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離開的腳步總是急匆匆的,一早上的忙碌後,一家人才收拾好了出門的行李,大包小包的拎下階梯,媽媽每年都會做很多容易保存的家鄉特產,把後備箱填的滿滿當當。

老媽一邊打包一邊指揮著我們將東西搬上車,還時不時催促一下父親,偏偏這個時候記起來想去嫁接屋前面的李子樹,分明就是偷懶。

父親專注的嫁接著他的果樹,一邊嘟囔著:每年回來都急匆匆的,哪有那麼多時間,老人家老了,腿腳也不方便了,今年屋前屋後的這些果樹可又得便宜給老鼠咯,每年都只是負責栽,負責接,這些果樹都這麼大了。我都還沒有嘗過它們的味道呢,今年因為這疫情,還能有幸 看見它們開花。樹

我楞了一下,看著屋前滿樹殷紅的桃花,一樹雪白的梨花,李子樹被父親鋸下了幾枝,前幾天下了場雨,鋪白了一地。

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是啊!自從全家人開始外出打工,好像都好些年沒有在家鄉認真的活著了。每年回家的一個月時間都是在忙著送禮,栽杉樹育林。

人們對家鄉的留戀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的容易觸動內心。

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大山深處,每年靠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來積累積蓄的打工者來說,那種感覺尤為強烈。

“這個時候,家裡的楊梅應該熟了”

“李子應該熟了,開花的時候我看了天氣,沒有下大雨,今年結的李子肯定多。”

“家裡這幾天天氣很好 ,那漫山的牡丹應該開了。”

“桃子應該熟了,我栽在路口那株桃樹是屬於比較晚熟的桃子,今年肯定又有很多被蟲子吃了,過兩天得打電話給你外婆,叫他去摘了,說不定有幾個 還能吃 。”

“香草應該長出來了,這個 時候就可以做香草粑粑了。”

當父母親唸叨這些話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肯定想家了。

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那時候我也想著勸過父母,不要出來打工了,現在在家裡也能生活的不錯的,況且我們現在也能自立了,也能慢慢的存下一些錢。

但被老爸拒絕了,理由是現在農村的發展快,對車子房子的要求也慢慢的有了意識,

我們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在外面做點你們年輕人不願意做的手工活,還是能幫上你們點的,再說,大家在哪裡哪裡才是家。

老媽猶豫了一會,說道:行,那我們就再為你們奮鬥五年 ,再幹五年活我們也差不多老了,到時候我們就回去。

“想想回去也真好啊!可以把桃子,李子摘了,到了季節給你們郵遞一點過來,我不會寄快遞就叫你堂叔幫忙。”

”然後 ,在種上一些南瓜,土豆,還種上一些紅薯,保存下來,等到冬天你們回家過年的時候就能吃上,還可以做南瓜餅。”

是啊!這裡也是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有了兩個家,這邊裝著軀體,那邊裝著靈魂。

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我想,回到了家鄉才是像靈魂得到了補全,這疫情期間,你們雖然唸叨著今年出去晚了,又少賺了一點錢,還天天再家裡花錢。但大家在山上扛著雜木燒炭,在田邊烤魚的時候,那笑容是真的純粹亦開心。

那,再奮鬥幾年,我們就回家吧。

回家去看桃花,看梨花,看李子樹的花瓣落滿地,從他們發芽看 葉子掉光,我們就意識到,喲,一年又要過去咯。

而不是跟它們說:我在萌芽時離開,於凋零時歸來,抱歉,我很中意你,卻不能陪在你最燦爛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