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體育著手,怎樣才能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

夢染青衫依舊


從學校體育著手,怎麼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這個問題很有限制性和目標性,問題的根本就是要通過學校的體育課程來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簡單來說只單獨通過體育課的活動時間是不可能達到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的。所以問題的本源在於,體育課的時間限制了活動的時間,而目標的達成是需要限制的很多倍。

接下來我們還是繼續剖析體育課。

我個人覺得我們國家絕大數體育課的老師並不稱職。或者說從體育教學的思路上的問題讓我不解。

你說每週最多兩節體育課,加起來也就90分鐘,用這90分鐘我們體育考試該給孩子的是什麼?九成的都是一堆為了完成身體素質考核的訓練。

違背了身體素質考核的本心。

既然想要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本質是為了青少年的健康,但有些為了達到所謂的大眾標準過度的訓練已經對正在發育的孩子完成傷害了,而且可能會是永久的,很不人道。

回到這九十分鐘的討論,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對於那些能夠達到正常測試身體水平的孩子,其實體育課很多的是讓他們去玩放鬆,不該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枯燥的訓練上。而那些不能達標的我們帶入分析,從他們的角度考慮考核對於他們的難度。

體育課首先應該給他們帶來的是運動的快樂。而不是鍛鍊的枯燥。

培養孩子們熱愛運動的愛好,以及合理運動中保護好自己。次那些枯燥為了達標的強制練習要有用得多。

只有是用精神去教育的孩子,才會領悟運動帶來的是健康,而不是糟糕的牴觸和厭惡。讓他們在課下也能保持熱愛運動的本心。

孩子熱愛運動了,就要正確引導孩子怎麼去自律的生活運動。如此你還有必要擔心他的身體素質問題嗎?

所以體育課不是用一場球賽來提現比賽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結果每次課都有同學要往醫務室跑。也不是用一場3000米跑步來提升體能訓練,結果第二天很多同學因為運動過度導致肌肉痙攣,行走困難。

體育老師不妨也多從根本出發,真正為了孩子的根本問題出發了,先保證孩子的健康,再來考慮身體素質的提高,先給予正確的運動價值觀,在來考慮運動怎麼去做。


潦草男護士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好,從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看很有必要。首先我先說一下從哪方面著手,恢復八十年代那上學時,第二節下課課間延時20分鐘,用這個時間來完成廣播體操1至8節的運動,過去上學時做的眼保健操也很適用,能夠緩解學生的眼疲勞,每週學校組織跑一次晨跑,學校操場要有運動器材,比方說,單槓,雙槓,為防止摔傷,防護措施要有,所謂的防護就是按裝器材時要有沙坑,以班為單位,每週每班應該按排兩節體育課,上課內容,先跑步熱身,然後力量練習,做單,雙槓,做出規劃,每個項目完成多少,然後進行考核跟蹤!


體操小王子813


怎樣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這是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是否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大問題。我們千萬不能等閒視之。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呢?

首先,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體育工作切實抓起來。每天都要確保有一節體育課或體育活動。體育課與體育活動不能被其它課程侵佔。下雨天也要在室內上好體育課或體育活動。學校的體育設施必須要作出物質上的保彰。學校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體育工作納入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

其次,學校要努力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各科只能佈置適量的作業。不要使用各科配套作業本。不能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做沒完沒了的作業。現在,有不少學生做作業要做到十一、二點鐘,甚至做到凌晨。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這種情況必須禁止。

第三,家長要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體育工作。家長不能盲目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和培訓班。要垠據孩子的興趣與愛好,適可而止。決不能面面俱到,把孩子的休息時間全部擠掉。要把星期天還節假日還給孩子。另外,家長要嚴格監督孩子少玩智能手機和電腦,切實保護孩子的視力和身心健康。目前,由於學生使用電腦和手機時間太長,視力普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還有許多學生甚至已經患上了頸椎病。這方面的問題十分嚴重,必須引起廣大家長的高度注意,決不能無動於衷,聽之任之。

希望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好體育工作,使我們的青少年能夠茁壯成長。只有這樣,國家才能興旺,民族才能振興。


草笑霜


一、將青少年戶外體育鍛煉課程時間納入學校、教育部門的考核範圍、用問責機制來強化落實。

二、加大師資、場地等軟硬件投入,從體育設施配套入手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化。

三、讓體育課落到實處,加強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力度。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積極性。

四、學校實行教學多元化,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可給學生們講世界足球的故事,因為孩子都喜歡足球,籃球之類的體育項目,利用學校的場地,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以教師為裁判形成兩組,其他班級成員為拉拉隊,以30分鐘為全場規劃,對一般的犯規予以默認,提高學生的激情,以進球的多少和大型的犯規次數給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並給勝利的一方發小獎品。這樣的方式能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五、加強體育課活動的選擇性、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在跳繩、球類、拔河、等運動競賽、娛樂體育(撕名牌)等新項目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多種選擇性的活動,改變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體育身體教育觀念,改變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

六、建立完善的評價制度、提高教學質量。

評價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和態度,加深體育鍛煉,對促進身心健康的認識,也可以提高對體育的喜歡、態度和價值觀,有利於學生持久鍛鍊。

體育老師需提高教學質量,保證課堂有足夠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杜絕“放羊課”現象的出現,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發展。

家長應該多鼓勵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好體育課的作用,把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提高到最大限度,在對社會責任和貢獻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健身Adherents


在青少年的發育期裡,有一個身體這個素質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是“敏感發育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內,我們進行一系列的訓練,是可以把身體素質給提高的。如果這個時期一過,那麼發育就會滯後。

