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養成孩子自己做飯,洗衣服,洗鞋子的良好習慣?

深入生活感受美



詩意人生Y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家兩個孩子都愛做家務。大寶今年13歲,前年暑假我病了,都是孩子幫忙做飯。去年暑假外婆來看我們,大寶還主動做了四菜一湯,把外婆感動壞了。平時週末,都是大寶自己去買菜。二寶今年6歲,很喜歡做家務,摘菜洗碗也是一把好手。怎樣養成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呢?

請老師幫忙

大寶三年級開始,每週末或者節日都有親情感恩作業,原來還要寫成200週記。現在只要拍照片就行。做飯洗碗洗衣服,幫父母洗腳等,每次花樣都不一樣。我們父母剛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引導孩子學習做家務。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認真教孩子,就算孩子很慢或者做不好,也不要哆嗦或者責怪,還要及時表揚孩子。

二寶幼兒園大班,現在疫情在家,學校也有很多做家務的作業。

要養成孩子學會做家務,可以要求老師或者學校多佈置這方面的作業,平時家長會或者告訴家長委員會,讓他們向學校老師提出意見。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們都會開心積極完成的。

我家兩寶愛做家務

前年暑假,我不小傷到腳,我就藉故很矯情,試問大寶能幫忙做飯嗎?沒想到大寶很開心的接受了,還自己一個騎車去超市買菜。他做飯我就站在邊上幫他,甚至拍照到朋友圈表揚他。那個暑假都是孩子在做飯,而且他自己還能吃兩碗飯。朋友圈很多人點贊,我還拿給大寶看,告訴他媽媽太幸福,因為有一個懂事能幹的孩子。後來每個月不舒服的幾天或者小感冒,我都藉故不舒服,大寶就會主動幫忙做飯。有時候他自己餓了,也會去廚房搞吃的。

大寶主動給外婆做飯的那一次,我自己都感動壞了,他太懂事知道感恩了。後來,每次和孩子和朋友聚會,我就會巧合的提起這件事,朋友們都誇獎大寶,他心裡更加得意了,好幾次都說暑假了回去看外婆,還要做飯給他吃。記住孩子的優點,經常在朋友面前表揚,孩子的成就感很強。

有一次,大寶放學回家,主動說要幫我洗兩個月碗,我問為什麼?他說英語月考成績85分沒合格,主動承擔家務。我欣然接受,沒有生氣,也沒有批評他。所以平時孩子犯錯誤時,而且孩子知道錯誤,父母就不要嘮叨甚至大吵大吼,就可以用做家務來彌補。

我會經常向孩子表達愛意,今天買孩子愛吃的菜,告訴他因為我愛他;明天先生把他的鞋子刷的很乾淨,是因為愛他;後天滿足他一個小要求,是因為愛他……。後來我還告訴他,他幫忙洗碗做家務,我感覺到他的愛了。他經常幫我做事,我感覺到他的愛了,相互的愛,生活才會更溫暖。對孩子的愛一定要說出來。

獎勵誘惑

現在疫情,大寶在家裡上課,每天負責洗碗。我告訴,他屬於家裡的一分子,應當幫忙做家務。大寶看中一個玩具,吵鬧很久我都沒有買。後來覺得那玩具確實適合他玩,就讓他做家務掙錢來買,孩子很開心的接受了。

很多學習機構,都是用獎勵誘惑孩子們愛上學習的。父母可以用這個方法,在孩子有要求時,可以讓孩子學習做家務後,才滿足他的要求。延遲滿足對孩子很好,而且孩子還學會了做家務。

親子閱讀

寫育兒問題兩年了,我感覺面對問題孩子,親子閱讀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孩子不愛做愛務。多培養孩子愛上閱讀,或者多給孩子製造閱讀環境,比如每天家裡一小時全家看書時間,或者多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等。培養孩子愛上閱讀,是孩子一生都受益的好習慣。孩子能在書中學會更多的道理和責任,也會更感恩父母。平時父母再加以引導,孩子很快就愛上做家務。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1、變化家務內容

可以先從倒垃圾之類簡單的事情做起,注意要不斷變換家務內容,既可以保持新鮮感,也可以讓孩子提高做家務的能力,並且保持新鮮感是高效率和低出錯的前提。

2、任務明確

給孩子佈置家務的時候,務必要將要求表達的具體且明確,避免孩子不清楚怎麼做,或者偷工減料,敷衍了事。統籌規劃的能力可以不斷培養,漫無目的行為容易使人喪失動力,除此之外,還要注重監督和檢查。

3、以身作則,共同勞動

有些父母指望孩子能夠完成所有家務,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做家務。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帶領孩子一起完成家務。心理學家認為,當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家務,雙方效率都會提升。

4、體驗為主

讓孩子做家務的主要目的,在於讓他們體驗到父母做家務的艱辛,從而體諒父母,而不是真正讓他們做家務,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所以身為父母,切勿在自己心情不佳的時候,將大量家務交給孩子。

5、獨立完成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做家務,要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讓他們能夠自由發揮,獨立完成家務,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並且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家長只需在他們無法解決的地方,給予幫助即可。

6、適當鼓勵

當孩子做家務達到預期目標時,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可以獎勵糖果或者去公園遊玩,以便下次能夠更好完成家務。但是家長要記住不能食言。

一言蔽之,培養孩子做家務,主要是一個教育的過程,需要耐心引導,父母只要培養他們的能力即可,不要有太高的要求。


農村才藝阿杰


孩子學會自己做飯洗衣服洗鞋子,這關健在於父母,有些父母總認為孩子小,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或者對孩子的事情有過多的干涉和幫助,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什麼也不會幹。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學會自己洗衣做飯,父母應該有意識的從小培養孩子自理的習慣。

