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知道外國抗疫多長時間能完成,大家都來說下你們預估的時間?

是洋芋


目前看外國的疫情還在爬坡階段,還沒有達到峰值。各國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參差不齊,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員不足,都給眼前嚴峻的疫情帶來不確定性!

由於國家體制的不同,國外根本不可能完全複製中國模式的抗疫!很多國家的封國,封城都流於形式,政府執行力不夠,民眾配合度不高,疫情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不過隨著每天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增加,各國政府和民眾,都逐漸清醒重視起來,不過個人覺得這場抗疫將是一場持久戰,現在爆發的重點集中在歐洲,歐洲國家綜合實力強,就算短時間有些困難,慢慢也會趨於平穩!世衛組織也曾講過“貧窮的非洲大陸”才是重點和難題,如果非洲大陸預防得當,不會被波及,那眼前國外的疫情預計8月前就會基本結束!如果非洲大陸感染人數日趨增加,那這場疫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了!


梅說3322


外國抗疫不象中國控制得力,人民自覺遵守禁令,西方人都是極端偏面民主化的,自上而下開始不重視,疫情發展起來又手無所措,甚至有的國家要聽之任之,預估死亡掉多少人後,餘下的人會自生免疫力;因此國外抗疫至少要到六月份,那時氣溫達30度以上,病毒活力減小,加上人的抗疫措施加強,全球疫情才可得到基本控制!


張紅心


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海外疫情的最新消息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6日6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466955例,累計死亡21152例,治癒113769人。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37萬。

除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之外,歐洲國家中瑞士確診10897例;英國確診9639例;荷蘭確診6438例;比利時確診4937例;挪威確診3066例;葡萄牙確診2995例;瑞典確診2526例……

亞洲國家中,除日韓等疫情較嚴峻國家以外,新加坡確診631例;泰國確診934例;馬來西亞確診1796例;科威特確診195例;巴林確診419例;越南確診141例;印度確診657例;伊拉克確診346例;以色列確診2369例;沙特確診900例;巴基斯坦確診1063例;阿曼確診99例……大洋洲國家中,澳大利亞確診2364例;新西蘭確診205例……美洲國家中,除美國之外,加拿大確診32409例,巴西2433例……

最主要的是海外的國家大多跟中國的一個省差不多,各國間現在是各自處理防護本國的疫情,焦頭爛額的。醫療體系短時間沒有援助的說法,他們不可能像中國一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省包一市的規模他們是辦不到的。

綜上所述,全球的疫情結束的時間根本就沒有預估的時間表,只能盡力防護。


靖遷依


英國號召全國人民得了病,不要去醫院。要通過產生群體免疫力去對抗(達爾文式適者生存,自然淘汰的法則)。

根據他們的科學家建議,60%的人感染病毒之後,就出現了群體免疫,也就是自己產生了抗體。然後這個病就沒事了,英國6600萬人60%的人感染就是4000萬人都要患病,就按照英國人體更好致死率的計算,怎麼著也得0.5%-1%吧,那就是20到40萬人死亡。據說當地不少英國人還是支持的。這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真到了數百萬人感染的時候,想治療都晚。邏輯上根本說不通,憑什麼相信60%人感染之後就去。就自然產生抗體呢。沒有證據顯示得過之後就不會再得了,這是一個全新的病毒,還不知道它的構造,就下這個判斷,用幾十萬人的生命去開玩笑。

必然對進出口,造成重大的影響,那邊的留學生現在是最尷尬的

政府的不作為使得企業望而生畏,以前做海外生意是賺錢,現在就變成了玩命。而且一些國際交流恐怕也會受到影響,包括對英國所有的業務。可能面臨著拋棄學業的選擇,再念下去就真的變成玩兒命了。歐洲旅遊的,估計要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有業務。公司已經基本倒閉了,而在國內的跨國公司或者跨國業務的估計也會成為重點不同的對象,這些跨國公司以後還怎麼幹,估計也得找相關部門商量。所以英國這種做法真的是很難理解。明明中國有樣板可以照搬,你非要出一個破罐子破摔的危樓。

我們退一萬步,即使講成功了,通過幾十萬人的死亡實現了全民免疫的目的。那麼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還是不敢跟你接觸。到時候我們看英國人就跟看蝙蝠。他自身有抗體,但我們沒有,所以你怎麼跟他接觸呢?這就讓我們想起了大航海時代,歐洲曾經流行的黑死病人口死掉了一半,然後通過大航海技術把這種病毒呢帶到了新大陸,歐洲人有抗體,而印第安人沒有,結果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所以這種事難道以後又要存在了嗎?那麼即便英國人成功了,估計也不會有人再願意跟他親密接觸。其他國家也會對英國進行研發對應的隔離措施。

