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前陣子在微博上刷到一條消息。

是單向街一則發起“自救計劃”的長微博。

“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

用單向街自己的話說,就連他們也沒有想到,原本想著給書店過15週年生日的這一年,會以這種方式打開。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有點殘忍地說,中國獨立書店式微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加速了。

單向街的這則求救貼讓這個事實進入大眾視線,很多人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原來獨立書店已經到了如此艱難的地步。

————————

在杭州,單向街的實體書店單向空間坐落在遠洋樂堤港中,上下三層樓,2800㎡ 的文化綜合空間,它是杭州數一數二的文化地標,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精神空間。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在單向街求助眾籌在線自救後,許多專注線下的書店在危機之下意識到不得不轉戰線上,先鋒書店、1200bookshop、曉風書屋、烏托邦書店、精典書店……紛紛加入這場獨立書店保衛戰。


獨立書店有好書,還有好空間。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個感覺,聽到“獨立書店”四字時總想到“美”,每一間獨立書店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美感。今天,不妨淨化一下眼球,看看那些獨立書店們。


01

阿那亞單向空間


給們選擇孤獨的機會,也帶來相聚的可能


單向空間在秦皇島,走向了海邊,走進了阿那亞,請來B.L.U.E.擔綱設計,在這個“北方的黃金海岸”邊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空間。


設計對於空間的想象,最初源於“孤獨”。當人們遠離城市的喧囂,獨自身處海邊,面對自己,孤獨感瞬間被成倍放大了。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與傳統書店不同的是,設計企圖創造一個以人為單元的互動空間。在原有樑柱結構不變的前提下,採用“包裹”和“消解”的方法,將不同功能的深灰色木質的盒子穿插其中。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這些形態大小不一的“盒子”賦予原本單一的空間更豐富的延展方式,令讀者在隨意遊走中完成對空間的趣味探索。既可以隱於一個人獨處的小盒子,沉浸於一個人的冥想,也可以走入更開放的空間,遇到新的朋友產生交流和互動。這些“盒子”給了人們選擇孤獨的機會,也帶來相聚的可能。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阿那亞單向空間書店的設計,不止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場域和氛圍。將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分解、並置在同一場域,讓每一個讀者與自我,與他人共享一個界限模糊的思考空間,產生情感共鳴。這是一種對閱讀空間新的探索,也是在快節奏的時代裡對於思考和交流的重新認識。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02

先鋒廈地水田書店


新材與舊物的對話,譜出一首給大地的詩

這是先鋒書店繼安徽黟縣碧山書局、浙江桐廬雲夕圖書館、松陽陳家鋪平民書局之後的第四家鄉村書局,由跡·建築事務所(TAO)操刀。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基於對場地歷史以及村落整體景觀的尊重,書店的設計保持了恰當的內斂。場地遺留的百年夯土牆被完全保留,新的材料和構築物低調地介入,混凝土和鋼結構建造的新建築彷彿一件禮物,被恰如其分地盛進夯土遺址圍成的容器裡,某種失落已久的空缺於是重新飽滿起來,所有的當代創新都預設在敬重歷史的基礎上,立足當代的展望巧妙地接續上古老的故事。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水田書店的中心,一根極具精神意義的長柱高高挺起,以這唯一的鋼構柱體為核心,像懷抱一樣打開的混凝土新牆分南北而列,向內形成上下交錯的通道和若干功能區,向外與夯土老牆對望,木模混凝土的紋理粗野而逼真,與斑駁的夯土形成對照,當代性和傳統感的對話自然而生。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建築師用細膩的粗糙感叩擊觀者的心絃,於是,“空間”就這樣和諧地發生了:新材與舊物的對話,木紋肌理與夯土質感的比照,老牆的平面同新牆的折線之間的互動,一個有故事的場所因此營造出來,書店彷彿天然地要生長在這裡,像廈地的古民居一樣,你可以身處其中,讀書飲茶,移步換景,感受抽絲剝繭的層疊體驗。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03

浮光書店


70年老屋改造,販賣文藝

走過靜謐海邊,踏過山腳下的古村,來看看臺北老屋裡的獨立書店。


這原是一棟閒置了七十年的老屋,由Z+SQUARE DESIGN為其重新改造;裝修後為販賣歐美文學、哲學、攝影藝術類書籍及手衝咖啡的書店空間。在臺灣傳統街屋的建築空間架構及語彙下,帶入書店歐美文學的精神是此案設計的主要方向。保留了入口處的洗石子地板,並與歐式木門窗搭配,形成中西混搭的獨特風格。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探尋獨立書店建築設計之美

今天就先到這裡吧,還有好多好多精彩的書店、文化空間以後繼續分享,也希望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美好的獨立書店。

借單向街所說的,在這艱難時刻,我們期盼,每一個人、每一家書店都能走出孤島,迎接春天。


本文由空間印象商業空間策略型一體化設計機構整理

部分圖文信息來源於B.L.U.E.、TAO、單向街、

先鋒書店、一人一城、Houzz設計私生活

本文僅供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