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成立業委會很困難,已經是全國普遍現象,您認為根本原因是什麼?

家有大米之日記


這樣的小事政府是不愛管的。原因有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物業公司由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私下運作確定。這裡邊的利益很大。一個小區少則百戶,多則上千戶。物業費上百萬,再加上維修費用等,利益是巨大的。物業確定下來後,按照法律要求,只有業主委員會有權更換。由於利益的使然,獲利方怎麼可能拱於讓利。這個利益方有開發商,有政府相關人員,有物業公司。因此,業主們要成立委員會,就會受到諸多的限制和“刁難”。即使費了很大的勁,成立了以後,能否代表業主的利益,是否受到物業的控制,以及自身能否擺脫利益的誘惑,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和變數。如果真正的想讓業主委員會發揮作用,地方政府必須出面來管理。當然出面不是私下與開發商及物業進行運作,而是站在前臺明面上,讓物業法得到落實。物業可暫時管理小區,一旦業主入住達到法律標準,必須成立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們重新選擇物業。這個過程地方政府一定要全程參與,真正起到執政為民的作用?


魏煥義


業主和物業不可調和的矛盾,主要發生在交房之前,前期物業公司查驗承接小區,是在業主沒有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直接剝奪了業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等入住以後,又因為物業的誤導,把質量和不完善又拋給了開發商和建築商,事實上,物業查驗承接以後,從法律上已經沒有開發商的事情了,即使有問題,也是物業公司沒有嚴格查驗承接造成的,物業公司多數在忽悠業主。打一個比方,你到4S店買車,車出了問題,4S店推託說是生產廠家的問題,要讓你找廠家去,你樂意嗎,你把錢交給了4S店,他愣讓你找廠家有道理嗎。你跟物業公司簽了合同,也交了物業費,出了問題,讓你找開發商,有道理嗎,很多媒體和物業故意把這個環節帶偏了,這就像是物業公司從開發商進車,你再從物業公司買車,車出了問題,4S店不負責,讓你找廠家。因為很少有人知道查驗承接的重要性,查驗承接是開發商對小區的法律主體向物業的交接和切割,物業查驗承接以後,從法律上來說已經沒有開發商的事情了,如果非說有的話,那也是物業和開發商之間的事情


非誠勿擾16239171


大家對成立業委會都有很強的牴觸感,其實你沒有參加只是聽說或猜疑,讓感覺左右了你。我們小區成立業委會一年多,運作一切正常。成立業委會首先這部分業主你得團結,有正能量感,有奉獻精神,真心樂意為小區健康發展辦實事,最重要一點你不是為錢和好處而來。小區想成立業委會的業主你得有群眾基礎,平時在小區大家都熟悉,能得到大家認可。首先在小區進行成立摸底,將你們的想法和小區情況上報社區,讓社區充分了解小區現狀,知道你們成立業委會的目的。對社區而言很樂意小區成立業委會,業委會的成立會幫政府解決小區的很多困難,是架起業主,物業,社區工作的重要橋樑,社區會全力支持你們的工作。但組織者也會為此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和經濟,還有部分業的不解。只要你們想真心成立,就現在政府的政策不是很難。


海曲正能量


那個業委會不成立也罷了,業委會多數就是鬧事的,好好的一個小區,給業委會的人鬧得亂七八糟。以為物業越換越好,哪知道是越換越糟糕,有事就會甩鍋。


溫馨辰辰


現實情況大多數小區的物業和業委會是一丘之貉,穿一條褲子的,有些物業還會給業委會成員發放工資或補助。換一屆業委會必然就換了物業了。業主們沒辦法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樣的話誰還會去為成立業委會勞神呢?那只是一個權利紛爭。


朗朗tyty


小區業委會之所以難以成立,大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法律法規不合適。再加上開發商的拖拉,後期工程遲遲不開工。應該重新立法,小區樓盤開發銷售一到三年後,以實際住戶投票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每年選舉一次。沒住人的沒有投票權。


做看客就好


業主們是一批散沙,各顧個,太自私。所以即使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只會矛盾更多。


用戶5004528772069


我們小區成立了業委會。總結經驗業委會難成立的原因,無非就是缺少一個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領頭人。政策層面的障礙其實不多。只要有跟物業公司打官司的決心,就沒有成立不了的業委會。


旺旺紅牛


觸動了開發商利益,所以很難成立業主委員會。


平常心146874747


公司行為是要利潤,高房價,高物業費厭榨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