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2019年的《倚天屠龍記》終於在相隔十年後又迴歸到了大眾眼前。

這部出自於金庸筆下的《倚天屠龍記》,從1965年拍的第一版黑白影視算起,到2019年的最新版,已是第十次,也是被拍次數最多的一部金庸武俠片。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作為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裡的最後一部,除了裡面男主張無忌的俠義和心懷家國天下以外,還有它豐富的感情線索,以及經久不衰的話題熱度,比如出場自帶光環的周芷若和刁蠻公主趙敏。

周芷若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從她最開始出場的善良仁慈到最後的反目心狠,再到幡然悔悟,她是金庸小說里人物性格最為複雜,也最可憐的美人兒。

人們之所以對周芷若難以忘懷,是因為她身上貼有太多的標籤,讓人又愛又恨,而造成她人生悲劇的在我看來,其實就只是一個“痴”字。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對孝“痴”於恩師:師命難違,莫敢不從

從小失了雙親,被張三丰收養,後又被送往峨嵋,拜於嚴師滅絕師太門下,從小便學會看人臉色的周芷若,唯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

無論是受到大師姐丁敏君的刁難,還是師太冷酷得不近人情,周芷若在羽翼未豐之時,只有隱忍才能保全自己,讓自己有一個暫且的容身之所,峨嵋便是她的歸宿,她今生的依靠。

沒有安全感的周芷若,只能謹小慎微的活著,對一切唯命是從,不敢多說半個不字,哪怕她天資聰穎,為了不引起爭端,也只能隱藏自己的鋒芒,卑微的在峨嵋活著。

對於師太,她是又愛又怕,師太給了她一個可以依靠的心靈歸宿,讓她在這樣一個血雨腥風的江湖裡有門有派,傳授她武功,器重她,定為峨嵋派的掌門繼承者,因此她不能有負於師太對她的一番希望,所以,她對師太的所有都是言聽計從,無論對錯,哪怕是在萬安寺裡逼著她,含淚發下的那一通毒誓:

“我親生父母死在地下,屍骨不得安穩;我師父滅絕師太必成厲鬼,令我一生日夜不安;我若和他生下兒女,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縱然心有太多不願,也難以違抗,只因她對恩師的一片“痴心”。

師即是母,母為上,不得不從。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對愛“痴”於無忌:只因情深,問心有愧又何妨

若不是漢水一見,芷若與無忌又怎麼能兩小無猜,情深似海。

雖只是不值一提的餵飯之舉,但相對於重病纏身的張無忌來說卻是救命之恩。

然而,命運的無情又何止會降臨到一個人的頭上呢。

若不是再次重逢,若不是各為其主,若不是臨危受命,若不是情路遇劫,若不是……

可偏偏所有的巧合與陰差陽錯,都被周芷若這個苦命女子遇上了。

偏偏她與無忌重逢了,偏偏又都各自歸於武當峨嵋兩大江湖紛爭門下,偏偏她又成了峨嵋掌門,偏偏她心心念唸的無忌哥哥此時又生生跑出來了一個趙敏,偏偏……

偏偏這個張無忌又是如此沒有定力的一個人,誰追得緊了,就跟了誰。

周芷若沒有趙敏那樣的原生家庭,被人寵著愛著任性的行止由心,然後又瀟灑的為愛皆可拋;也沒有紀曉芙那樣的為愛果敢,即使有違師命也要忠於自己的內心。

因為周芷若的從小經歷告訴她,她輸不起,

她卑微的自尊心告訴她,她既不能違抗師命,又不能丟失屬於自己的愛情,哪怕她有違曾經發下的毒誓也心甘情願的要和無忌成親。

可是,對於只能二選其一的周芷若,世間又安得兩全法?

