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怨孩子,對嗎?為什麼?

沈春陽粉絲團


什麼都怨孩子,當然不對,這對孩子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1. 什麼都怨孩子,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有句話這樣說——人本質上的痛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很多時候,當你升起埋怨之心時,往往意味著此時此刻你對這件事手足無措,只好怨天尤人。任憑感性控制自己,理性就無法發揮作用,結果往往不會如意。因為埋怨要是有用,要警察做什麼?(哈,開個玩笑~)如果孩子真做錯了,冷靜而堅定的告訴他/她——這樣是錯的,然後耐心講清楚原因,並指導孩子以後要怎麼做。這比拋出一句"看!又做錯了!"要有用得多。

2. 什麼都怨孩子,會讓孩子喪失成就感增加自卑感

當孩子做一件事時,事情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本就是一半對一半。如果他/她還恰巧有一位愛抱怨的長輩,在成功時不會給予他/她鼓勵,在失敗時只有打擊。長此以往,孩子還會想去展示自己嗎?估計只剩下擔心和害怕了——因為我做什麼都不對……

3. 什麼都怨孩子,會讓孩子什麼都怨你

當教育者失去教育的標準、理性的判斷,只會發牢騷抱怨時,你的形象會深深印在孩子的腦海中。孩子是望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小的時候,她/他可能只能用沉默來回答,隨著年齡增長,不耐煩和叛逆也會增長,等他成年後,也許也會用同樣的話來對待你。現在想想你曾經都對孩子說過怎樣“奇怪”的話,再想想他/她會用同樣的語氣和神情——皺著眉、不耐煩、你笨死啦、討厭……然後對你一遍又一遍說出來(雖然他/她也不想,但是控制不住“幾己”啊~就像曾經的你一樣)……⊙∀⊙!是不是不堪回首?

其實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都是出於愛。

但真正擁有愛的能力的人,一定不會缺少勇氣和責任感,一定是善良而溫柔,開闊而成熟。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擁有愛,也會愛,就得在“抱怨”前三思而後行了~

加油!hold住!


曉單兒


什麼都怨孩子,是不對的。有很多事情是你自己本身的問題,怎麼能怨孩子呢?比如你工作不如意,職場失意了,你的朋友遠離你了,你們夫妻之間感情出現裂痕了,和你的兄弟姐妹之間有矛盾了、、、、、等等,很多問題跟孩子的邊都沾不上,那你都怨到孩子身上,那不就是蠻不講理嗎?那不就是拿孩子撒氣嗎?說白了你就是啥也不是,是個正八經的二百五,這個答案你還滿意嗎?



小叭故事多


1.香港教育出的問題,才最終導致形成了今天真正的香港問題;我不想中華大地20年後變成今天的香港。2.從小受到的教育都不是中國文化,他們還是中國人嗎?3.作為中國人的父母和外出留學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嗎?4.從小在外國留學的結果就是,不知道虎門銷煙、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南京大屠殺、美國白人屠殺印第安人等等;只知道自私自利的“自由”“民主”、叢林法則、18歲後各管各等等!5.孩子是無辜的,自私的是孩子的中國父母;逼著孩子忘祖、忘國的也是中國父母;讓孩子從小親情喪失的也是中國父母,可悲的70後、80後、甚至90後的部分中國人![打臉][打臉][打臉][打臉][打臉][打臉]6.解藥💊就是多看一看鄭強教授的演講和張維為教授的《這就是中國》🇨🇳!


鶴立雞群王


非常不對,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心好痛,滿滿的愧疚感,因為我剛剛把我兒子罵哭了,我是一個二胎媽媽,二胎剛2個月,老大常常在玩具的時候把玩具弄掉地上把弟弟吵醒,這時我就會大聲的罵老大,生氣的時候會罵得很毒,有時候還會打他,搞得現在他進我房間玩具也不玩,電視也不看,話都不說了,有時見我皺眉頭他都一臉慌,跟我說話也是小心翼翼,今晚吃飯時他夾肉給我,說“媽媽,吃多點,你傷口才好得快”看他一副討好我的樣子,我哭了,我是怎麼了,把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孩變成這個樣子,我動不動就怪他,動不動就罵他,他做錯了怎麼呢,他也才6歲,我總是把我心裡的怨氣我在他身上,害得他現在性格都變了,我真的好後悔,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也希望你對你的孩子多一點耐心,少一些債怪,多一些愛


夏夜3992


如果你總把你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那你會賜予你的孩子一顆很強的嫉妒心;如果孩子犯了錯,你不是打就是罵,那你會賜予你的孩子一張擅長撒謊的嘴;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是因為你對他的讚揚不夠,只有在他做錯事事你才會注意他;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感受,是因為你總命令他,從沒有注重他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想告訴你了,那是因為他無論說什麼,都會得到你的打擊,父母們要記得,你的每個舉動都在悄悄塑造孩子的品行。


時裝界的秀爺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試著放平心態,或許生活就會更陽光!你,做到了嗎?