爆發力的發育敏感期在12-13歲。

速度的發育敏感期在10-12歲。

力量的發育敏感期在13-17歲。

耐力的發育敏感期在10-16歲。

另外,敏捷,協調,柔韌的發育敏感期都在10-12歲。所以如果想要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那麼在這幾個階段進行訓練比較好。

所以,在中小學時期,尤其是在小學時期,就應該注重對少年的鍛鍊。

從學校體育來說,應該保證以下幾點。

  • 保證體育老師的上課率,不應該被其他老師占課。
  • 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
  •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週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
  • 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餘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學校體育場地或者破壞體育器材、設備。

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刻不容緩。

少年強則國強。


愛健身的王同學


加強體育鍛煉是首要任務,組織課外活動,倡導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多出去活動,不要在教室坐著不動,早上跑操加一些低強度的訓練,類似廣播體操。體育課多帶學生鍛鍊,不要一上體育課就解散自由活動,學校要重視體育,不要動不動就把體育課換了,要不就不上了,大大減少了學生的活動機會!


Gloria帶你瘦每日分享


我兒子學校早上6.10跑步 6.40結束 7:15早餐 中午有課間操 遇到體育課時就打籃球 拔河 我覺得只要能堅持下去 養成習慣 自然能有好的身體素質



那一年的徐某某


毫無疑問,中考考體育是為了促使學生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據報道,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整體下降,超重及肥胖檢出率上升,爆發力、力量等素質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呈下降趨勢,學生出現亞健康的情況越來越多。尤為嚴重的是,城市中小學生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連續多年呈上升趨勢,伴隨而來的是許多成年病如高血壓等出現低齡化現象,為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已刻不容緩。

既然這樣的話,我認為從邏輯上來說高考更應該考體育。道理很簡單:雖然素質教育和減負喊了很多年,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是圍著高考指揮棒轉。高考指揮棒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在整個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決定性是如此之強,既然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幹嗎高考時不考體育?

如果高考指揮棒繼續,顯然孩子們是難有足夠時間和心情去運動的,學生體質整體下降、缺乏團隊配合精神等只怕也不可避免。現在的局面是,一方面不能撤掉高考指揮棒,另一方面又要學生騰出精力來運動提高身體素質,這兩方面如何平衡?

同時,可否不侷限三大球,考慮給學生更多選擇、以便每個人都樂在其中併發揮所長?甚至有沒有可能由學生自己申報考試項目?這樣做當然會帶來一些操作管理上的難度,但只要周密組織,這些技術環節相信不難解決。更重要的是這才符合促進學生運動提高身體素質的初衷,也更有利於高考指揮棒下的平衡。


肌肉與訓練


一、國家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培養

教育部門應該頒佈一些有利於培養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規定,而且要求各個學校強制執行,每個學校的體育生名額應該增加,不應該單純的只培養體育好的同學,很多學校裡體育生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學習不好的,因為他們更多的時間不是學習而是被學校安排訓練,所以體育生的知識水平也是普遍不高,只挑選有天賦的,這也就忽略了平均值。整體的身體體質略差。

二、學校重視體育課

以前覺得小學最輕鬆,高中最累,現在的孩子,小學也不輕鬆,高中一樣累,反而大學放飛自我,脫離了家長的束縛,放縱自己。這就逐漸養成了一種畸形教育,只顧著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對興趣的培養,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上課,沒有課外活動讓學生去選擇,很多青少年到大學了都不知道自己興趣是什麼。國家一定要強制學校重視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預學生戶外運動。而且對於體育老師的培養也要重視起來,體育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良好的訓練計劃,豐富學生戶外活動,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等。不要為了短短的45分鐘而上課,要重視怎麼能像其他主要科目一樣,高效的利用這45分鐘。


羊帆遠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長期、系統的體育鍛煉對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質、智力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建議以保護視力作為抓手,從多方面加強校園體育工作。

一是將青少年戶外體育鍛煉納入考核,用問責機制強化落實。劉海元等人認為,此次《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雖把“強化戶外體育鍛煉”列入其中,但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起到實效。基層教育工作者建議,將落實相關政策文件中規定的體育課時、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等,納入對學校、教育部門的考核體系,並加強問責,避免學校“落不落實一個樣、老師幹好幹壞一個樣”。

二是加大師資、場地等軟硬件投入,從體育設施配套入手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化。“看看名校和普校的操場你就知道差別有多大,別怪家長從幼升小階段就要擇校!不然,名校的孩子在霧霾天可以在體育館打球,普校的孩子只能在教室枯坐!”有網友發出如此心聲。

學校要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強化體育課、課外鍛鍊和健康教育。安徽省涇縣教體局副局長洪幫建議,加大對山區、貧困地區的硬件設施投入,擴充師資,確保農村學生的各方面教育都能跟上。同時,多位醫學專家建議,應從學前教育階段就保障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從小就熱愛戶外運動。

三是引入保險基金、社會組織,降低學校組織體育活動的顧慮。基層教育工作者呼籲,可考慮設立學校意外傷害保險基金,由保險機構運營,統一進行賠付,消除學校的後顧之憂,讓校方敢於組織、敢於教學、敢於讓學生動起來。

團團有話說

對於青少年來說,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在校園內加強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是提升體質的關鍵。

同時,體育是強身健體、舒緩壓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而且大部分體育活動都能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體育愛好也可以磨鍊青少年的心性。學習之餘去跑跑步或者遊游泳,可以減壓還能鍛鍊身體,有了好身體才能繼續下一步的學習生活。

2014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南京青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強調: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

因此,除了體育課外,也期待學校多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的賽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排除不良情緒的影響,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為終身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