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世界用人民幣代替了美元,那人民幣未來會升值嗎?

索隆三千煩惱


【劉植榮:人民幣國際化 路還很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有媒體報道這一新聞事件違背客觀事實,稱“人民幣正式成為世界貨幣,攜人民幣'走天下’不是夢”,中國商務部網站甚至早就刊發了題為《未來15年內人民幣將取代美元》的文章。果真如此嗎?

  一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主要從這種貨幣在外匯儲備和外匯交易中所佔的份額上體現出來,份額越大,國際化程度越高。

  歐元面世時,就有專家忽悠稱,歐元很快就會取代美元,到2007年9月,美聯儲前主席阿蘭·格林斯潘還堅稱:“毫無疑問,歐元將取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或成為同美元一樣重要的儲備貨幣。”近17年過去了,事實如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歐元1999年開始使用時佔世界外匯儲備的17.9%,這17.9個百分點除了來自德國馬克的13.8個百分點和法國法郎的1.6個百分點外,還有來自瑞士法郎等其他貨幣的2.5個百分點,美元從1998年的69.3%升為1999年的71%,歐元的使用反而讓美元增加了1.7個百分點。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緩慢上升至2009年的27.6%後開始下行,到2015年第二季度降為20.5%。

  外匯儲備中的其他貨幣更無法抗衡美元。1999年英鎊、日元和瑞士法郎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分別佔2.9%、6.4%和0.2%,2015年第二季度這三種貨幣的份額分別是4.7%、3.8%和0.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外匯儲備中把人民幣列入“其他貨幣”欄目,說明人民幣的份額小於瑞士法郎的0.3%。在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交易量甚至還不如墨西哥比索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2015年12月上旬,外匯交易量最大的是美元佔43.5%,接下來依次是歐元佔16.7%,日元佔11.5%,英鎊佔5.9%,瑞士法郎佔4.3%,加拿大元佔2.6%,澳大利亞元佔2.3%,墨西哥比索佔1.25%,人民幣佔1.1%。

  人民幣加入的“籃子”是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該籃子裡的貨幣是給特別提款權定價的,根據倫敦市場每天中午籃子裡幾種貨幣的匯率確定特別提款權的價格,籃子貨幣的權重並不代表該貨幣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所佔的份額。2014年世界GDP總量為772692億美元,外匯儲備總額為66663億美元,目前分配的2381.827億特別提款權的市場價值為3271億美元,僅佔GDP的0.42%,佔外匯儲備的4.9%。況且人民幣從2016年10月1日起在籃子貨幣裡的權重僅佔10.92%,人民幣“入籃”對世界貨幣體系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雖然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裡沒有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但這兩種貨幣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呈上升趨勢,2012年均為1.5%,2015年第二季度均為1.9%。可見,加入“籃子”並不一定會使這種貨幣國際化;不加入“籃子”也並不一定會使這種貨幣不能國際化。

  有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人民幣不能替代美元,也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世界第二大流通貨幣。筆者不認同這種觀點。歐元區2014年GDP總量為10.1萬億歐元,如果作為一個經濟體排名則世界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三。多年的事實證明,歐元根本無法撼動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雖然中國的GDP總量接近歐元區,但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遠不如歐元,更別說像美元那樣世界流通,就是獲得歐元那樣的國際地位也不容易。

  事實數據顯示,國際上對人民幣的認可度還很低,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兜裡只裝人民幣可以出國,但不一定能回來,你可能被困國外,到時忽悠你帶人民幣出國的人是不會給你寄美元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