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小說,楊逍智商情商等都很高,為什麼卻被評定為“年老德薄”?你怎麼看?

天香雲外飄


“年老德薄”一說,是三聯版中的評價,新修版中並沒有這樣說。

朱元璋建立明朝,這是史實。小說與歷史搭上邊,故事當然更顯精彩。

撇開歷史的必然,我們來看一看,楊逍怎麼就沒能當上明教教主,進而執掌朝廷呢?

楊逍的失誤。

首先,陽教主失蹤後,楊逍都幹了啥?

他於十餘年前,便因立教主之事,與五散人起了重大爭執,當時五散人立誓永世不上光明頂,今日卻又破誓重來,他心下已暗自起疑,待見周顛突然出手,只道五散人約齊韋一笑前來圖謀自己,驚怒之下,右掌揮出,往周顛手掌上迎去。

如果說想當教主,卻逼走了教內中堅力量,可說不智。

其次,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楊逍都幹了啥?

五散人自己給自己做了半天心理建設,上光明頂幫忙禦敵。

這時明教已經四分五裂多年,除了禦敵,談到擁立教主問題其實很自然。

五散人一開口,楊逍的反應的是什麼呢?

楊逍變色道:“各位上光明頂來,是助我禦敵呢,還是來跟我為難?”

這是什麼態度?教內中層想擁立教主,為啥是跟你為難?

不說擁立誰,至少定下一個方案啊?可提到方案,楊逍的表示又是什麼?

楊逍淡淡的道:“聖火令由誰所持,我便擁誰為教主。這是本教祖規,我自然遵奉。”

聖火令已經丟失了100多年,你說誰找到了誰當教主,難道再找100年?

這其實是一個讓大家都沒有盼頭的提議。

這不是應了本山老師小品裡的那句話,“一杆子支到了3000年”?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楊逍在樹立目標、團結教眾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說楊逍武功高、學問好,這都沒錯,但要是說智商高、情商高,並不見得。

楊逍想當教主嗎?

首先,紀曉芙的話有一定參考價值。

在蝴蝶谷被滅絕師太逼問時,紀曉芙曾經提到過楊逍的下落。

紀曉芙道:“是。他說,他們魔教的總壇本來是在光明頂,但近年來他教中內部不和,他不便再住在光明頂,以免給人說他想當教主,因此改在崑崙山的‘坐忘峰’中隱居,不過只跟弟子一人說知,江湖上誰也不知。師父既然問起,弟子不敢不答。師父,這人……這人是本派的仇人麼?”

這是親媳婦兒、孩子媽說的,應該有比較高的可信度。

這裡沒有說想當教主,也沒有說不想當教主。

想不想的不要緊,重點是不能讓人說閒話。

可以進一步概括,目標不要緊,名聲更要緊。

當然,為了護教守住大本營,不能走遠,足見楊逍對明教的忠心。

其次,陽教主消失的數十年中,楊逍都幹了什麼?

按前面楊逍的說法,“聖火令由誰所持,我便擁誰為教主。”當然,這並不僅僅是他的個人意向,更是明教百年來的規矩,好比打狗棒之於丐幫,鐵指環之於逍遙。

那麼陽頂天消失的數十年中,如果想當教主,楊逍是不是玩命兒去找聖火令呢?

完全沒有。

我們所知他的作為,除去追個女生,就是坐在家裡寫了一本明教的歷史教科書。

再次,擁立張無忌當教主時,楊逍非常配合。

除了表面和眾人一致擁立之外,楊逍有兩方面做得都比較到位:

第一,面對教中聖物安分守己。

楊逍不接,躬身說道:“陽前教主的遺書上寫得明白:‘乾坤大挪移心法暫由謝遜接掌,日後轉奉新教主。’這份心法,自當由教主掌管。”

第二,對張無忌繼位作出實質性支持。

這天晚間,楊逍將明教的教義宗旨、教中歷代相傳的規矩、明教在各地支壇的勢力、教中首要人物的才能性格,一一向張無忌詳為稟告。

一個是教中老油條,一個初來乍到的愣小子,楊逍可以說絲毫沒有在背後耍陰功、使絆子。

不僅如此,在張無忌當上教主之後,楊逍的態度一直都非常恭敬,辦事也很盡心。

綜上,說楊逍特別想當教主,我並沒有看出來。

楊逍是個順毛驢兒。

首先,且看楊逍和五散人的衝突。

除了擁立教主問題,楊逍和五散人的衝突主要源於和周顛的口角。

楊逍冷笑道:“只怕本教卻有人盼望楊逍給六大派宰了,好拔去了這口眼中之釘。”周顛道:“你說的是誰?”楊逍道:“各人心中明白,何用多言?”周顛怒道:“你是說我嗎?”楊逍眼望他處,不予理睬。

