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布商:響馬客店內淡定殺人分屍,一個血手印暴露真相

古史新談/文

清代時,山東響馬,惡名昭彰,殺人越貨,無所不為。為什麼叫響馬呢,因為他們騎的馬上都有一個鈴鐺,行路時叮噹作響,因此得名。他們也憑藉鈴鐺的不同來區分同夥與良民。

山東有一個布商,來往與各城之間,販賣布匹,身價不菲。有一次他隨身帶著大量銀票,去京城購貨。到了天快黑了,遇到了一個少年,趕著馬車,面色蠟黃,似有重病。他看著這個少年無害,就求他用馬車載他一程,少年欣然應允。

到了晚上,兩人住在同一家客店,這個少年出手闊綽,請布商吃飯喝酒,全都自己掏錢。布商心裡動了念頭,這個少年估計是個不常出門的公子哥,自己跟著他豈不是省不少錢。他存了這樣的心思,就與這個少年一直一路同行。少年也不在意,依然請布商,好吃好喝,付錢如故。

“消失”的布商:響馬客店內淡定殺人分屍,一個血手印暴露真相

如此過了幾天,布商滿意至極,不花錢還能好吃好喝,實在再好沒有了。有一天他們走在路上的時候,遇到了一夥人,相貌剽悍,身材魁梧,少年大喜過望,說這是他們家附近的一個公子哥和他的保鏢,是保護公子各上京趕考的。布商心中喜歡,全無警惕,認為人多了反而熱鬧,一夥人熱熱鬧鬧的上路了。

又過了幾天,又碰到一夥人,錦衣貂裘,富貴異常,少年說是他家的姻親,要去密雲做生意,又是一番寒暄,最後一行14人一路同行。

走了幾天,因為天降大雨,一行人住在一個小客店裡。店老闆半夜起來方便,看到布商一個人睡著了,其他一群人鬼鬼祟祟的說著什麼。

店主讓他們趕緊睡,大家答應馬上就睡。又過了好一會,店主聽到屋裡一聲慘叫,然後寂靜無聲。他想著估計是誰睡迷糊從床上掉下來了,大半夜的,也沒細問。

“消失”的布商:響馬客店內淡定殺人分屍,一個血手印暴露真相


到了第二天這群人退房的時候,店主數了數人數,不對呀,進來的是14個人,退房時怎麼只有13個了。就問,昨天你們14個人進店,今天怎麼只有13個人了,這群人哈哈大笑,說“你眼花了吧,我們明明就只有13 個人,你說少一個人,你一個人是誰”,老闆無言以對,這群人匆匆離開。

老闆越長越不對,趕緊通知了地保和鄰居,大家進到他們住的屋子查看,並沒有什麼異樣,都認為老闆大驚小怪,但是轉過身往出走的時候,大家驚呆了,門口的靠近地面的牆上有一個血手印,指痕明顯,顯然是受害者想要爬出去,但是沒有成功。

毫無疑問,那群人是一群殺人犯,大家趕緊報官。捕快和眾人帶著兵器追趕那群人。他們還沒有逃出多遠就被追上了,這群人原形畢露,持兵器抵抗,砍傷了兩個追他們的人,最後捕快和附近的群眾,數百人梁他們團團圍住。

“消失”的布商:響馬客店內淡定殺人分屍,一個血手印暴露真相


最後一舉擒獲,檢查他們的行李和馬車,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布包,還帶著溼灰,布包裡是一些碎肉。

於是各持械出追。盜猶抵拒,已傷二人。捕役集居民數百,聚於巷之隘口,同聲齊集,圍而擒之,一無遁逸。

這些人被送到官府,一經審訊,立馬招供。原來那個少年就是他們這夥響馬的頭,殘忍好殺,詭計多端。

他意外得知這個布商帶著大筆錢財,就設下這個毒計。自己先假意結交,取得布商的信任,讓他失去防備。

再步步推進,讓手下假扮自己的熟人,來到布商身邊。然後計劃層層推進,他們勸酒把布商灌醉,趁夜將其殺害分屍。

“消失”的布商:響馬客店內淡定殺人分屍,一個血手印暴露真相


他們隨身帶著溼灰和布包就是為了血跡被人發現。這樣一群人進店,還是一群人出店,老闆也不能察覺。沒想到他們遇到了如此較真的老闆,否則誰能查覺。

至於為什麼要費勁分屍。這充分體現了響馬首領的殘忍狡猾。因為屍體目標大,很難攜帶和隱藏,分屍之後,他們分開攜帶,目標小。還有一個原因,古代辦案,向來是民不告官不究,官府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分屍後分開隱藏,即使被人發現了。也不知道是誰,沒有苦主,也就沒有人一直催著追查兇手,官府也自然會推脫扯皮,這件案子也就成了一個無頭公案。

誰想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店主偏偏對數字很敏感,偏偏是一個熱心辦事的人,導致響馬團伙,最後功虧一簣,被一網成擒,實在是天意使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