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汽與溼氣是一個概念嗎?為什麼?

用戶5898225094102


溼氣,英文是Wet gas,指大量氣相中同時存在著少量液體的流體,包括潮溼氣體和含液率低於5%~10%的多相流等形式。溼氣的嚴格的定量定義尚有爭議。

溼氣屬於持液率較低的氣液兩相流流體,不同表觀流速下會出現不同的流型。密度和粘度分佈於流型有關,其物性參數取決於氣液兩相含量。

測量參數

表觀速度:分表觀氣速和表觀液速兩個參量,某相的表觀速度是指該相的體積流量比上總管道界面面積的流速,因此表觀雷諾數只與流體性質、流體流量和管直徑有關,而與該相在多相流中的含量比率無關。

液載率:即液體載荷(Liquidload),等於液相質量流量比上氣相質量流量。

GVF和LVF:GVF指含氣率,LVF值含液率,分別指氣相/液相體積流量比上總體積流量。

持液率:即Liquidholdup,某截面的持液率等於液相面積比上截面面積。

Lockhart–Martinelli係數 [3] :液相壓降與氣相壓降之比,改係數是將兩相流處理為氣液混合的單相流基礎上得到的。

溼氣流型

溼氣流動屬於氣液兩相流範疇,兩相流流動與單相流流動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流場中存在明顯的氣液界面。在不同表觀速度下,氣液兩相在流場中的分佈情況不同,即形成不同的流型 [1] 。由於溼氣中含液率非常小,因此溼氣的流型比氣液兩相流流型要少些,常見流型包括分層流(低持液率問題)、環狀流、霧狀流。段塞流、泡狀流和延長泡狀流通常出現在表觀液速較大的情況下。

水蒸氣,是水(H2O)的氣體形式。當水達到沸點時,水就變成水蒸氣。在海平面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99.974°C或212°F或373.15°K。當水在沸點以下時,水也可以緩慢地蒸發成水蒸氣。而在極低壓環境下(小於0.006大氣壓),冰會直接昇華變水蒸氣。水蒸氣可能會造成溫室效應,是一種溫室氣體。

水蒸氣,簡稱水汽或蒸汽,是水(H₂O)的氣體形式。當水達到沸點時,水就變成水蒸氣。在海平面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99.974°C或212°F或373.15K。當水在沸點以下時,水也可以緩慢地蒸發成水蒸氣。而在極低壓環境下(小於0.006大氣壓),冰會直接昇華變水蒸氣。水蒸氣可能會造成溫室效應,是一種溫室氣體。

此外,水蒸氣不是能源,也不是二次能源,更不是再生能源,水蒸氣只是水以氣態方式存在的一種表現。

氣態水是大氣很小但重要的組成部分。大約有99.99%是在對流層中。冷凝水蒸氣到液體或冰的階段主要由雲,雨,雪,和其他沉澱物完成,而所有這些也是最重要的天氣要素。

霧和雲的形成,通過縮合周圍雲凝結核。若是在缺乏核的狀態,凝結只能發生在更低的溫度上。在持續凝結或沉積後,雲滴或雪花形成,並促成它們達到了臨界質量。

平流層的水蒸氣平均停留時間是10天左右。水的補充、降水、蒸發,是海洋,湖泊,河流和植物蒸騰及其他生物和地質過程作用的結果。

測量水蒸氣濃度表示為特定的溼度或相對溼度。如果降水立即凝結,那麼在整個地球表面,年全球平均水蒸氣只會帶來約25毫米的降水。然而,年平均降水量約1米,這表明在水在空氣中快速週轉。

雖然火山排放的氣體差距很大,但是,水蒸氣始終是最常見的火山氣體,通常火山噴發有超過60%的排放量為水蒸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