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疫情之下,經濟堪憂,舉國上下,無不驚慌,陸陸續續披露的2月份經濟數據讓各個省區長官著實捏了一把汗。不過,寒冬乍過,春意漸濃,疫情逐漸穩定並且日漸消散之後,如何快速的讓經濟復甦成為了頭等大事。眾所周知,GDP的增長靠的是三駕馬車,基建投資、進出口貿易和市場消費。如今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輸入性病例成了令人生畏的敏感事件,那麼進出口貿易這條路子基本上不能指望,那麼只能從加大基建投資和拉昇市場消費兩個著力點去努力。基建投資國內前一陣子各個省市基本上都陸續的披露了基建計劃,高達幾十萬億的規模讓市場震動。熱情消退之後,各個省市又把經濟增長的著力點轉向了市場消費。

“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消費的前提是動力,動力來源是能力,能力的表象便是貨幣供應

先看一下,各地陸續著力的“硬核”消費點集中在哪幾個層面:

1、旅遊消費。疫情逐漸散去之時,各地的旅遊景點陸續開放,為了吸引人員前來觀光旅遊,做好安保措施的基礎上,政府不遺餘力的開始發放旅遊消費券。商業行為中的借力打力在這個模塊依然被運用的爐火純青,“團購券”、“代金券”、“附贈券”一系列名目的降低成本的消費刺激,促使人們出行。

2、餐飲消費。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喝玩樂中吃喝二字放在了首位,而且疫情之中受到打擊最嚴重的區域可能就是餐飲行業。有了鬆動之機,自然商業的眼光不會錯過,當然,政府也是樂於參與。以政府行為發放的餐飲類“代金券”、“免費券”、“抵金券”等等名錄的優惠券鋪天蓋地,各類珍饈美味、推陳出新的菜餚也是層出不窮,動心不?嘴饞不?那還不行動?更有甚者,政府行為的公開提倡的黨員帶頭消費運動轟轟烈烈,不得不說,這力氣下的也是沒誰了。

“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3、線上消費。疫情之下,人們少有聚集走動,足不出戶的日常需求的滿足自然是線下市場所滿足不了的。有所需就必有所求,有所不為就必然有所能為。不能出去晃悠親身體驗,就把體驗式消費的半徑拉長,“無接觸配送”貫穿每個大街小巷。食品、服裝、化妝品、生活用品、高檔奢侈品等等等等五花八門,一應俱全。除去原有的平臺式消費模式,直播帶貨更是新型時代的寵兒,直播界的紅人堪比超級流量明星,還有一些政府部門人士也湧入其中,真算得上是百花齊放,讓人應接不暇。

4、大物件消費。人類生存於世界上的基本依存因素便是衣食住行,衣食的層面解決之後,住行自然也要著力處理。汽車消費的刺激和推崇各地已經陸陸續續的出臺了辦法,開放限購,發放牌照,鼓勵新能源,讓每一寸國土都有輪胎的痕跡,運動轟轟烈烈。房地產自然就更不用提了,線下無法實現的銷售,線上來湊,平臺賣房,激勵式購房,再加上政府政策的鬆動,貸款利息的調整,你若還沒有概念,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5、精神文化生活消費。物質生活滿足了,物質文明提上來了,自然精神文明不能落後。滿足於人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的各類視覺作品開始尋求末端消費,電影院、話劇院、歌劇院甚至於綜藝節目紛紛更改模式,趕上線上消費的最後一班列車。足不出戶,讓你除了吃喝之後,玩樂更是一樣不少。

“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一系列“硬核”促消費的動作真的是讓人忍不住消費的衝動,恨不得掏空兜裡的最後一枚硬幣全部投放到消費上去,可消費畢竟是消費,大部分消費是是負債的增加,並非資產的累積。促進消費,引領消費,導向消費,必須要對應提升消費能力,消費的能力最終的評判指標是收入來源。

那麼問題來了,消費的意向是有了,如何來提升消費能力呢?信用消費目前可以說是最最常見和廣泛的一種方式了,“信用貸款”、“消費貸款”、“裝修貸款”等還有某些電商的簡單直接的“借唄”、“花唄”、“白條”等等各類名目的消費貸款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電商消費取代傳統消費的過程中,不見實際貨幣流轉,僅僅是動動手指便可支付成功,而且不論年紀大小,一概適用。消費類貸款實際支出的是後續的收入能力,如果一旦消費規模失去了控制,情緒消費上升帶來的債務比例過高,後果不堪設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所以,消費能力的提升不能僅僅依靠貨幣的無限供應和持續性的空支付能力的支持。

“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好,敲黑板的時候到了。無限消費虛擬實力的支持和提供會讓債務上升,生活壓力加重,那麼怎麼樣能實現收入的增長來緩解債務集中爆發的週期呢?答案是基礎收益的持續增長。基礎收益又來源於何處呢?基礎收益涵蓋基本收入、投資收入、預期外收入和福利保障。所以,國家在不斷努力提升就業環境和就業條件的同時,也著重於基本工資的增長,投資環境的改善,基本生活福利保障的完善以及給與的無形中帶來預期外收入的機會。有人會問,預期外收入的機會是什麼?那就是政策紅利!

“硬核”促消費—一入開閘深似海,從此積蓄是路人

2020年政策紅利在哪裡呢?個人認為,房市和股市是亙古不變的兩大紅利點,相比較而言,股市在今年的紅利可能還要偏大一些,朋友們怎麼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