼的,抬棒從肩膀上脫落了下來,幸虧滑落的時候,被手腕接住了,但那塊預製板還是掉在樓面其他預製板上,在其中間還出現了一條裂縫,後來是將它放在靠牆的位置。那家人的房子現在還在,幸虧當時是掉在其它預製板上,如是掉在兩牆之間的空心處,那真不敢想象了。


另外,別看四個人抬預製板很輕鬆,其實每個人的負重基本會在200斤或以上,這不是光看預製板重700斤,每個人分重180斤可算出來的。這其實就如兩個人抬400斤重的東西,絕對會比一個人挑200斤負擔更重、也更難過。而四個人抬也是一樣,如步調出問題或是有一些阻礙的時候,可能你就得要承受200~300斤的重量。

當然,在如今的農村,預製板因其各種缺憾,可說已完全退出了農村自建房市場,我們也再不用像以前那樣辛苦的去抬預製板了,如此說來,對所有房主和工人來說,倒也算是一件利家利人的好事!


湘村小之草


農村自建房抬預製板這事,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都是鋼筋混凝土現澆的板面,就算是偶爾有用預製板,都是用機器吊裝上樓,再也不需要用人來抬了。不過我還真的抬過預製板,而且抬的還不少。



還是年輕那會在建築公司裡做事,碰到有工地需要預製板的時候,就我們八個人裝車卸車,單單是一個工地一層樓預製板,我們幾個人就得幹一個星期以上,所以有時候居然連續一個月都是抬預製板。

預製板裝卸車其實比農村自建房安裝樓面板更加不好做,而且我們抬的預製板都是加寬的4.5米長的厚板,一塊預製板有八百多斤,四個人上車卸車還真的有點兩股顫顫,現在想起都覺得年輕那會身體還真的很棒。

一般來說農村自建房,如果是標準預製板的話那就只有700來斤,一個樓面幾十塊預製板,基本上一天也可以安裝好,儘管如此,也不是個個都可以完成的,都還得選村裡那些壯小夥才行。

其實不管是抬預製板還是抬其他重物,大家都想跟配合好的人一起做,因為這就是一個完全配合的過程。就拿抬預製板來說吧,前後四個人那就必須保持步伐一致,而且每個人的重心並不是說完全自己獨立,而是傾向跟自己一條槓的那個人。

就等於每個人的重心都是往重物那邊靠,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穩當,而且感覺會比較輕鬆,很多初次做這些重活的,就沒有掌握這個技巧,不但自己做的很累,而且還連累同一條槓的人更加辛苦。

現在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抬七八百斤重的預製板這樣的重體力活早就已經被淘汰了,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大家都不再使用預製板來鋪裝樓面。不過乾重體力活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家的身體素質倒是越來越差了,還真的不知道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家說說是怎麼回事?我總覺得現在的人身體素質比以前差的太多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農村之前建房基本都是採用預製板樓面,我家農村房子兩層半同樣是預製板樓面。就是現在小曉這裡農村建房80%還是採用預製板,只有少部分人採用現澆混凝土樓面。

預製板有多重

預製板的重量和它的規格參數的不同而不同。農村最常見的預製板規格一般長度一般是以300毫米進行遞增:3米、3.3米、3.6米、3.9米、4.2米,超過4.2米一般就不會使用預製板了,因為橫跨幅度太大有安全隱患。少於這些常見的長度那就需要提前到預製板廠進行預訂,因為預製板廠在製作預製板時是根據場地長度來進行製作,製作完後再進行切割。所以需要特定長度的預製板需要提前預定,比如你需要2米或者3.8米等等。(實際長度會少2釐米)



預製板寬度一般只有兩種規格:500毫米、600毫米,在小曉這裡以500的居多。這個和預製板中間的空洞有關,空洞4個就是500寬,5個就是600寬。

預製板厚度也是影響整塊預製辦重量之一,預製板一般也只有兩種厚度:120毫米、150米,小曉這裡以150毫米居多。

預製板主要原材料就是8號冷拉絲及混凝土製作而成,一般預製板重量在每米160斤到170斤之間。3米長的預製板最輕也在500斤左右,4.2米的預製板最輕也在700多斤。