有人出來說一句好話,楊逍馬上就收斂一些。

彭和尚見周顛眼中放出異光,似乎便欲起身和楊逍動手,忙勸道:“古人道得好: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咱們且商量禦敵之計。”楊逍道:“瑩玉大師識得大體,此言什是。”

即便動了手,楊逍對自己人也沒有使出過全力。

可以說,爭的不是大事,都是閒氣。

其次,楊逍其實不太會轉彎兒。

張無忌拯救明教之後,群雄其實已經歸心。

六大派撤了,不入流的小派又來。

但這時明教首腦人物全部重傷,因此張無忌提出大家躲進密道暫時避難。

這時楊逍的反應是什麼?

楊逍道:“張大俠此法誠然極妙。”轉頭向小昭道:“小昭,你扶張大俠到秘道去。”張無忌道:“大夥兒一齊去啊!”楊逍道:“你請先去,我們隨後便來。”

連張無忌一聽都能聽出他毫無誠意,肯定不會跟著躲起來,只能繼續追問。

這時楊逍才擠牙膏般地又做解釋。

楊逍道:“張大俠有所不知,明教歷代傳下嚴規,這光明頂上的秘道,除教主之外,本教教眾誰也不許闖入,擅進者死。你和小昭不屬本教,不必守此規矩。”

形勢已經非常危急了,明教中層隨時可能全軍覆沒,還是無法變通。

張無忌心想:“再不走避,只怕一個時辰之內,明教上下人眾無一得免。”問道:“這不可進入秘道的規矩,難道決計變更不得麼?”楊逍神色黯然,搖了搖頭。

還是彭瑩玉和尚趁機提出請張無忌擔任教主之位。

張無忌迫於危急只好答應,低調保存了明教的實力。

金庸先生在後記中總結了政治人物的幾點要素:

中國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將結論明確的擺在那裡。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敵人之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有政治才能,但政治才能太強的姑娘,往往並不很可愛。

這幾點,別說張無忌一條沒有,楊逍其實也不具備。

年輕時候就把倚天劍當做廢銅爛鐵扔在一邊,可以說毫無爭奪武林至尊的心懷。倒得年老,即便“德不薄”,恐怕也很難執掌明教,代替朱元璋。

在大公司當總經理助理已經挺滿意,沒有當總經理、董事長的心思。


海倫兒朱




楊逍在陽頂天時代頗受重視,被封為光明左使,陽頂天並親傳兩層的乾坤大挪移,妥妥的明教教主接班人。但陽頂天在臨死之際卻突改主意,傳位於金毛獅王謝遜,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楊逍的“德”確實出了問題。

後來張無忌暫代教主之位,明教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物都要過問楊逍,可見楊逍的情商智商還是頗高。後來張無忌傳位給楊逍,金庸用了“年老德薄”四字來暗示楊逍也沒落得好下場。那麼,楊逍的“德”有哪些問題呢?

用“亦正亦邪”來概括楊逍的性格最為恰當不過。少年時,他與峨嵋派的孤鴻子比武,奪其倚天劍擲於地,活活把孤鴻子氣死,從此與峨嵋派生仇。後來又擄走紀曉芙,強行佔有她。紀曉芙與武當派殷梨亭有婚約,明教因此又和武當派結怨。

峨嵋與武當是武林正派,明教扛的是抗元大旗。明教本應團結中原武林各大門派,楊逍卻因一人意氣用事,做的又是違背武林道德之事,確實給明教招來無端的麻煩,“德”上有大缺失。

楊逍暫代陽頂天處理明教事務時,又排除異己,導致白眉鷹王殷天正自立門戶,五散人出走,整個明教分崩離析。若不是張無忌的及時出現,明教被滅,楊逍要負最大責任。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當張無忌把教主之位傳給楊逍後,殷天正已亡,整個明教就楊逍的武功最高,驕橫之氣必然滋生,最後落個“年老德薄”被排擠的命運是不可避免。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年老德薄”這個詞語確實是金庸先生在三聯版《倚天屠龍記》中提到的,這個詞語用在執掌明教大權的“楊逍”身上,可謂恰如其分。

