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的糧食儲備夠不夠啊?感覺都很少人在種田了?

維護網絡風氣


中國糧食管夠!

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目前,我國國內糧食供需總體寬鬆,庫存充裕,糧食儲備已經大大超過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17%至18%的安全警戒線。

 

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對於糧食的需求非常大,如果糧食不夠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一直都做得非常充分,這是從國家層面甚至可以說是從戰略角度出發的。雖然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但是國內的儲備仍然很豐富,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過去中國用7%的土地資源養活了22%的人口,現在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存在。即使在當下很多農民外出打工不再進行農業生產種植的情況下,糧食也是足夠的,也是充分的,短期內根本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關注種地的新一代農民!

 

為什麼說現在荒廢的土地越來越多?一是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啦,稍微有點能力的,年薪10萬不是夢,二是種植成本太高了,做得越多虧得越多誰還願意做?現在農村的老年人種點的小菜完全只是一個生活習慣了,基本上夠自家吃就差不多了。但是隨著農業種植科技化的不斷髮展,現在種田,我們不能依賴於農村零散的種植戶,而要聚焦於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國家也再培育這股新生力量。地有,田有,種地的不會少。

 

 


雲朵小琴


大家好,我是愛樂,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感覺現在很少人在種田了,中國的糧食儲備夠不夠?我的回答是夠!

中國以前大部分人都是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但是糧食還是不夠吃,現在種田的人少了反而能吃飽了。不是因為我們不種糧了,只是現在種田的方式不一樣了。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勞動效率提高了,種田的人自然就減少了。所以現在的農村很多人都可以外出打工,留下少部分人就可以把田種好。

以前種地是牛耕地、牛拉車,人工肩挑手扛,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拖拉、小三輪,很多村子裡也有大的收割機、耕種機。勞動強度已經大大減輕了,生產效率反而提高了。

另外,現在種田基本上沒有人用農家肥了,一色的是靠農藥化肥。這樣雖然畝產成本高了,但同時產量也比以前高了。而且現在的糧食種子都是用的高產的嫁接良種,尤其是稻穀生產,優質稻種子讓稻穀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再有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對國外糧食等農產品的進口都有擴大,這也是我國糧食不再短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泰國大米,烏克蘭的大豆、葵花籽油等。

所以,我覺得大家不用擔心,我國的糧食儲備量是能夠保證大家不餓肚子的。





農人愛樂


現在中國的糧食儲備夠不夠啊?感覺都很少人在種田了?

要滿足糧食的需求,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既要立足於國內的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科技投入和農民扶持力度,也要適當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在不對國內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和影響的情況下適度進口。基於此,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的需求量總體是逐漸增加的,為此,我國的糧食供應體系就包括了每年的新糧、儲備用糧和進口。

一方面,我國的糧食儲備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儲備體系是很不相同的。雖然近年來國家在推廣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但我國的糧食儲備體系依然是以政府主導模式為主,即中央到地方的三級儲備架構,而早年間農民存口糧的習慣也隨著近年來商品市場的發展和消費結構的變化而改變,大多農民已經很少存糧了。另外,國家從2004年出臺託市收購、2007年出臺臨儲收購之後,在常規的糧食儲備體系之外,又增加了一中臨時儲備糧食體系,近年來大家看到的國家糧食庫存充足,很多情況下指的就是臨儲糧源的庫存水平比較高。

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國家公佈的數據,還是很多人直接感官的數據,國內糧食種植面積近年來在下降,城鎮化的推進、工業用地及建築用地的擴張等等,使得耕地面積不斷萎縮;同時,農民在糧價偏低、種植收益下降的情況下,種糧的積極性也在下降,不少流轉出去的耕地改種了經濟作物。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國糧食產量還能夠保持年產6億噸以上,2019年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是多麼的不容易。

再者,進入2020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再加上部分糧食主產國出現乾旱、蝗災、草地貪夜蛾等,不僅使得糧食生產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糧食需求也出現了階段性的增加,對糧價也具有傳導效應、帶動糧價出現了上漲,部分國家如越南、哈薩克斯坦等發佈了糧食出口禁令。但在糧小咖看來,越南大米等的限制出口,對國內市場影響並不大,反而有利於國內稻米價格走強、帶動農民收益增加,需要關注的是後期疫情的發展對糧食國際貿易的影響程度,尤其是對外依賴程度比較大的大豆等農產品的進口會不會受到實質性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國家有關人士此前的表態,現如今國內的糧食儲備差不多是可以滿足一年的消費。在國內疫情不斷髮展的情況下,國家也及時調整一些策略,對春耕生產加大了支持力度,甚至轉向扶持稻穀的雙季稻生產,充分體現了未雨綢繆。


糧小咖


糧食是每年都要種,有種有收才行,因為陳糧不能吃,所以說,糧食不能儲備時間太長,而現今我國的儲備糧食是肯定夠吃的,不過頂多也就是一到三年。糧食再多,儲存的時間久了,我們也吃不了呀。


現在種地的人確實是少了很多,可是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糧食畝產量確實比以前要高的多了,這也是不爭的實事。