歐洲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那就真的只能寄希望於科學家了

儘快的研究出特效藥和疫苗,只有科學攻堅,這一條路可走了。英國本身經濟就不行,全靠著進出口和早期的海外投資。一旦與全世界進行割裂,估計生活更加艱難。如果按照美國目前疾控中心的預估,美國最終會有上百萬人患病(悲觀數據是五千萬人),估計歐洲也不會少了這個數,那麼歐美的實體經濟大部分就肯定停擺了。由此造成的社會矛盾會激化成什麼樣子完全無法想象。由於西方社會的網絡系統還沒有中國這麼發達(不發達國際就更差了),線上工作、生活替代現線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疫情如果爆發態勢再持續一個月,某些國家的社會動盪就要出現了(老百姓不是都像中國一樣有飯吃、有病看,各種矛盾會激化)。超過三個月,現有實體經濟會全線衰退(全球商業、金融基本都是私營為主)。某些地區的資本市場甚至可能崩盤,大規模社會動亂會爆發~不敢想想象了,還是希望這次新冠狀像當年的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和非典一樣,一下子病毒自己就消失不見了~

來源 新京報 青蜂俠 中國青年網 齊俊傑看財經 翟山鷹


財經鑫唯吉


疫情在國外鬧的正歡,很多國家沒有能力拿出任何抗疫的辦法。這個也是西方人做事沒有統一的步驟,美英走上了自然免疫的路子。現在看來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也暴露了西方醫學和體制的問題,一次疫情讓西方醫學成為了笑話!

不過疫情還是可控的,中國經驗告訴世界,只要是方法得當,大家步調一致還是可以制止疫情的,而且世界疫情還是在中國的幫助下完成的。這個也是體現了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能力和責任,中國醫務人員也是在這次抗疫中,譜寫了一曲經典的讚歌,讓西方人認識到了東方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我通過周易的方法和自己對疫情的分析做了一次分析,國外疫情是控制起來比較有難度,不過教訓是最好的老師,不管西方人的思維有多飄逸,還是會積累教訓讓自己規律起來。

世界疫情應該是歐洲首先可以控制疫情,歐洲疫情應該是在陰曆五月(芒種到小暑)就基本可以控制了。歐洲善於總結善於糾錯的能力,可以讓歐洲快速恢復正常。

很多地區是陰曆六月(小暑到立秋)基本結束,六月應該是一個捷報頻傳的月份。

比較晚結束的國家美、日、韓號稱東方小北約會麻煩一點,應該是在七月(立秋到白露)基本結束。

另外我國臺灣島,也是結束得比較慢。因為臺灣很多問題導致會結束的比較慢,也是臺灣不跟大陸配合的結果!

總之白露以前,新冠可以得到遏制,疫情告一段落,人們可以恢復到疫前的效果。

通過這次疫情可以提高全體人類的認知標準,最後人類免疫會進入快車道,最後行成統一步調的抗疫聯盟!


龍映熹


中國從去年的12月開始,到今年的3月份才把疫情有效控制下來。

但是現在有許多輸入性病例,這也是中國不可不防的地方。

但是,國外抗疫,和國內又不太一樣。

外國人在觀念上與中國人不同,

他們很難受到政府的約束,

比如他們認為戴口罩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至今國外很多公共場所都沒有多少人戴口罩。

比如意大利在封國時,人們發起了抗議,如同文藝復興一般。

他們的開放自由思維與中國人骨子裡的恪守是背道而馳的,

比如學校停學,他們會出去玩耍,

而我們,是呆在家中上網課。

所以,比起國內,

外國的抗疫是更加困難的。

主要是他們還沒有覺得疫情很嚴重,

加上他們的思維方式的刻板化,

我覺得國外的抗疫可能要持續大半年吧,

不會國內抗疫時間短。

不過還是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大家都平平安安的生活,祝您健康快樂過好每一天


記錄事


首先,這要看西方國家對待疫情的態度,如果還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放飛自我,恐怕疫情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事實證明,中國的辦法不是不能複製,那些標榜自由民主提倡人權的西方國家,到了要命的時候一樣害怕。除了全國支援武漢這樣的做法他們辦不到,封城、居家隔離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要看非洲等不發達地區對疫情的控制。大部分非洲國家的醫療條件和經濟水平都很難應對疫情帶來的壓力。如果疫情在這些地區大規模爆發,將很難得到控制。

第三,要看中國對輸入型病例的防控。國內疫情剛剛好轉,但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輸入型病例又帶來新一輪的挑戰。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造成疫情反彈引發第二波高潮。

最後,這次疫情不是哪個城市的事,也不是哪個國家的事,而是全世界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考驗,只要疫情還存在,不管在哪,都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每個人都將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詞的真正意義。



代號N95


從奧運會推遲到明年來看,預計不會太長頂多到8-9月份就會結束。

最近洞裡的裡四腳蛇已經出洞了。

這證明了許多不屬於冬季生物開始甦醒。

蒼蠅蚊子等等。

這樣也就說明一些屬於冬季的生物也許開始休眠至少不那麼活躍。


楠姐蝦扯淡


勝敗取決於病毒的性質。非專業不懂。

病毒如果不可消滅,那最後就是共存。

最壞的情況就是,人類最終都要經歷病毒的考驗。

盡最大的努力,抵抗病毒。做最壞的心理準備面對現實。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幸災樂禍者,轉瞬受苦的就是你。


鶴羽


談及這些病例什麼時候能得到大幅度控制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