可她又偏偏想要兩全,既是對於恩師的“孝痴”,也是對於無忌的“情痴”。

一個“痴”字,悲劇已然在其中了,又怎奈何無法改變的世事呢。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周芷若對張無忌說:我是峨嵋一派的掌門,肩頭擔子甚重。師父將這掌門人的鐵指環授我之時,命我務當光大本門,就算你能隱居山林,我卻沒那福氣呢。

對於無法兩心一致的愛情來說,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朝著兩個方向使勁,又怎麼可能一起達到終點呢。

從小擔驚受怕的周芷若,一旦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以後,一心只想為了事業光大峨嵋,才能帶給她內心的安全感,然而,對於毫無野心的張無忌,卻又一心只想著有朝一日退隱江湖,從此不問世事紛爭。

再加上平白無端冒出來的趙敏,可以為愛追隨天涯,捨棄一切榮華地位,周芷若對於這樣強勁的對手,從心底裡發出的自卑感,讓她這一片“痴心”只能付諸流水,輸得一敗塗地。

“可是……可是她聰明智慧,武功高強,容貌權勢,無不勝我十倍。我終究是爭她不過的,與其一生傷心,不如一死了之……”

可是,愛情,終究不是痴心換情深的事情,即使周芷若可以為了張無忌背棄誓言,可以為愛問心有愧,倘若愛情與恩情不能兩全,揹負的責任與愧疚太重,又怎麼一起去過好這一生。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對心“痴”於自己:付出就意味著交換與擁有,又如何忍受失去的傷痛

金庸說,周芷若和趙敏都屬於政治性的人物,美麗但都不可愛。

只是,周芷若又哪裡有底氣可以和趙敏相比,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決定了她想要的都只能靠自己去拼,只能得到卻害怕失去。

倘若周芷若可以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寵愛有加的健全家庭,她也可以任性的為愛劍走天涯,因為她歸來有所依,心裡有人愛,夜深有人等。

可是,這一切都是假想,周芷若除了峨嵋什麼都沒有,她內心對於安全的極度恐慌,想到得到一世安穩,又害怕得到了會失去,所以她一直在惆悵與矛盾中度過。

想要像趙敏和曉芙一樣可以為愛奮不顧身,又擔心這一切的付出到頭來換成一場空,丟了身份,沒了愛情。

如果說失去無忌,是歸結於趙敏出現的偶然,也是無忌性格與她本身性格的必然。

面對對愛搖擺不定的張無忌,無論是對殷離、小昭還是趙敏,芷若,他自己都很難說清到底愛誰,似乎每一個都愛,都不捨得去傷害,又似乎都愛得不夠徹底,不夠刻骨銘心。

只是對於愛情,無論男女,只要你憑一件事情,成為了他心底的那一顆硃砂痣,只要他對你問心有愧,那麼他便會拼盡一生來償還。

倘若你有負於她,也可以拼盡一生來報復,比如在婚禮上無忌丟下芷若的離去後,周芷若的徹底改變。

周芷若霍地伸手扯下遮臉紅巾,朗聲說道:“各位親眼所見,是他負我,非我負他。自今而後,周芷若和姓張的恩斷義絕。”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一向靠隱忍與堅強打拼出來的世界,又怎麼可以忍受背叛與失去的痛苦呢。

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有負於我。

周芷若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輸了,無論有沒有人出現在他們之間,太過於計較的愛註定無法長存

趙敏可以為愛不計回報,而周芷若不可以,她一心“痴”於自己的付出,缺失的安全感告訴她,付出了就需要得到相應的回報,無論是江湖身份還是愛情。

《倚天屠龍記》之周芷若:倘若愛能兩全,又何需問心有愧

結語

似乎人們擁有的所有幸福都基於在奮鬥的路上,一旦完全擁有了或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內心就覺得不再如當初那般幸福。

因為,幸福屬於內心活得坦然的人。可是,當經歷了一些,看清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之後,人的心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微妙的變化, 這是人們能感應或不能感應到的。

人們總是習慣了被愛,擁有這些“得到”,而相較於去愛,付出這些“失去”卻變得不那麼擅長,甚至是笨拙、自私、膽小。

問心無愧,是我們活過一生的最高境界,對人對事對己,一句問心無愧過,便能安然離去;

然而,若是問心有愧,又如何去承受,讓自己心安理得的過餘生呢。

周芷若的“愧”,終究在無數的“問心”以後,讓餘生來償還。

倘若一開始孝愛能兩全,她又何需做“問心有愧”的事,終究是造物弄人,顧影自憐,走不出自己的心牢罷了。

可看盡天下事,又豈能貪心兩全,擇其一,走下去便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