年老德薄並不算一個貶義詞,但作為一名統領明教的領袖,這個詞語卻是充滿了諷刺意味兒,一位領袖“年老德薄”基本意味著會丟掉一切,而先生小說的大結局也是朱元璋取而代之。



楊逍確實智商與情商都是一流,文治武功都是上乘之選,但楊逍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他的性格,他的性格太過於錙銖必較、太過小心眼,導致人心不服,這是做一名領袖的大忌。

當然先生之所以用“年老德薄”來形容楊逍,主要還是他的競爭對手太過強大。與年老相反的自然就是年輕力強,與德薄相比的自然就是厚德載物。在楊逍以前,明教的教主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傳奇高手,張無忌。而張無忌與楊逍相比,不在於他的武功當世無人可比,最服人心的地方在與其厚德大恩,張無忌幾乎拯救了所有明教的人,而且由於他的君子之道,明教才獲得中原武林的擁護。而將楊逍取而代之的朱元璋,雖然算不上是厚德之人,但朱元璋深諳君王之道,在收買人心這塊做到了極致。



楊逍最終確實也因為“年老德薄”被朱元璋取而代之,這四個字的評價倒也確實中肯。


快客騎手


事實上,認為楊逍情商智商都很高大多數是因為影視版本將他人設改了。


原著的楊逍,是一個非常孤傲的人,他對於自己的同僚們,只是保持基本的尊重。

在陽頂天失蹤之後,明教的人為了爭奪教主之位四分五裂,對於楊逍來說他一直堅持誰有聖火令才能當教主,實際上就是因為他覺得明教裡沒人比他強,所以他不承認任何一個人當教主。


從明教分裂的情況來看,楊逍當時逼的五散人發誓永遠不上光明頂,顯然這關係是搞得很僵了,而且即使是四大法王的鷹王跟蝠王也不喜歡楊逍。

這麼孤傲的人,又怎麼可能說是情商高呢?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原著裡寫明當初楊逍是強暴了紀曉芙的,是硬上的,當然,從事後來看,紀曉芙自己對這件事永不後悔,楊逍自己也是深愛紀曉芙,但也不能改變這件事本身屬於惡行,且楊逍本人也不像張無忌一樣立下過拯救整個教的功勞,從“德”這方面來看,一個強姦犯當明教教主,德薄不是很匹配的評價嗎?


維賽迪


看來得書接上回了。

上個帖子裡跟大家聊了為什麼喜歡看金庸的書,主要是兩點:

1,金庸的書很少有純壞人、純好人,裡面的角色都很複雜,有優點有缺點,是有血有肉的人,很豐滿。人和事情都是很複雜的,都是有很多面的。

2,金庸的書是給高智商高情商的人看的,看金庸的書也能提高情商智商。因為簡單的把人分成好人、壞人是最標準的低智商低情商的行為。把人和事簡單的用好壞區分,是最典型的低智商低情商。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會站在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實際上這兩個觀點放到一起就會產生一個新問題:高智商高情商就是好嗎?就沒缺點嗎?就是純粹的好嗎?

答案很明顯:不是。

什麼事都是有反正面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反面往往就是:德薄。

實際上金庸對楊逍這個人物的設定是非常非常講理的,非常非常讓人歎服。還是那句話?為什麼要看金庸的書?因為他把人性看的很透徹。

楊逍、殷素素、黃藥師、瑛姑、歐陽克、李莫愁、段正淳、逍遙子......這些人都是情商、智商極高的人,而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德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德是幹什麼的?載物的。德就是承載、包容。情商高智商高的人,肯定是自強,單打獨鬥很厲害,很頑強,很努力,很刻苦。老天爺怎麼也壓不住他,他就是不息。但你要是讓他去包容別人缺點、原諒別人錯誤,這他肯定是做不到。要他去調和方方面面的關係,有時候再來個委曲求全,他也辦不好。自強不息的人,往往沒有容人的雅量。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那成聖人了。

沒有。

這些高情商高智商的人有一個最典型的特徵:沒朋友或者很少。段正淳的朋友多,主要還是他鎮南王的爵位帶來的。沒事兒誰敢跟他交朋友啊?太可怕了。分分鐘給贈你一頂綠帽子。

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在德行上肯定是有虧的。因為他那個感情起來,比別人強烈的多,控制不住自己。道德也根本攔不住他們。他的感情橫衝直撞起來,肯定會摧毀道德的圍牆。

郭靖在德這一塊接近完美,但他也是所有主角中情商智商很低的。蕭峰人品很好,代價是情商偏低。

所以世間的事還是要方方面面的看。有的人很痛苦,覺得自己被孤立,朋友少,其實這很可能是在證明你的優秀。人才總是被孤立的,天才總是被圍攻的。如果你不太聰明伶俐,可能朋友會多一些。要是能蠢到沒朋友,其實也很了不起......

