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過後,心裡莫名的恐慌,請問大家有類似的情況嗎,都是怎麼調節的?

地雷之威


恐慌來自於我們的價值不高

疫情期間大部分人可以美名其曰全國都一樣而心安理得的在家享受所謂“美好時光”,就從我個人來言,身邊有部分朋友在家玩遊戲,總之吃喝玩樂,不過時間長了就開始焦慮因為有的公司開始裁員了,有一個家裡的親戚以前是一個保險推銷員,拿著微薄的工資勉強度日,不過今年卻被裁員了,可想而知一箇中年男子十幾年的工作被辭,又沒有其他的技能。


這大概就是部分人心裡恐慌的原因,沒有競爭力,自身價值在逐漸減少,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其實為何不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呢?

大概一個月前吧,我看了一本書《當一切改變是改變一切》,這本書就是在講當今社會的發展進程過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著改變,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改變的。很多人害怕變化,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想想這個變化能給我帶來什麼,面對變化我能做什麼。

總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疑問句打開自己的思維,找一個方向開始改變現實帶給你的恐慌。



例如我,利用疫情期間看書學習,這兩天也在用所學的知識學做自媒體,雖然效果不好,不過在於自己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等等。


弘創發展學會


大部分人都存在恐慌焦慮情緒。我1月23號坐高鐵回家,那時車上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疫情的嚴重性,有些人沒戴口罩。

到市區還和出租車司機探討此次疫情的情況,那時據我瞭解我們省還沒出現疫情。後面傳來武漢封城的消息,我開始慌了,和電影、小說裡的橋段很像,慢慢的家裡那邊也開始封村,封巷,進來必須測體溫,有些地方甚至不讓非本村人進村。

剛開始心裡雖慌,但想到能不上班心裡還是竊喜,畢竟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那時候經常熬夜玩遊戲到半夜三四點,報復性的玩,上班的時候玩的時間太少。隨著時間推移有些憋屈,不能出去玩、不能進行社交活動、不能走親訪友、每天重複同樣的事,大腦反應也有些遲鈍,煩燥、焦慮等情緒也開始滋生。

好的是我及時發現了自己的不對勁,馬上做出了自我調節。

一,調整自己作息時間12點之前必須睡覺

二,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俯臥撐,仰臥起坐,我在網上找了個教太極拳的,和他學習太極拳。

三,其次閉上眼靜坐30分鐘,意識專注於自己的呼吸,

四,去陽臺呼吸新鮮口氣,嗮太陽

就這樣,自己的狀態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面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收到一些不明消息一定要冷靜分析,可以向有關部門諮詢。

等上班了,我一定要好好上班,經歷這麼久疫情,感覺上班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不荀


您好

據報道顯示,普通民眾對於疫情的情緒反應存在強烈的擔憂、恐懼、焦慮,積極情緒明顯減少,很多民眾甚至由於消極情緒的持續存在和難以擺脫,導致正常的生活都受到明顯的干擾。下面的方法能夠提高廣大普通民眾居家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從而積極、理性應對疫情。


1.合理關注疫情,“定時”而非“時時”。

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機、電視不斷推送的信息上,情緒就會隨著信息起伏波動,即使有了暫時的“掌控感”,代價卻是“心累”和正常生活節奏的紊亂。我們可以設定“信息鬧鐘”,在一天的時間中,每隔半天,用5分鐘來關注疫情信息,其他時間安排運動、工作、家務或者休閒娛樂等日常活動,在掌握疫情的同時,獲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悅情緒。在必要防護的情況下,豐富且規律的生活能讓我們的“心理免疫力”增強,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對不斷變化且未知的風險。

2.保持社會聯繫,彼此給予支持。

面對疫情帶來的風險之中,密切的家庭聯繫和社會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親友之間的聯繫,瞭解自己的朋友此時正在做些什麼,找到互相幫助的方式。對於弱勢人群,如兒童和老年人,盡力給予更多鼓勵和生活上的照顧。隨著防控時間的延長,彼此的支持能夠讓我們更持久地應對困境。

3.維持穩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疫情的突然到來,雖然活動範圍受到限制,我們仍要積極地看待生活,儘可能維持原有的規律作息,按照原先的節奏生活,按時起床,在家裡學習、辦公,按時吃飯,按時休息,讓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規律、掌控感是應對焦慮恐慌的良藥,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注意良好的飲食,保證睡眠,不要試圖通過使用菸酒來緩解緊張情緒。

