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昆仑》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白话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昆仑》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赏析:毛主席《念奴娇.昆仑》是一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高度融合的光辉词篇。本词艺术特点主要是对昆仑拟人化,用豪放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来描绘其景象,并借以抒发诗人的理想。

毛主席在这首词的上阙就把昆仑拟人化并加以描绘,且评价它对人民的功罪。开头三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写昆仑横亘在在天地之间,形势之大,海拔之高,以及阅历之深。它莽莽苍苍,高耸入云,就像巨人那样,雄踞一方,昂首天外,俯瞰世界,在几十万年里,阅尽人间春色,历尽人间沧桑。大笔一挥,寥寥数语,就从空间、时间两方面使我们全视昆仑之巍峨全貌,可见毛主席下笔如有神。“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着力写昆仑之寒,毛主席在这里活用典故,用来形容群山飞舞,四面皆白的景象。其中蕴含着昆仑本是火焰山,当年孙悟空过此,借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了火,所以变成银色世界的神话故事。这故事包含着改造自然和世界的远大理想,显示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具体形象地描绘了昆仑之雪溶化后,洪水泛滥,无数劳动人民因此家破人亡,葬身鱼腹的景象。“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从古至今,有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昆仑的功与过,给予评价呢?有谁曾想到要改造它呢?诗人这一发问,力拔千钧,是对整个旧时代的判决,同时宣告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念奴娇·昆仑》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毛主席在下阙中,诗人以高大的形象、豁达的胸怀回答上阙结尾提出的问题:“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抒发了诗人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援世界民族主义革命的伟大理想。“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形象地表达了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设想大胆新奇,生动逼真。

《念奴娇·昆仑》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毛主席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写的是昆仑的功罪,而对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还要把它“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使得“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一议论,读者会悟出毛主席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深刻含义。今天我们读毛主席这首词,要结合当时历史条件去思考联想,才能理解、掌握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其中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