愛父母的“五不怨”

1、不抱怨父母無能

不要抱怨說“爸爸應該是怎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應該真誠地說:“我接受,你們就是這樣;我接受,是我選擇了你們;我享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

2、不抱怨父母囉嗦

只有真正愛你的人才會去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與他們無關的人。

3、不抱怨父母抱怨

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的現在。當我們做得夠好時,他們渴望我們更好!

4、不抱怨父母遲緩

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我們永遠想象不出我們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我們走路。

5、不抱怨父母生病

當父母生病了,我們能做到多少?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嗎?社會上經常會有兒女不贍養老人的新聞,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盡心盡責照顧父母的人……

生命不是用來抱怨的。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直至離開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若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百善孝為先,從現在起,千萬別再抱怨父母了。

對孩子的“七不責”

1、 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

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再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

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

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

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身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韓老大日常


當然不對。

首先說是不是孩子的錯,發生了什麼事,這件事情值不值得為之生氣,如果是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我們對他進行教育,指導,讓他明白做這樣的事是不對的,應該怎麼去做,我們過去思想封閉,對孩子又打又罵,現在不一樣了,思想解放了,孩子們的思想也更加前衛了,所以不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就怨孩子。

其次我們生活中可能是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糟心的事,又看到孩子不務正業,我們就劈頭蓋臉把怒氣都發到孩子身上,這樣不對,會對孩子的心裡成長,留下陰影,讓他不敢面對責罵,冷暴力等。我們有怒氣應找人訴說,或者找個其他洩憤的事做,儘量讓自己的心情愉悅,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孩子就應該生活在一個快樂的生活環境中,童年生活甚至能關係到他的未來,大人給孩子樹立一個怎麼樣的價值觀非常重要,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把怒氣怨氣,丟給孩子,這不是他們應該承受的年紀。


娛樂弓長章


什麼都怨孩子是不對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改變產品首先要改變生產線,父母是根孩子是果,果沒有長好是根給輸送的營養不夠而造成的,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只是給父母敲了一個警種,告訴父母該學習了。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們經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有他們的使命要完成。做為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爸媽,沒有人培訓過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父母。我們開車都需要一個駕駛本,可做父母沒有父母證,所以我們是無證上崗,難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孩子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問題父母一味的職責是孩子的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親愛的父母們,我們是無證上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瞭解孩子的每個年齡段的發展特點嗎?您知道每個年齡段我們該如何輔助孩子成長嗎?您知道如何走進孩子的心裡跟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嗎?如果不知道就每天抽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學習育兒知識吧。爭取在今世做一個合格的智慧父母,來世還跟孩子相遇成為一家人。


勵志鷹姐


什麼都怨孩子,肯定不對。三歲以前,估計誰也不大會怨孩子什麼吧?有問題大約也在三歲以後了。這是孩子第一個逆反期,沒問題才不正常呢。但問題比較嚴重,也是我們自己糾正不及時所造成的,若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的,我們所省的心再找補回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即使是自己一手調理的,也不能排除問題,但多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新矛盾。孩子再大一點,沒糾正的“毛病”就會越發突出。雖則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問題,若是積累的,解決起來就得需要更多的時間。從理論上講,孩子的錯都是教育的結果,是怨不得孩子的,只能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老毛病不但沒改,反而越發嚴重,是令人最頭疼,也是最易發火的地方。尤其是一直老人帶的孩子,和父母溝通更困難一些。我們總想用強制的手段去“打擊”這些毛病,結果卻事於願反,好像生生的和你作對。對孩子要有耐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不發火都不容易呢?一忙,就由不得自己了。但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才對,他們是在我們不斷教育和矯正的基礎上成長的,光講大道理是無濟於事的,不假以時日,怎麼能夠成人。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這麼來的,否則,“可憐”的就是他們了。在教育觀點上,一但出現問題,夫妻倆一定要溝通好,大方略要一致,可以唱點“雙簧”,也可以不斷調整,但切忌互相埋怨,推諉責任,矯正的過程,以鼓勵為主,(稍有進步就誇獎)說服為輔,別“叨叨”,叨叨只能激發逆反心理。也許降低一點身份,和孩子做哥們姐們會好些,多理解孩子們的“苦衷”,想一想他們的“委屈”,就會耐心起來。的確這是個麻煩的事,但誰讓我們是做父母的呢。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老程走天下


為什麼要什麼都怨孩子呢?他只是個孩子啊,如果孩子做錯了什麼事,大人可以教他怎麼去做這件事?你不教他,他怎麼會去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