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孔子云:

“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就是說,想要判斷一個人的為人是很難的,因為眼見不一定為實,憑感覺來判斷也不靠譜。舉止優雅的紳士,暗地裡可能是卑鄙無恥的小偷;慈眉善目的修女,真實身份是正被通緝的江洋大盜;而看似骯髒粗魯的乞丐,實際卻是樂於助人的好人。

法國導演Fabrice Joubert執導的動畫短片《法式炒咖啡》,就用短短8分鐘的時長,講述了這樣一個看似荒誕不經,卻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此片曾獲2009年阿根廷科爾多瓦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以及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豆瓣評分7.8,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小短片。

該片講述了在路邊的一家咖啡館裡,一位紳士忘記帶錢包無法付賬,只能靠不斷續杯來拖延時間,他決定鋌而走險偷隔壁一位老修女的錢,卻意外發現這位老太太居然是警方通緝的江洋大盜!場面一片混亂,最終,被揭穿的老太太在警察的驚慌注視下揚長而去,而之前被紳士所鄙視的乞丐,則為他買了單,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其實,在這個用法式幽默感所營造出的怪誕故事背後,折射出的又何嘗不是真實的人生體驗?在人人自帶面具的社會“大劇場”裡,偽裝似乎成了生存的必備技能,於是每個人都小心謹慎地維護著自己精心雕琢的“人設”,唯恐被他人看穿真實的自己。但事實上,去掉虛偽做作,活出真實的自我,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獲得個人成長以及充實的幸福感。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固定場景的長鏡頭展示,巧妙利用鏡子反射來交代劇情發展,保存了空間的完整性與真實性。

①用長鏡頭展現有紀實風格的固定場景

《法式炒咖啡》一片,全部採用固定場景的長鏡頭模式,鏡頭始終朝向一個方向,僅根據劇情的需要來前後或左右平移鏡頭,而時間的流轉則採用光線的明暗變化來體現。這樣使得整部片子就好像是一部紀實現場還原,而觀眾好像是一個冷眼旁觀者,清楚地觀察到咖啡館裡發生的一切。

雖然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但從人物的外形打扮、動作和表情,觀眾就可以推測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內心活動。於是悠閒讀報紙的紳士,手無縛雞之力的修女,邋遢粗魯的乞丐,囂張跋扈的警察這些人物形象都被觀眾盡收眼底,並期待著接下來劇情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紳士從修女的包中掏出面具,場面開始一片混亂,觀眾驚訝地發現,原來紳士並不優雅,老太太其實彪悍無比,警察居然膽小懦弱,而最被鄙視的乞丐才是真的好人。

雖然人物還是之前的人物,場景還是之前的場景,但觀眾的感觀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毫無保留的長鏡頭真實地記錄了場景內所發生的一切,而觀眾則從自以為全知的“上帝視角”,突然切換到知道全部真相後才恍然大悟的“受限視角”,更能夠引發觀眾對於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的深入思考。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②牆上的鏡子承擔了鏡頭切換的作用

除了長鏡頭以外,導演還巧妙地利用了牆上鏡子的反射,來實現鏡頭的切換。由於這面鏡子正對著落地玻璃窗和大門,因此儘管不用切換鏡頭,觀眾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店外大街上的場景,以及有誰進了門或者出了門。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乞丐三進三出咖啡館,恰到好處地將全片分成了序幕、發展和尾聲三個部分。

  • 乞丐進店乞討,紳士埋頭看報紙不加理會,乞丐轉身離去,紳士發現未帶錢包,拉開整個故事的序幕。
  • 乞丐再次進店乞討,此時的紳士因為無法買單而侷促不安。領座老太太給了乞丐一點錢,並走進了衛生間。乞丐再次離去,紳士開始動了偷錢的念頭,但被闖入的警察打斷。
  • 乞丐第三次進入店內乞討,此時紳士已從老太太的包裡掏出了面具,驚慌失措的警察誤開了槍,場面一片混亂。接著老太太搶過面具揚長而去,而紳士面對賬單終於痛哭失聲。這時乞丐遞過一張紙幣後安然離開,全劇在紳士若有所思的表情中結束。