農村在之前沒有吊機之前都是人工抬,一般是兩根竹竿、兩付鐵質掛鉤兩人一端,總共四個人穿著解放鞋就能抬。平均每人肩上至少也得140斤左右重量,像抬那種4.2米的預製板那就得每人至少180斤。


肩無千斤重擔誰會去幹這種活,而且抬預製板抬上去走的是不到30釐米寬一般就是三顆杉樹訂起來的過板,抬上去還得走24牆或者是18牆。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小曉農民


農村修建房屋抬預製板是一種比較重的體力活兒,並且要求抬預製板的人都是男勞力,平時左右肩膀上的勁大才行,才可以勝任抬著預製板上二,三樓去擱板的工作。

如果說你四個人抬一塊預製板能輕鬆上樓的話,那說明這四個人平時肩膀上最少能挑兩三百斤重的擔子,如果你平時肩膀上只能承受一百五斤重的重量的話,抬一塊預製板上樓最少要需六至八個人才行啊。


農村裡抬預製板的人都是四個人抬的,看起來他們走得很輕鬆,那麼一塊預製板到底有多重呢?咱們下面用數據來說話

一般情況下來說,加工一塊預製板,所需要的水泥是70一100斤,預製場是200斤水泥打三塊板,自己加工的話,都是一塊板放100斤水泥,比較結實一點,只不過現代人修建房子時,都是從預製場去購買現成的預製板回來,擱上去比較簡單了是吧。

好了,七星老農下面就以預製場加工一塊預製板為例,來說說一塊預製板的總重量是多少吧。

一塊預製板的製作模型,長度是3.8米,寬度為0.5米,需要冷拉絲鋼筋18斤,水泥70斤,河沙600斤,水150斤的樣子,雖然說攪拌水泥的水在加工預製板以後會揮發乾淨,但是它們總還有些水分藏在預製板中間,難以幹掉,所以七星老農就把水忽略不計,一塊加工出來的成品預製板少說也有700斤左右的重量吧。


如果你四個人抬一塊預製板的話,每個人肩膀上的重量最少平均有175斤,這樣的重的預製板由4位勁大的人抬著平地上看似比較輕鬆,但是要真正抬上二三樓,抬一天的話,也確實是比較累的吧。

換著現代社會,農村人挑擔的機會越來越少,恐怕一般的人要你挑著百七八十重的東西上二三樓有點兒奈不何呀。

當然,到了現代社會,咱們農村人修建房子時,很大一部人採用的鬥制混凝土板了,既防水又輕鬆多了,再也不要請人去抬預製板了是吧。

所以,在咱們農村修建房屋時,如果你是承包給了那些基建隊的話,那麼你家抬預製板就不用再去請人抬了,一切由承包方安排人去抬板擱板的,你東家就只認把生活搞好就行啦!

如果你修建房子時用的是請工,擱板時要請鄰居們幫忙抬板的話,你四個人一組抬一塊700重的預製板上二三樓的話,你就是付工資他們,恐怕大部分鄰居們都不會答應你,因為太重了,再少也要6一8個人一組抬預製板上樓才行,才會答應你幫忙抬預製板的。大家認為呢?你們四個人一組是否能抬一天700斤重的預製板上二三去樓嗎?大家平時體驗過農村抬預製板的工作嗎?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聽說有個牛人一個人半夜去偷預製板,,,,被警察抓住。派出所所長不信,說你背個讓我看看,揹走就放你回家,結果驚到警察,被放回家了


風水閣手繪壁畫


現在誰還用預製板啊,農村建房現在都是整體澆灌了,還用那玩意就不怕裝修完天花板開裂一條縫嗎?整體澆灌也多不了幾個錢,架預製板人工費都貴。


紫風3033501


都是兩人抬,


夢到曾經


習慣了,練就了一身力,且四個人須得配合好,八,九十年代都是這麼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