但是,我國目前的糧食,每年依然從國外進口,當然了也會向國外出口部分糧食。

進口和出口其實都很正常,這並不代表我國的糧食不夠吃,所以我們也不必擔心糧食價格。雖然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國的糧食產量。相反,我國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反而快了。

糧食儲備,一到三年沒什麼問題,可是,要是長時間不種地,這可也不行,所以地還是要種的。


農牧設備小助手


中國擁有世界10%的耕地,這10%的耕地可以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自給率高達96%,這就是中國農業的現狀,所以大家無需擔心糧食的問題。而每年進口的糧食主要還是大豆,畢竟大豆一隻存在一個結構矛盾,所以大豆進口量每年都會突破6萬噸,像一些小麥、玉米的進口量都是非常少的,畢竟中國的小麥都是低筋麵粉,為了滿足需求必須從國外進口。那麼為什麼會感覺很少有人種田了呢?小農人認為主要還是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田收益較低

這是一個現狀,隨著農村逐漸開放,城市的高速發展,現在的農民多數都會選擇外出打工,畢竟家裡的土地一般一家就幾畝地,一畝地就算高收益才1000元,一年也就幾千元。相比打工的工資,種地那點收入真的是微乎其微,所以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能外出打工,這也使得很多土地出現撂荒現象。

第二,集約化種植

現在很多人因為土地少、地勢偏,就會主動把自己的土地進行流轉,這樣的方式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種方法。很多種植專業戶把流轉的土地進行集中種植,在人力和機械方面相比個體種植要省的多,所以在農村現在很少能看見人種地多數都是把土地進行了流轉,讓那些大種植戶一起種植。

第三,有計劃撂荒

隨著農業的技術發展,以前小麥可能畝產幾百斤,但現在小麥畝產能達到1000斤,在面對土地不增產量增的方式來看,我們國家會計劃性的撂荒一批土地,等糧食有所短缺的時候在進行開荒,這樣開荒的土地肥力非常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土地都開始撂荒的原因。

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總結的這三個原因,不知道大家看後有何感想,雖然每年我們都要面對不同的天災,但在糧食的總收成上,每年我們都保持著糧食增長,所以對於農民缺糧食的問題大家不必擔心,畢竟土地咱有,農民咱有,糧食儲備夠吃三年,所以大家就安安心心的正常生活即可。


布衣小農人


糧食自產肯定是不夠的。中國五千年以來現在的人口儲量是最大的。14億的龐大人口,糧食需求量要多少可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現在的農村城鎮化情況作為一個農村人是很有發言權的,農村大片荒漠,退耕還林,試問糧食從哪裡來呢,那只有靠進口咯,如果哪一天進口出了問題,那麼我國面臨的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希望能引起重視。



博翔9


中國的糧食儲備是非常充足的,目前,我國三大主糧:水稻,小麥和玉米的自給率已經超過了90%,這個標準是符合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的。

大家之所以感覺種糧的人少了,是因為目前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逐步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了。以前靠大量勞動力實現的增產目標,現在靠機械投入就能輕鬆達到。舉個簡單例子:一臺大型耕地機器一天可以輕鬆耕地上千畝,一個人一天平均只能耕地1畝;一臺無人機一天也可以噴灑上千畝的農田農藥,一個人一天也就只能最多噴灑兩三畝地。

這幾年,確實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大部分人種地不掙錢。要實現種糧致富,必須實現大規模集約化種植,機械化勞作,這樣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單純靠大量投入勞動力來提高糧食產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武當山輝哥土雞


農業是立國之本,如果一個國家的農業垮了,那麼人民的飯碗就砸了,農業關係到養殖畜牧業,餐飲服務,食品加工等許多行業,也決定著物價的穩定,也決定著老百姓生活的貧富,也取決於高科技的引領,結合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子孫後輩的辛福。所以農業是不容忽視,就是你懷揣再多的錢,市場賣的少,缺的多,你的錢就變得像衛生紙一樣,豈不悲哀!


鄧建明999


現在中國的糧了儲備夠不夠?感覺都很少人在種田了!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中國從古至今都重視農業,一直是個農業大國。雖然現在種田種地的人大大減少了,但是糧食總量卻沒減少。

就我們村子的情況來說,以前家家戶戶都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年年種,天天忙,也只種的出那些糧食產量,現在使用各種農用機械種地,原來五個人乾的活,現在一個人也能輕鬆完成,其餘的人都另謀生財之道,一家人的糧食仍然有保障,還能掙著更多的錢。


下雨天的碑拓


整體種田面積是有所下滑的,但國家糧食儲備肯定是沒問題的,在2019年國家糧食儲備成之前的要求儲備量轉變為要求儲備品質就說明儲備量肯定沒問題,同時每年都還有大量進口供社會消費。種田的人是少了,不過機械化的種田合作社、土地流轉的大戶多了,可能以前一個村的人都在種田,現在可能一個村就2-3個人種田,其他人的田流轉到這2-3個人的手裡了,就是說那些田還有有人在搞農業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