情商高智商高的人一定是德薄,楊逍這個定位非常準。如果說金先生把楊逍寫成了情商高智商高又能厚德載物,這反倒是說不過去了,又是純好人純壞人的路,俗了、假了。

我是非常喜歡楊逍這個人的,但他遠遠沒有影視劇裡那麼好,他不但德薄,而且是很薄,這點從他對紀曉芙就能看出來。影視劇裡把楊逍和紀曉芙的感情拍的很美,原著裡則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楊逍和滅絕師太是平輩,是紀曉芙的長輩。所以滅絕師太最恨的就是楊逍:要追,你也得追貧尼呀。他一個長輩大叔,只是半路上遇見了紀曉芙,就開始厚著臉皮去糾纏。當時紀曉芙也只有十幾歲。最後他倆並不是兩情相悅在一起的,書裡寫的明白,是:強暴。只不過楊逍得手以後,紀曉芙反倒是真愛上了他。

但是,楊逍隨後就把紀曉芙甩了。他是吃完抹嘴就溜,完全沒有什麼留戀。他壓根就沒有和紀曉芙終生廝守的打算。就是上頭了,控制不住自己。以楊逍的本事,想把紀曉芙帶在身邊,根本沒有任何問題。但他沒有,自己跑了。反倒是紀曉芙至死不悔。

實際上楊逍和紀曉芙這段是非常殘酷的。楊逍的德薄已經不能用渣男來形容了。

這些高情商高智商的人,感情來的快,去的也快。來的時候非常熱烈,要死要活,再加上這些人本事很大,方方面面都很吸引人,所以很容易讓人就範。但他的感情一退,立即心如死灰,索然無味,拍拍屁股就走了。

而且楊逍有一個細節很有趣,就是他和周顛的關係。周顛總是不服楊逍,但在最後,楊逍和張無忌、殷天正對陣少林三厄,把本事都施展出來,周顛這才服氣,才知道這些年楊逍一直在讓著他。

楊逍和黃藥師就是這樣的典型,其實也能容人,但他們都太驕傲,不願意去解釋。所以即便是容了,別人也以為沒容。

楊逍這些人,情商高智商高,天賦高,年輕的時候會非常的風光,實力非常強,自己就可以獨當一面,了不起。但到了晚年,沒朋友,再加上別人不斷的收羅羽翼,肯定也就獨木難支了。

老天爺總是公平,燦爛輝煌都是要用寂寞來償還的。


銳度何老師


因為張無忌做教主,是合理合法而且能夠服眾地區。

首先,張無忌是白眉鷹王的親外孫,金毛獅王的義子,有這份血脈關係在,他不可能做對明教不利的事情。並且張無忌還救助楊不悔,楊逍欠他一個大人情。選他做教主,這幾個人都無話可說。更何況陽頂天遺命,讓謝遜暫時當教主。張無忌作為謝遜的義子,謝遜唯一的親人,最有資格不過了。

其次,張無忌實力超群,還學會了乾坤大挪移。曾經力抗滅絕師太三掌,救援五行旗眾人。擊退成昆,救援五散人,韋一笑,楊逍。力退六大派,保住明教,對明教上下都有大恩。明教上下對他無不感恩戴德。

第三,張無忌率領明教不念舊惡,營救六大派,化解了雙方的仇恨。讓明教成為事實上的武林至尊。

以上種種功德,才是張無忌能穩坐明教教主的原因。楊逍縱然武功高強,足智多謀,但是跟張無忌比當然是差遠了


夜幕色百合


楊逍年老沒問題,德薄主要是因為武功不能出類拔萃,超出其他 人,而且沒有明教沒有大的貢獻。從明教內部來看,四大法王與楊逍武功差距並不大,連五散人也對楊逍不服,可見楊的威信了。