4.允許並接納消極情緒:

擔憂、恐懼及焦慮是面對威脅時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疫情當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要理解和接納自己這樣的狀態,告訴自己這是面對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情緒反應,要允許它們存在;也要理解這種消極情緒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程度會逐漸減輕的。其實,適度的擔憂、恐懼及焦慮可以提高我們的警覺水平,提高人們的適應和應對能力,是一種保護性反應。

5.學會用認知來緩解消極情緒。

首先,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消極情緒,要具體化,請關注自己腦內出現的想法,是否存在我們誇大了感染病毒的風險,或者是誇大了該種疾病的嚴重後果,如病死率、後遺症等。實際上我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幾率有多大呢?即使感染啦,大多數也是輕中度患者吧?那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其次,對於膽小、敏感多疑素質的個體,如出現過分擔心軀體變化,需要客觀看待自身身體狀態,從既往的經驗中去理解自己軀體症狀的意義,是否以前就出現過多種軀體症狀,自己到醫院檢查並無大礙?現在的軀體症狀是否是既往的經驗的一種反應?如果自身難以判斷,可以讓家人和朋友幫助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生活來點心理學


今年疫情,多少都有一些恐慌!明天會怎麼樣?以後生活怎麼辦?如何提高自己和家人的防範傳染病知識和意識?工作會不會變動?工資收入會不會減少?要不要回農村老家修房子?進出口生意停滯會不會大面積公司倒閉?有沒有新的機會適合創業?股市基金會不會跌?

不過在國家領導下,百姓積極配合下,控制穩定了疫情。上班的逐步上班,開市的開市營業,生意秩序逐步恢復!不過現在最擔心的是境外輸入!

心理有壓力主要還是要釋放出來!

吃一頓喜歡的美味,買一些自己心意的小東西,和他人訴說自己的苦悶等等來減輕自己心理壓力!重新樹立信心,明天會是美好的未來!如果收入減少,一定要控制消費支出!以免加大自己家庭經濟負擔!切記報復性消費,不理智的消費賭博!



乾煸小強


疫情期間我就各種恐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封,什麼時候才能復工,解封后公司是否還能正常持續經營,自己是否會面臨被裁員,然後整天就在尋思有沒有適合自己做的副業…還好現在基本都解封復工了,我也想好了,就算真的被裁員,疫情期間所練就的白案手藝,再觀摩學習一下,擺個攤開個包子鋪也未嘗不可,車到山前必有路,隨著擺地攤的合法化,可以嘗試增加經濟收入的機會就更多了。所以心態也就平和了,隨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吧。


鎧kai媽媽


恐慌肯定是有,我們心裡都有一種力量,就是不甘於現狀。這次疫情讓我覺悟了挺多東西,疫情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一定得影響,我會想著假如我的工作沒有了,以我的狀況可以撐多久?我下一份工作該何去何從?但我覺得要整理一下自己,總結如下。

1.要學會存錢。精緻窮短時間的快感後將面臨巨大的壓力,會經不起風吹雨打,生病了都沒錢治病,如果手中有積蓄就不存在這些壓力。

2.要學會理財。在現在通貨膨脹的時期,我認為收入的速度是遠遠比不上消費的速度的,當有點錢的時候不能只想著放在銀行卡里就可以了,這樣貶值速度非常快,倒不如多瞭解理財知識,學會理財為自己的存款增值。

3.要不斷學習。生活治癒要不斷地提升自己,開闊眼界,要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多看書,不斷提升自己。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一起加油!



時光漫旅


心慌都是因為自己每天沒有進步,想變好,但是不知道怎麼變好,我現在也是這種情況,[cp]現在的我真實狀態🙋🙋🙋

每天感到很焦慮,不是忙也不是累。

而是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想特別愛的人,明知道自己該努力了,卻又不知道該往那裡用力。[悲傷][悲傷][悲傷] ​​​,我猜你可能也是這樣,我也在自己慢慢調教,找自己喜歡的事做,感覺有點新鮮事做,每天進步一點,有時候真的累了,自己出去散散步。晚上睡覺前看半個小時書,睡眠質量也提高了。又學到新知識。也不會那麼迷茫無助。剛開始這樣做,確實很難,如果想知道我怎麼逼自己的,歡迎一起溝通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