1.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完成。先是父母做的時候引導孩子模仿,教孩子做。比如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物品等等。不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2.引導孩子做家務。告訴孩子,他也是家裡的一份,父母在營造溫馨的家,他也要為家裡做事,孩子做家家務,父母表揚,給孩子成就感。從而培養孩子主動做家務的習慣。

3.讓孩子自己的事情堅持自己做,持之以恆,就能養成好習慣。




和諧德育


家長示範快樂勞動、從小齡開始鼓勵孩子嘗試、再小的勞動都及時的鼓勵。

1.做家務是動手的活動,身體能夠分泌出大量多巴胺,是可以讓人快樂,家長做出快樂家務的示範。

2.孩子兩歲左右,就可以鼓勵去做家務,比如:幫忙遞紙巾、衣服,當孩子做了以後,表達感謝。孩子不願意嘗試,不要責怪。下次再找時機。

3.孩子收拾了玩具(哪怕只是一樣小玩具)、拿了筷子、擦了桌子、把椅子做了移動復位,都可以及時給孩子鼓勵:比如:"我看到你拿了筷子,謝謝你幫忙。"

當孩子能從小小的嘗試獲得欣賞和感謝,會推動孩子繼續嘗試,直到養成習慣。



正面管教小茸


你好,我是騎驢馳騁天下,愛談點教育,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這次疫情的發生,讓我們感覺到了會做飯、會洗衣是一項基本生存技巧。我作為老師,平時就很注重學生和自己孩子的習慣養成。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著手:

一根據孩子的年齡,叫他們做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我在家寶二歲多的時候,就經常教育他垃圾要扔到垃圾桶裡,自己的小鞋子要擺到鞋架上。他感覺這樣做很有意思,很願意這樣做,慢慢的他就養成了好習慣。當家裡來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就去教別人這樣做。

二是家長不能懶。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學習家長的壞習慣比學習好習慣要快得多。夫妻兩個人要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要求嚴一些。

三是要有耐心。當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多鼓勵,少打擊批評,更不能挖苦。

四是注意孩子的安全。有些事情有些危險性,比如做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幹些沒危險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你。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關注,謝謝。


騎驢馳騁天下


這種現象生活當中確實很多見。因為大人都把所有的家務都包攬了。

太多的顧慮造成孩子根本就沒有鍛練的機會。

我的女兒大學畢業也不會燒飯。因為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話。我們在外面做生意。什麼事都不用她做。現在大了又嫌她什麼都不會做。我和婆婆說還不都是你寵的。我和女兒說你現在己經步入社會。最先要學會的生存技能就是燒飯。以後去婆家不需要你燒飯是你福氣。但如果需要你做卻不會做。到時候你就會覺得生活是一團糟。慶幸的是我女兒比較聽話。從去年下半年去上班開始就學做炒菜。一天三餐都是自己做。中午的飯是早上做好帶去的。她說這樣可以省點錢。因為還要交房租。我對她現在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

其實孩子的好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姐姐前車之鑑讓我明白大人要學會放手。現在我的二胎兒子19個月。我把他當成小大人。什麼都讓他參於讓他學會自立。現在己經學會了自己獨立吃飯。吃完還擦擦嘴擦桌子、自己拿臉盤搬凳子洗腳、看見地上髒自己拿掃把掃地、連掃地機器人怎麼安裝怎麼開都知道、學會分享有好吃的給奶奶先送去。從小事做起以後就會成為習慣。

對待孩子要耐心的教導。有好的表現要及時給予肯定。父母要以身作責。


浙江天琪根藝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孩子為什麼不做飯?是不會做?還是懶得做?如果不會做,你就要去教他。大人也可以一起參與進來。如果是孩子懶得做。你就要告訴他做這件事的意義。

第二,給矛獎勵。不一定是金錢,可以是口頭的鼓勵表揚。你希望孩子做什麼,你就鼓勵他做這件事的表現。甚至做這件事的過程都值得去表揚。

第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制定連續的長期的行動和時間計劃。一旦習慣形成,就不需要大人去監管了,完全是自動自發了。


長言道


我覺得學會自己獨立做事真的很重要,現在太多公主病的姑娘了,自己爸媽慣著你,到了老公家呢,誰會像自己爸媽那樣寵著你,到時候受委屈的還是自己,所以女孩子還是要有一定的獨立能力,不能太慣著,作為父母不捨得教育,出去了自然會被人教育


An小主


培養孩子自己做飯、洗衣服和洗鞋子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培養主動勞動的意識,體驗父母的辛苦等,意義重大,非常必要。首先,可以讓孩子觀察大人的做飯、洗衣服和洗鞋子的活動,這是初期階段的做法。第二,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父母應該大膽鼓勵孩子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並且做好示範,要有耐心地指導孩子做好簡單的家務,包括做飯、洗衣服和鞋子等。第三,在指導孩子做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如用電安全,用煤或者煤氣燃氣等安全,講解如何使用,強調其危險性。第四,應堅持長期性,良好的習慣𣎴是一天兩天短時間就能培養的,必須注重長效機制。第五,應注意多鼓勵與獎勵原則。可以合理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軍,都可以作為獎品。我的孩子,從小到大,培養他自己做飯、洗衣服和鞋子,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強,大學本科在北京讀書,洗衣服和刷鞋子,完全自己負責。如今,在美國紐約哥大訪學,完全自己做飯,炒菜時如有疑問,會通過微信向媽媽尋求幫助,經常會發送自己炒的菜給我們看,我們看著他發過來的色彩,想想味道肯定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