從陽頂天的遺書:“盼夫人持餘親筆遺書,召聚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行旗使、五散人”,可以看出,楊逍連五散人都不服他,何況教主直屬的五行旗。五行旗力量很大,類似於軍隊組織,也是以後起義軍的雛形。

當然,從地位上來看,楊逍被當作接班人培養,不過後來各方面不行,又被陽放棄了,改傳謝遜。


青青菜藍


楊逍太過灑脫傲氣,這種很難有得力幫手,一個人有再大的本領,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終是不可能得。楊逍太像黃藥師了。


看看在選擇


孤傲 參考黃藥師的人設 自由自在 隨性而處 自無朋友 也就是俗稱的 人緣不好


kenny70192362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何況楊逍智商情商雖然高,但是孤高自賞,因為智高,所以對人不會吃虧,給與他人明教老同事的照顧不夠。即便楊逍再聰明,武功再高,其他人又不求著他,而且楊逍年輕而位高,本身就讓那些桀驁不馴的同僚看著不順眼,在光明頂齊聚抵抗六大派的時候,各人衝著的是明教本身,而非楊逍,但是實際上卻幫了楊逍大忙,結果呢,反搞到被成昆一舉而成擒。如此處事難免無法讓人從心底服他,所以被定性為年老德薄之評。

明教在陽頂天做教主的時候,底下奇人異士多有,其中以逍遙二仙最為年輕而突出,逍遙二仙就是楊逍範遙,然後四大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龍王,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個頂個的都是高手,各自有一番驚人業藝。年紀輕輕而能居於陽頂天之下第一的光明左使的楊逍自必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而且武功突出,即便是性格孤傲一些,也有陽頂天在上面壓著,能調和好各人之間的關係。便如紫衫龍王和韓千葉之成婚,明教中的兄弟大半都反對,而且韓千葉逼迫陽頂天去寒潭比武,差點迫得陽頂天自殺,但是呢,陽頂天依然去主婚,而且和謝遜一起去喝了二人喜酒。胸懷之大,讓人心折。到陽頂天去世後,楊逍就自動成為明教地位最尊的人了,但是任由明教那麼多年四分五裂,你說他武功再高,智商情商再好,他人會對他沒有意見麼,覺得分裂的責任他不應該揹負麼,所以到張無忌傳位給楊逍的時候,一句年老德薄,萬難與爭的帽子就只能蓋在楊逍頭上了。

再看張無忌,本身張無忌是不想做教主的人,是情勢急迫下的事急從權。但是從他一路上為了救五行旗而受滅絕三掌,被打的吐血,讓五行旗的眾人勸他不要再為他們而受,但是依然受了滅絕師太佛光普照的一擊,恰好因為同出九陽的內功化解。而為明教抵抗六大派的時候,更是一人獨自支撐,苦苦化解各派的仇恨,敘說明教和六大派結仇之誤解,更是深受重傷。這對整個明教的功德,傷重無力抵抗六大派的明教首領群是極大的恩惠,這些都不是靠智商情商所能帶來的,這是實實在在的付出,才讓人心悅誠服。楊逍正因為太聰明,智商太高,所以無法做出這樣明顯傻的付出。

做自己和做教主做領導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智商情商高,自己做事做人當然是高效快捷。但是做領導,做教主需要的是調動手下人的智商情商去做事,要別人心悅誠服,這些手段毫無用處。楊逍本身對教主沒有太大興趣,也不想去和其他頭頭腦腦的相爭,但是呢,他還是希望能幫到明教的,所以會留心明教各地的人員狀況,明教的由來宗旨,然後整理之後給到了張無忌,可以說是張無忌的軍師。以張無忌之名,而楊逍之智處理明教事務還算是井井有條的。但是,楊逍以自己之名,這些處置卻難以讓人心甘情願。楊逍有才,卻只能是輔助之才,做領導不需要那麼鋒芒畢露,才能集眾人之力。依然可惜的是楊逍太聰明。

年老德薄這句是修訂版中張無忌被朱元璋所激,辭去明教教主之位傳給楊逍時作者的評論,而新修版中已經刪除。大抵是因為只有做教主做領頭人,楊逍就年老德薄,否則是無甚影響的吧。獨善其身,想咋滴就咋滴,智商高情商高自有其極大優勢,但是若在組織中做頭頭,反而要注意各方面的影響,平衡各方面的人才,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