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快書:“書山曲海”裡流淌的齊魯古韻

一年春景莫錯過,最是花開好看時。

雖是特殊時期,但春天仍如約而至。為了滿足人們足不出戶也能暢遊齊魯大地的美好願望,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好客山東 遊我來播”的直播活動。

山東快書:“書山曲海”裡流淌的齊魯古韻

從2020年2月25日起至3月15日,每天中午十一點鐘,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好客山東網、快手、微視、一直播等平臺官方直播間正式推出第一季直播,共20期,每一期直播時間在1小時左右。

直播的主題圍繞山東的非遺文化、人文風情、美麗景色、國學文化等內容,讓更多的人瞭解山東非遺文化,山東的風土人情,直播時兼顧趣味性,知識性和互動性,既有引人入勝的趣味故事,又注重內容傳播,講述不一樣的山東故事。

3月11日,以“山東快書的前世今生”為主題的直播節目上線,邀請了濟南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山東快書傳承大師孫鎮業關門弟子王曉峰作為主講人,直播活動通過抖音、快手、微視、一直播四大直播平臺官方賬號及好客山東網等十幾家媒體平臺聯動直播,在普及山東文化、介紹山東景點的同時,為廣大網友“種草”山東,加深對山東的文旅印象,為疫情後“玩轉山東”做好攻略。

山東快書的前世

山東快書是山東人的旋律,更是山東的文化名片。這一曲藝形式正在煥發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

山東快書是非常典型的韻誦表演的曲藝說書形式,又名“竹板快書”,用鴛鴦板伴奏,是起源於山東省地方傳統曲藝形式,也是華北、東北的主要曲種之一。因早期主要表演武松故事,武松又行二,故俗稱之為“武老二”,藝人被稱為“說武老二的”或“唱武老二的”;因為其所表現的主人公武松身軀高大魁偉,人們又將藝人稱為“唱大個子的”。後來在不同時期這一曲藝形式還曾有過“竹板快書”、“滑稽快書”的名稱。1949年6月藝人高元鈞在上海大中華唱片廠灌製《魯達除霸》唱片時,正式將其定名為“山東快書”。

關於山東快書的起源,歷來有三種傳說,即劉茂基說、趙大桅說和傅漢章說。劉茂基說。劉茂基,相傳是明萬曆年間人。祖籍山東臨清,正是山東快書的發祥地。他是個不得志的武舉人,流落鄉間,採集當地流傳的武松故事,編成山東快書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沒有服裝和樂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裡敲打著兩塊瓦片。他有絕活,就是武功架子好看。傳統山東快書以《武松傳》為主,打架鬥毆猶如家常便飯,劉茂基的武功架子大有用武之地。趙大桅說。趙大桅,相傳是清咸豐年間人。祖籍山東濟寧,是山東快書的另一發祥地。他是個落魄文人,窮極無奈,只好賣藝為生。他會編詞,起初把武松的故事編成順口溜演唱,後來吸取山東大鼓的“竄銅腔”,編成山東快書演唱。他用山東大鼓的梨花片做為伴奏樂器,這就是至今還在使用的鴛鴦板。傅漢章說。張軍《山東快書的創作與演唱》一書指出:山東快書是發源於魯中一帶農村的說唱藝術形式。它產生的年代,至今尚未發現準確記載。據山東快書老藝人周侗賓、傅永昌談:清道光六年(1828),有落第舉子36人(有的說十餘人),歸途雨阻臨清,為發洩胸中憤懣不平,以民間廣為流傳的梁山好漢武松故事為依據,編成《武松傳》說唱。作者之一李長清(山東荏平南崗子王左人)將該書帶回,後與其表侄傅漢章去山西,因阻邯鄲,無奈拿出《武松傳》五回,交傅漢章在關帝廟前,以竹板節念唱,得錢還鄉。李長清於是發現傅漢章很有演唱才能,便將全書傳給了他,傅得《武松傳》潛心研究,加以充實發展,乃於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門會(孔林前春秋廟會),正式“撂地”演出,受到當地群眾熱烈歡迎。所以說傅漢章是最早演出山東快書的藝人。至今約有150年的歷史。

前生歷史鑄就百年風華,山東快書雖流派諸多,但都在書寫“書山曲海”裡的齊魯古韻。

山東快書的今生

山東快書當今藝術流派主要有高元鈞、楊立德、於傳賓三支流派。

山東快書:“書山曲海”裡流淌的齊魯古韻

高元鈞派山東快書,流傳廣、影響大、門生多、成就高。其表現特色為傳神、情真、口甜形美、親切、風趣。高元鈞,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寧陵人,幼時家寒,七歲即跟隨哥哥四處流浪。後拜在戚永立門下,得師傅真傳。高元鈞積極從戲劇、電影等藝術領域進行學習,改進山東快書。摒棄“葷口”,保留誇張、戲謔和幽默。後自成一派。

楊立德,山東人。他的快書藝術地方味足,自有土生土長的氣派,俏皮和細膩。他注意吐詞的功力,強調輕鬆幽默,不強調使用過多動作,自成一家,稱為“楊派”。“楊派”表演質樸、豪放,剛柔相濟,平中出奇,唱字句氣勢宏偉,口若懸河,從內容出發真實地述說故事中的情節,給人以身臨其境動人心魄的力量。“俏”即根據情節的發展,動用大段十句、八句的聯唱,一口氣抑揚頓挫明顯地聯貫唱出,既描述了場景,表達了人物,又給人以藝術享受。

於傳賓最具代表性的說唱是《說唐》、《武松傳》,還將落子書目《蛤蟆傳》、《打蠻船》改為快書演唱。他的表演字正腔圓,板槽嚴實而風趣幽默,形象逼真,深得聽眾認可。在山東曲藝界頗負盛名。

三支流派各有風韻,歷經藝人百餘年的傳唱,山東快書藝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書目。

“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在傳統山東快書書目中,有關武松故事的唱段佔了很大的比重,是傳統山東快書的基本書目。在1997年出版的《中國傳統山東快書大全》收錄的21段中篇作品中,武松故事就佔了17段,此外,《李逵奪魚》等也屬於山東快書的經典曲目表演。

從某種意義上講,傳承和發揚山東快書,是山東給世界最好的“名片”。

作為一門民間曲藝藝術,山東快書已經歷經近兩百年風雨滄桑。在近兩百年的發展過程之中,其曾因為特定原因侷限於魯中南一帶舉步維艱,也曾有過在全國影響力日盛,出現“無山東快書則稱不上綜合性晚會”的盛況。但如今,山東快書正邁著堅實地步伐走向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