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Work hard

在一個月前,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看完三本書。


當時覺得終於有時間空下來,放鬆一下心情,雖然每天會密切關注疫情的進展,但自己畢竟不是活在新聞裡,接下來一定要好好充充電,不要虛度光陰,小小地努力一把。


結果我一本都沒看完。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一個月以後恍如隔世,我想了想之前的小目標,唯一的念頭就是:時間都去哪了?


01 時間都去哪了


好友小A,在半年前買了一臺跑步機。


“我已經105斤了,再不減個10斤我就沒法見人了!!!”她向我展示著肚子上的贅肉。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每天下班後先運動一個小時,然後晚餐減半,這樣兩個月的時間,減掉10斤肉~”


兩個月後,我盯著她的小肚子,欲言又止。


“這段時間公司比較忙啦,接下來絕對會實施!”她的眼神充滿了年輕的無畏。


半年後,她把跑步機轉賣掉了,小小的計劃宣告破產,一如她之前三個月不喝奶茶,兩個月學會吉他,半年看完十本書的計劃們一樣。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我們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湧起雄心壯志,發誓要拼命完成某個目標,在這一刻的未來是如此美好,彷彿到了預定的時間節點,我們就會登上人生巔峰。


結果在決定完的一剎那,激情就已經耗盡了,它會迅速沉寂下來,為下一次爆發補充體力。


有人說:" 現在的年輕人拼搏全靠腦補,努力只是口嗨。"


在看完健身教學以後,自己好像已經累得滿頭大汗;在深夜定好明天的鬧鐘,就已經有了早起的快感;在新買的書翻開第一頁,自己的見識就彷彿得到了提升.......


如今什麼都靠“雲”,連努力都能雲起來,這是多麼跨時代的科幻概念,這樣做的人一定都來自未來。


努力這件事,開始是如此簡單,堅持卻是這麼難。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所以,時間都去哪了呢,它默默流淌在朋友圈,影視劇,某寶,抖音,閒聊裡,一分一秒都沒有少,一絲一毫都沒有漏。


漏掉的只是我們真正想去努力的決心。


02 有種態度叫佛系


很多人跟我說他們看不到希望。


沉浸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中,付出貌似很多,收穫貌似很少,自己創造的價值貌似都進了老闆的腰包。


所以佛系就好啦,萬事看淡,不刻意追求冠蓋相望,自然不會身處兵荒馬亂。


這種現象多少透著一些無奈,誰不是在幾經挫折,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捧著心中的疲憊,甘願葛優一躺?


這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


我是不太喜歡看中國的當代小說的,因為小說裡主人公的命運,不知為什麼,都愁雲密佈似的,沒幾個能過上好日子。


這也許和那些歲月中,老百姓的悲慘遭遇有關,畢竟小說裡大多描繪了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他們在各種艱難元素拼接起來的泥濘中掙扎,畫風自然和那些成功學自傳不一樣。


對他們來說,貧困,就像是一個逃脫不了的宿命;出身,就像是一個命中註定的結局。


這種無力改變的狀態,像極了現在的我們。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駱駝祥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老舍筆下的祥子,原先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車伕,他不抽菸、不賭博、不喝酒,一點不良嗜好都沒有。


他只想拉車,以後真正地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但是經歷了三起三落之後,祥子買車的願望全面崩盤,之後再也振作不起來了,墮落成了最下等的車伕。


換言之,他也開始“佛系”了起來。


再也沒了追求,再也沒了奮鬥,再也沒了靈魂;他隨波逐流,有小便宜就佔,能偷懶就偷懶,混一天是一天,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及時行樂”。


那為什麼祥子這麼努力,卻越混越差呢?


在我看來,無非是四個字:稀缺心態。


03 稀缺心態


什麼是稀缺心態呢?


簡而言之,稀缺是一種“擁有的”比“需要的”少的狀態。


舉個例子,你手上有一萬塊,但治病要五萬;你只有半天時間,此時領導要你趕方案,而這個方案需要一天。


這種“不夠用”的狀態,就叫稀缺狀態。


在稀缺的狀態下,我們越是缺什麼,缺的東西就越能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力。


這樣的心態,我們稱之為稀缺心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眼皮子是很淺的,很容易為了妥協一件事而耽誤了另一件事。


在稀缺心態下,我們用極為狹窄的視野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從而忽略了其他更長遠、也更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年輕人,或多或少都處於“稀缺”狀態下,特別在物慾橫流的網絡上,我們看慣了別人通過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成果,只想著一步登天。


這也是為什麼努力無法被堅持的根本原因。


因為努力這件事是看不到進度條的,讀多少本書,我才能達到想要的知識儲備;健身多長時間,我才能達到想要的身材;拼搏多少年,我才能在這個城市有一席之地?


答案也是四個字:因人而異。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就是這四個字,擋住了無數人奮鬥的腳步。


努力到底行不行?

不拼一把,怎麼知道?

問題是拼了以後還是不成功怎麼辦?

付出的時間用來幹別的是不是更好?

算了,我這麼平庸,估計拼了也沒用。

我應該還有更值得努力去做的事。

......


很多人陷入了這樣的循環,每次鼓起勇氣想要改變什麼,就會立刻想到短期內無法實現的現實,再加上眼前的短暫“小確幸”的勾引,想要改變的心就越來越淡。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現在年輕人最慘的遭遇,還在於經常被那些吃了滿身苦的人,塞了一嘴糖。


" 開心點朋友,人間不值得。" 是佛系文化引領者李誕留給廣大年輕人的一句名言。


人們說他 " 活得通透 " 、 " 想得開 " ,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把李誕的話當成自己的人生座右銘。


殊不知李誕嘻嘻哈哈的外表下,是無數次碰壁,無數次拼搏和無數次的哽咽,才得以從一個單純的脫口秀演員,變成了演員、策劃人、企業老闆多種身份集一身的全能人。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優秀的人明白,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別人的懶惰,都是一樣的自然人,他無非是比你少行了一點樂,多吃了一點苦。


他們把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自然不會懷疑眼前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


04 何以解憂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也是現代年輕人掛在嘴邊的自嘲。


很多年輕人渾渾噩噩,不知如何改變,卻總帶著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是內心焦慮掙扎,不甘於平凡的表現。


畢竟,佛系終究是飲鴆止渴,只有成功才能改變自己的心態,最好是直接從開始跳到結束,中間的奮鬥過程有人替我做就好。


可能麼?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還真有可能。


有兩種辦法,來“消除”奮鬥過程。


一,把每次努力的過程儘可能的縮短,簡而言之,叫目標分解法。


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有位不出名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一舉奪得世界冠軍,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再次參賽並奪冠,震驚世界。


他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這位冠軍的方法分成三個步驟:一明確,二分解,三執行,缺一不可。


每個人都能堅持,無非是時間長短,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節奏,那每次努力都是一次小勝利,這些勝利的集合體,叫自信,叫成功。


二,請專業人士來幫忙,即“走捷徑”。


同樣是健身,有些人堅持幾次就此作罷,有些人通過教練的指導和鼓舞,達到了滿意的成果。


這樣的好處有兩點:一是教練知道你的進度條,二是教練幫助你增加信心。


這種方法,在醫美的領域被髮揮到極致,變美是結果,而實現它的,是專業的機構,我們只需要認準合適的平臺,承擔公平的價位,就能得到滿意的成果。


為什麼越努力混得越一般?


成功的手段從來不止一種,同樣是變美,有人選擇學習化妝穿搭各種遮瑕手段,有人選擇醫美一步到位,沒有對與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同樣,努力的形式也從來不止一種,明白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才能真正拾起努力的決心。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