可以說,鏡子充當了場景鏡頭切換的作用,來交代劇情發展及人物的活動,使得全片在敘事節奏上緊然有致,過渡自然。這也是雖然全片採用長鏡頭錄製,卻一點不顯得冗長無趣的原因。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人物外形與行為的強烈反差,塑造出立體豐滿的“圓形人物”,引發觀眾對人物形象的對比與反思。

《法式烤咖啡》一片中,一共只出現了五個人物,除了侍者以外,其他四個人物的外在形象與其行為舉止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看似“荒誕”的角色設定,使得人物在短時間內所表達出的形象立體豐滿起來,同時也彰顯了影片“表象並非就是事實”的主題。

①高傲優雅的紳士與骯髒粗魯的乞丐

紳士無疑是本片的主角加劇情推動者,他戴著文質彬彬的眼鏡,穿著整齊乾淨的西服,抽著價格不菲的雪茄,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層人士。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高雅的紳士,所作所為卻讓人大跌眼鏡:對於前來乞討的乞丐,視而不見還十分鄙夷。沒錢買單還死要面子,靠著不斷續杯來拖延時間。最後走投無路時,居然想要偷別人的錢來買單。

乞丐的形象設定與紳士恰好相反:穿著像舊麻袋片一樣的破舊衣服,留著像八爪魚一樣的爆炸鬍子,頭上始終盤旋的蒼蠅昭示了他濃重的體味。他嫻熟地用鉤子夾廢紙,粗魯地用噹噹作響的零錢罐討錢,全然不顧別人的白眼和鄙夷。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令人生厭的角色,卻在最終伸出援助之手,將好不容易討來的大票子慷慨獻出,解了紳士的燃眉之急。

兩兩對比之下,紳士外表光鮮而內心齷齪,乞丐則內心善良而外表骯髒,兩者外形與行為的強烈反差與對比,善惡是非高下立判,讓觀眾不禁在感嘆“人不可貌相”的同時,反思本是“旁觀者”的自己緣何也在不知不覺間戴了有色眼鏡,輕易就被表象所迷惑。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②慈眉善目的修女與彪悍威猛的警察

影片中,另外一個有強烈落差的角色就是老太太。出場時,她一副慈眉善目的修女打扮,顫顫巍巍地縮在椅子上打盹。在乞丐來乞討時,她不但不責怪乞丐擾了她的清夢,還慷慨地遞給乞丐一張大票子。然而在身份被揭穿後,剛才連包都無力打開的她一反柔弱的形象,淡定地奪過面具揚長而去,留下一眾目瞪口呆的人們。

相反的,作為秩序維護者的警察先生,長得一身肥膘體健如牛,來張貼通緝令時吆五喝六,威風八面,卻酗酒喝的爛醉如泥。在發現通緝犯之後,驚慌失措以致亂開槍,不僅讓體型與他相去甚遠的通緝犯公然逃脫,還戲劇性地被一個燈泡砸暈了,讓人忍俊不禁。

慈眉善目的修女真實身份是狂暴兇殘的通緝犯,而本該孔武有力的警察實際卻是個膽小怕事的慫包。這種人物不同身份上性格的迥異,看似充滿了濃濃的黑色幽默意味,實則是在荒誕的外衣下,凸顯了人性的複雜與多變。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只有撕掉面具,活出真實的自我,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獲得個人成長以及充實的幸福感。

在娛樂圈裡,近幾年有個特別火的詞“人設崩塌”,就是原本被大眾定義為“學識淵博”、“忠犬老公”、“青純玉女”等等形象的明星,因為其真實的行為舉止與其所宣傳的形象不符而導致形象崩塌。

其實在這個個性為王的社會,“人設”並非是明星的專利,對於我們普通大眾而言,“人設”也是人手必備,比如朋友圈的各種“文藝青年”、“恩愛情侶”、“模範爸媽”等等。娛樂圈推“人設”,無非是因為它是賣點,而普羅大眾需要“人設”,則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人格面具”。

