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時擁抱改革,"穩經濟"中國企發力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就是疫情。疫情對中國的影響很大,這麼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呈現"L"形,但是今年L形的底部肯定被戳穿了。今年一季度的GDP出來後下降幅度很有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疫情倒逼國企改革,除了勝利,國企別無選擇!經濟下行時國家希望國有企業站出來,在"穩經濟"中發揮作用。所以,我們預期在下半年國企深化改革的力度將史無前例的加大。國企混改將進一步加速。那麼為何需要國有企業在經濟下行之時站出來"穩經濟"?今天,陽光律師事務所國企混改和員工持股中心負責人、國企改革專家明律師為大家解析國企為何要衝在前面,在"穩經濟"中的作用。

一、民企轉型困難

我們國家20多年的經濟增長,雖然國企貢獻很大,但其實增量主要是靠民企。當然很多民企是從國企改制來的,但是其實從17年開始尤其18年我們看到指望民企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首先產業上,民企基本上都是傳統產業,那麼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去轉型要被淘汰,有些你做的好好的也被淘汰。比如電腦行業最早的是吧做磁盤的,包括後來很多做U盤都沒了,方便麵賣的不好因為被外賣給打掉了,包括很多零售百貨市場為什麼突然就沒有人去買東西了,因為被網上購物替代了,你能想到的轉型聰明人都已經提前想到了,就現在這個市場上你要去想到一個別人沒想到的是非常難的。

二、民企融資困難

民企轉型不成現在要麼往外走要麼就是關門,那麼第2個就是融資,去槓桿,民營企業原來借錢負債率很高,政府說你多投我們支持你,結果到後面說我也沒辦法,銀行也是企業,不貸你就不貸給你。我們說很多叫跌停,因為它融資是靠股票質押,質押雖然打了折扣但是股市不好的話,他就到平倉線了,這個時候你如果不補倉,那麼銀行也好,金融機構也好,強制平倉那麼強制平倉沒接盤就跌停,那麼跌停的話又帶動了更多的強制平倉對吧這種惡性循環,一直到十一前有關部門才發現不對勁了再這樣下去的話股市要跌到2000點這個時候我們叫舉國齊志發揮作用。所有的金融機構,銀保監會證監會都有窗口指示不允許強制平倉要協商,有話好好說所以說才把惡性循環的地方鏈條給斬斷了。所以說後來股市有點企穩,緊接著政府就定"國進民退",然後從深圳和杭州政府組建叫什麼叫紓困基金,實際上就是要眾籌一筆錢去收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當然有些是收,有些是增資,反正混改既包括國有企業去問也包括我們國有去收民營企業,也叫混改。一大批民營企業我們可以看到,實際控制人變更變成國資委,是因為大背景,他們自己已經很難自己去從這種螺旋式的循環裡面跳出來,那麼只能靠國有去救。就因為你不救的話一個是股市要崩盤,另外這些民營企業都死掉的話,社會肯定要大亂,它是有這麼一個背景。

三、穩住民企,讓國企去力挽狂瀾

這是融資其他的還有什麼環保風暴,還有包括整個一個社保的繳費的體制的改變,由社保中心到由稅務局來徵收,這個又把很多民營企業一下子壓垮了,因為原來我們能交社保就是有良心的交的,一般都是按照最低的一點點去交。你說按照稅務機關實際的這種收入去交社保,絕大民企一算人工成本一下子至少40%~50%這就一下要上去很多就可能要關門,要跑路,所以說後面政策就就停下來了,停下來同時說要降社保的繳費基數這個都是政策相互之間沒有統一協調不銜接,那麼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人工成本的這種提升我們不去講民營企業真的是在這種經濟下行的這種大趨勢下,讓他去力挽狂瀾不現實,民營企業能穩住就不錯。因為絕大部分民營企業有些是移民,一些轉移資金。很多因為確實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大家覺得經濟很危險,然後怎麼去做企業突然不會做,傳統那一套不靈了,所以說開始慌了,這個時候國有企業就必須要站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