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徵 ‖ 雄起 遠方的意大利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關於“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的徵稿啟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截稿時間:疫情結束後十日左右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審核通過後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網“‘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展示”專欄及“方誌四川”頭條號發佈(關注“方誌四川”頭條號即可查看)。因微信平臺文章發佈數量所限(每天最多發佈8篇文章),擇部分徵文作品在“方誌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搜狐號、企鵝號)發佈;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發表,並收入正在編纂的《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一書。

雄起 遠方的意大利

袁 徵

生活在巴蜀這塊母系文化色彩較濃土地上的民眾,對雄性的文化需求是尤為迫切的。於是,“雄起”這個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川人的口中。

起初,人們對這個詞的含義發生過爭論,認為“雄起”的表述不雅。豈料,此說法引來蜀中文壇泰斗流沙河的不滿,流沙老曰:“雄起乃大雅,對應是雌伏。”

《古微書》輯漢緯書《尚書帝命驗》雲:“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雄起就是崛起之義,這和清昭槤《嘯亭雜錄·善待外藩》:“蒙古生性強悍……雖如北魏、元代皆雄起北方者”中的“雄起”一詞,含義相同。出生在四川三臺的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先生,很早就在詩中說過“白首為誰雄”。出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太白,也用“雄”字作詩。

其實,“雄起”,包含對人發火、對人強硬的意思。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含義在於鼓勵人們要說得起話,有氣魄,扛得住,頂得起,勇敢上前,不要心虛。只不過在四川話裡,“加油”兩個字為平聲,成都人形容它“母兮兮”的。反之,用四川話高喊出來的“雄起”則帶有去聲,顯然比喊“加油”更加鏗鏘有力,更具陽剛之氣。

1994年4月,中國足球甲A聯賽中的一場賽事在成都市體育中心開場後,全場4萬多名球迷齊噗噗站立起來,不時高呼“雄起”,喊聲震耳欲聾,一浪高過一浪,大有排山倒海之勢。從此,“雄起”這兩個字便傳遍全國。就連不少球迷在飛抵大洋彼岸觀看足球賽事時,也忘不了用“雄起”為自己看好的球隊吶喊助威。

1994年4月17日,首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甲A聯賽在成都開幕,揭幕戰中,四川全興隊1比1戰平遼寧隊(圖片來源:中國體育)

1995年,成都市體育中心觀眾在觀看足球比賽時揮舞“雄起”旗幟(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在世界足壇上,意大利國家隊不愧為最優秀的球隊之一。他們長期稱霸全球,曾贏得過四屆世界盃冠軍、一次奧運會足球賽冠軍、一次歐錦賽冠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意大利國足完全配得上“雄起”這個詞。

意大利足球隊(圖片來源:中關村在線)

說實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意大利這個國家是心存芥蒂的。畢竟在“火燒圓明園”的八國聯軍中,有一個就是意大利王國。直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我才對意大利的看法有了改變。

2020年3月7日,意大利羅馬,戴著口罩的行人經過圓形競技場(圖片來源:西寧晚報)

那次特大地震災難,意大利是首批站出來援助四川地震災區的西方國家之一。沒想到我心目中的這個國家在第一時間援助給我國價值150萬歐元的物資,派14名急救專家駐紮重災區,幫助四川建立了緊急救治醫院和240個災民安置帳篷,讓災民有家可歸,讓900多名傷員轉危為安。

2008年5月23日,意大利醫療隊在四川綿竹地震災區設立醫療站(圖片來自網絡)

時隔12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突然暴發,並且以驚人速度向全國各地蔓延。意大利又在第一時間站出來“雄起”,向中國提供了幫助。我暗自揣摩,這個國家真的如同他們的足球隊員們一樣令人欽佩!

眼下,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哪知意大利卻成了一個疫情暴發區,那裡的病毒感染者從幾人迅速增加到數萬人,病亡人數不斷攀升……

截至3月25日12時,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勢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就在這個時候,一架飛機從上海起飛。由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組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和隨機攜帶的31噸醫療物資(包含ICU病房設備、醫療防護用品、抗病毒藥劑、普通健康人血漿、新冠康復者血漿等)抵達意大利首都羅馬。9名專家中有5人來自四川,他們是: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華西醫院主任護師唐夢琳、四川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副所長童文彬、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吉晉、中國紅十字會成都備災救災中心主任秦小利。當他們得知國家有意支援意大利的時候,紛紛主動請纓逆行萬里赴意,最終得到國家批准。

3月12日晚,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組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抵達羅馬,並攜帶部分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圖片來源:川報觀察)

當我從電視裡看到羅馬上空迴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並有人喊“Grazie Cina!”(感謝中國)那一幕的時候,內心再一次受到強烈震撼。天下悠悠萬事,難道還有比人類的生命更大的事情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不分國別、種族,無論東方、西方,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正如中國援助意大利醫療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小兒ICU護士長唐夢琳在援意日記中寫道:“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全世界人民必須聯合起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才有可能到達更加光明和美好的彼岸。”

此時此刻,我不由默默為曾經心存芥蒂的國家吶喊鼓勁:“遠方的意大利,雄起!”

袁徵,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四川閬中,現居成都。曾在公安、國有企業、共青團、地方政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工作,退休前任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巡視員。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軍報、戰友報、河北日報、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四川機關黨建網、晚霞雜誌、方誌四川、四川省情網、 四川審判、四川檢察等媒體發表文章。替父親袁學邦(老紅軍) 整理的《歲月的追思》一書於2004年3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撰寫的個人回憶錄《我的軍旅生活》一書於2019年1月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