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篩規格,規格為50條黃骨魚苗要用多大的篩?

用戶3534062915701


你好,我是楊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黃骨魚 四川人叫的黃辣丁,南方人叫做黃骨魚。

黃骨魚苗,屬淡水底層魚類,白天喜歡棲息於水底層,不常活動,夜間遊至水體的中、上層覓食。養殖黃顙魚,要求水質清淡,溶氧較高,適宜溫度為0~38℃。黃顙魚為溫和肉食性魚類,喜食小魚、小蝦、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飼料。黃骨魚苗種培育每畝(1畝=667平方米)放苗量為10~12萬尾,可肥水下塘,培養生物餌料,也可潑灑豆漿、花生餅或蛋黃等。養至3~4釐米規格後分塘培育,每畝3~4萬尾,養至6~8釐米規格後進入放養階段。

依據魚的體寬尺寸不一樣,從小到大設置成具有不同大小篩孔間距的一種工具,利用魚有頂水的天性,魚群過篩後大小分離。目前有竹質、鋼質和塑料材質的魚篩製品;魚篩規格大小依據傳統用朝篩或寸篩來編號。

魚篩主要規格:5朝、6朝、6.5朝、7朝、7.5朝、8朝、8.5朝、9朝、9.5朝、10朝、 10.5朝、11朝、11.5朝、12朝、3寸、3.5寸、4寸、4.5寸、5寸、6寸、7寸、8寸、9寸、10寸、10.5寸、11寸。

綜上所述,我覺得50條黃骨魚苗要用5朝,2mm的魚苗篩。




0楊楊


黃骨魚苗長到一定階段時,必須從批量的群體中進行篩選。為了做好篩選工作,錦鯉稚魚池的面積以2000平方米(3.0畝)左右為宜;因篩選工作是在盛夏,所以要選擇在早晨進行,最遲也要在上午10:00以前完成,否則會因水溫上升而引起意外損傷。進行拉網和篩選操作的前一天,應給池塘排水,降低水位。

黃骨魚苗孵化後7~15天就可以從“黑仔”(體長約1釐米左右)中予以篩選;大正三色在培育過程中會呈現墨黑色,有的雖是淡墨,但如果緋花紋較好者在篩選時還是以保留為宜。紅白或大正三色等大約在孵化後40~60天可以做第一次篩選;有的在秋季時雖然呈現為淡墨,但到了立春時會變成豔墨;也有的要到2~3齡時才能變為烏黑,或者緋紅變得更為鮮豔。篩選工作要掌握各種錦鯉的遺傳特徵,而篩選的準則是以育成何種質量的鯉魚來定位的。在第一次篩選中,凡是帶有其品種遺傳特徵者,都要予以保留。之後,約經過20天,再做第二次篩選工作,按不同品種和規格分池放養,以提高錦鯉的成活率。

養殖黃骨魚苗池塘面積2~4畝,池深2~3米。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魚種放養前7~10天進行清塘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也可使用其它消毒藥物消毒。清塘消毒2~3天后,每畝糞肥100~200千克,池塘注水0.8~1米深。飼料採用硬顆粒飼料,飼料粗蛋白含量要求達到32%~35%,飼料粒徑4~5毫米。飼料投餵採取馴化投餵法。可以用手撒喂,也可用自動投餌機定時投餵。魚種入池2~3天后,即開始投餵,5月份前每天喂2次。6月份以後每天喂3~4次。每次投餵20~30分鐘。每次投餵以魚吃八成飽為宜,即大部分魚吃飽遊走為止。魚種入池後,逐漸加深池水,7~10天加一次水,每次加水10~20釐米,到6月份水深達到1.5~2米。每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畝水面用生石灰20~50千克。定期檢查魚體,發現魚病及時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