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奔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這是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寫下的一句經典的名言。揭示了封建禮教對世人的殘害和對這“吃人”社會的強烈反抗。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在日本求學之時,魯迅感覺到了弱國愚民對當時社會所帶來的災害。想要拯救國家,必先喚醒麻木愚昧的世人。所以,他毅然決然放棄醫學,用文字來喚起被封建禮教毒害了的“木偶們”,把新思想注入到他們的血管中去,讓他們變成一個有血肉、有靈魂、有認知的人。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魯迅先生用他手中的筆,在這文壇和政壇上戰鬥著,用他的畢生心血,樹起一座偉大的新文化運動豐碑。

魯迅收到一封來信

魯迅先生的戰績在同行中獲得了不少的反響。

1927年的中秋節,劉半農、錢玄同在魏建功的訂婚宴上和瑞典國家學會會員——來自瑞典的探測學家斯文赫定打了個照面。劉半農得知斯文赫定有心要幫中國爭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額,只是現在候選人還未定下。劉半農認為是一個好時機,於是把臺靜農悄悄地叫到了宴會廳外,將明細一一和他說明,劉半農心裡藏不住話,立馬錶明瞭自己的態度,跟臺靜農說,他認為魯迅先生是此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候選人。這臺靜農一聽,甚是有理,於是滿口答應。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二人商量得十分起勁兒,現在唯一一個問題,就是魯迅方面的態度。劉半農深知魯迅的性子,不敢直接開始行動,於是就讓臺靜農先給魯迅先生寫一封信,徵求他的意見,若他一同意,他們就把板子一拍,開始動手準備一系列參與評選的準備工作。

臺靜農十分敬佩魯迅先生,他自然也希望魯迅能夠參加,並且順利獲獎。那天和劉半農分手之後,臺靜農立即回到公寓執筆寫信,將他這邊的情況一一轉達給魯迅先生。

可魯迅先生的回答,卻等於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魯迅寫信回絕

九月十七日,魯迅先生收到了來自臺靜農的信。在看了這封信之後,魯迅先生拿起了一張信紙,在上面認認真真地寫了幾段話,便把這封信寄給了臺靜農。信裡這樣寫道:

靜農兄弟: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轉告劉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的人,格外有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以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學,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未出名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蔣介石的也行了一時)。

這裡的書,要坐著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掛在旁邊似的。還有一些瑣事,詳寄雯野信中,不贅。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魯迅在信中提到“我不配……還欠努力。”魯迅在信中保持著文人自謙的個性,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沒有達到評上諾貝爾獎的水平,應該把機會留給真正有能力的人,他還說“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別給。”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魯迅的頭腦很清醒,雖然近幾年新文化運動讓新文學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和世界相比還是有些差距,魯迅不想“因為黃色臉皮的人”就得到格外的照顧,這樣,

一來勝之不武,二來還會讓中國人誤以為,自己有能力和其他國家的有實力作家相抗衡,從而自得意滿,不思前進。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其次,魯迅先生寫文是為了救人,為了喚醒人的良知,如果此次有機會真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自己的身價肯定不一樣,到時難保可以像現在這樣無名無利,無牽無掛,一心只為國而戰,寫出可以看的文章了。

魯迅的這一回絕,我想也是為了警醒其他文人,不要只顧著追求名利,而應保持創作的初心,做好手頭上最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