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

所謂“人格面具”,就是人經過對自我人格的偽裝向社會展示出的一種良好形象。

所以說到底,你拼命維護“人設”,無非是想得到社會的認可而已。然而戴著面具生活的久了,人會容易疲勞,甚至抑鬱,因為那個你極力維護的形象,並不是真實的自己。人生短短几十載,又何苦為了討好別人而掩飾真我呢?試著撕掉虛偽的面具,活出真實的自我,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獲得個人成長以及充實的幸福感。

①試著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後天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原本大方開朗的女孩子為了吸引喜歡的男神而故作矜持,或者有些本來不善言辭的人為了適應社交生活而強裝健談。這樣的行為不禁讓人想起“西施效顰”的典故,不但沒有讓別人覺得完美,反而顯得矯揉做作。

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秀出自己真實的一面,才是你真正的魅力。就好像《法式炒咖啡》裡的乞丐,雖然衣著襤褸、舉止粗魯,但卻有著一顆善良真實的心靈,他不計較紳士的吝嗇,也不討好慷慨的老太太,在樂善好施之後轉身離去,生活該怎麼過還怎麼過。這樣的他才是真的活得灑脫自在,也讓人由衷敬佩。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可以不漂亮不帥氣,可以沒錢沒地位,也可以沉悶不風趣,但你一定要坦率而真實。只有先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善待真實的自己,展現真實的自己。人們都喜歡接近坦率的人,即使這樣的人不是那麼完美,卻仍舊充滿了人格魅力。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②不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

總會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的人,把畢生的精力都消耗在了維護自身的外在形象,和適應別人的喜好當中,以致於沒有餘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價值,這是很可悲的。就好像《法式炒咖啡》紳士,靠續杯拖延時間的原因無非是怕因為賒賬而被店員看不起,影響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結果就是賬單越壘越高,最終只能鋌而走險去偷錢。

現實中,像紳士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本來只犯了一點小錯誤,只要坦誠相告就可以彌補的,卻因為太過在乎自己的形象和別人的評價,無法接受的自己有汙點,從而百般遮蓋掩埋,最終釀成大禍,後悔終生。

要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你不能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別人的評價,可以用耳來聽,卻不可以用心來徘徊。因為別人都無法決定你的人生,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不在乎別人的風言風語,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

品一杯濃郁微苦的《法式炒咖啡》,看法式幽默下怪誕的面具人生

③對他人始終真誠以待

著名作家三毛曾經說過: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

然而現實社會里,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像《法式炒咖啡》裡的乞丐一樣,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哪怕是曾經鄙視過自己的人。多數人都是睚眥必報或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以德報怨的人則被認為是“聖母白蓮花”或者傻子。

但人與人的關係是彼此對等的,若想要有更深的交往和接觸,最好的辦法就是彼此真誠以待。你能夠坦誠真實地去面對別人,即使不善言辭,對方也能夠感受到你的真誠,從而與你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相反的,如果你總是口是心非,虛情假意,最終都會被別人看穿,無法讓對方覺得可靠和信任,從而也就失去了對方的真誠。

真誠並不是強求別人同樣報以真誠,但真誠是可以感染的。

在別人成功時,發自內心的祝福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在別人犯錯時,客觀耐心的分析能讓別人虛心接受批評;在別人求助時,力所能及的幫助能讓別人感恩你的付出。在這個浮華的社會,難能可貴的真誠反而是我們人際交往中所向披靡的利器。

寫在最後:

這部僅8分鐘的動畫短片,在帶著浪漫風情的“法式炒咖啡”外殼下,講述的並不是一個溫情的故事,而是最真實和複雜的人性。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面的,現實生活中,你我有可能是虛偽的紳士,也有可能是善良的乞丐,甚至是戴面具的老太太或者外強中乾的警察。

我們小心謹慎地維護著自己精心雕琢的“人設”,也用帶著世俗濾鏡的眼光來評價著別人的“人設”。然而眼見不一定為實,越是鮮明的“人設”就越容易崩塌。希望每個人都能撕掉面具,活出真實的自我,對自己和他人真誠以待。畢竟發自內心的快樂,比任何重要的“人設”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