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詩解與世無爭的“靜”字裡為何帶“爭”:


吾以詩解與世無爭的“靜”字裡為何帶“爭”:


《靜》

——映日天藍

縱橫田野阡陌迎,自有歲月長垂青。

生命自然有天道,靜裡乾坤不離爭。

註解:

“靜”字裡的“青”部可拆分成“龶”和“月”。

其中““龶”又可拆分成“十”和“土”,意思是“土”上有“十”。這個泥土上的“十”是指田野上交錯縱橫的阡陌。故吾曰:“縱橫田野阡陌迎”。

其中“月”這裡指歲月。

“龶”和“月”一上一下組成“青”也就是綠色的意思,可代表勃勃的生機,正合了田野阡陌上的景象。“龶”在“月”的上頭,意思是田野垂在歲月的上頭就組成了生機勃勃的“青”,故吾曰:“自有歲月長垂青”,意思是田野得了歲月的關照才有勃勃的生機。

田野得了歲月的關照才有勃勃的生機,可看出生命自然裡有天道在管控著,故吾曰:“生命自然有天道”。

“靜”字裡帶“爭”,為什麼呢?“靜”不是代表著某種“與世無爭”的意味嗎?古人這樣造“靜”字是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也就是說,樹想“靜”必須要靠自己爭取以達到“樹動而心靜”的效果。故吾曰:“靜裡乾坤不離爭”。

吾以詩解與世無爭的“靜”字裡為何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