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復陽”患者怎麼辦?上海專家:“復陽”無再次傳染情況

出現“復陽”患者怎麼辦?上海專家:“復陽”無再次傳染情況

日前,一則新聞引起社會熱議:武漢一線一位醫生稱其在門診遇到了一家三口新冠肺炎治癒者,核酸檢測發現其全部“復陽”,且其中的老年患者還出現了病情反覆。這樣的情況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們還有傳染性嗎?大眾有必要恐慌嗎?記者就此連線上海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醫師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新作解答。

“我們首先要明確,所謂的復陽患者究竟是什麼定義。”周新介紹,從疫情暴發以來,曾多次有“某地患者進行多次核酸檢測呈陰性,最後一次呈陽性”的報道,“這種就是假陰性,和目前討論的復陽患者情況不同。”而本次“復陽”,指的是經過了嚴格規範的入院治療、且出院後經過了14天醫學觀察隔離期的患者,他們在複診中的核酸檢測中咽拭子檢測呈陽性。

周新說,根據對目前全國治癒的35000餘名患者的隨訪,沒有一例患者出院後還有傳染給其他人的情況,“復陽患者尚無全面的統計數據,但根據武漢市同濟醫院的前瞻性回訪,大約復陽率在2%。”因此他認為,市民對此無需過於恐慌,“復陽”僅是醫學層面的參考指標,並不具備傳染性。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復陽”?周新解釋,本次新冠肺炎篩查救治期間,大多數採用咽拭子採樣的核酸檢測,但僅能採集到上呼吸道的標本。“我們知道,新冠肺炎對肺部有較大影響,那麼下呼吸道中可能仍帶有少量病毒。但這時候的病毒和最初病程期內的不同:之前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顆粒,而治癒後的患者體內殘存的是病毒片段,通過基因擴增也可以檢測得出,但無法再繁殖培養。”他坦言,至於為何之前無法測出,一來可能是咽拭子採樣的侷限性,二來核酸檢測敏感性的確只有約50%,“因此本次對所有出院患者,各地醫療機構都有嚴格的14天、28天覆診制度,除了核酸檢測外,還有CT檢測等,持續跟蹤治癒患者的病灶吸收情況。”

據悉,“復陽”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已按照國家相關要求納入確診病例上報,因此複診時不再作為新增確診病例重複上報。目前,武漢市已指定金銀潭醫院、市肺科醫院作為“復陽”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他們統一安排在一個病區內,主要就是隔離觀察。”目前仍在金銀潭醫院參與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周新透露。他向家鄉報平安,同時表示,“我們也時刻在關注上海的情況,市民朋友們大可放心,上海的出院標準更高於全國標準,除了咽拭子篩查外,還有糞便檢測,‘雙保險’將把復陽患者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