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你能有多省錢,沒進豆瓣之前我一直覺著我是一個挺節約的孩子。


直到發現了豆瓣裡的“摳門女性協會”、“摳門男性協會”、“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前天點進去看了一眼。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是真省,省出風采,省出奇蹟。


話說如果是正常人,攢錢可以,沒必要這麼極端吧。


如果按趙本山老師的話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著,錢沒了。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當然我也不是勸你們不攢錢,相反如果用恰當的方式,攢錢會是一種樂趣。


錢這東西,伴隨了我們一生,攢錢固然美麗,但花錢才是一門藝術。


今天咱們就討論討論,怎麼花錢?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首先說明下,我不跟您說什麼錢生錢的扯淡話,什麼投資、股票、基金,這些我自己都玩不利落…


這邊有朋友說了花錢誰不會呀。


話雖如此,但是花錢還真是個講究的活。


舉個例子,每個人都有衝動購物的時候,淘寶上突然來了個半價、超市裡的售貨員一嘴一個帥哥美女叫得特甜,當時就上頭了,結果第二天就後悔。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冷靜下來發現,錢花出去了,但實際上真正促使你消費的並非物品本身,更多的是花在那些甜言蜜語和營銷策略上。


所以為了能更理性地把這筆錢,花得心安理得。


我們應該從二個方面去衡量。


第一個方面 物品的使用價值生產力


購買的首要原則是什麼?


生產力、生產力、還是生產力。


光腳和穿鞋同樣都可以跑1公里,但是區別就是光腳跑步會很疼,而穿鞋可以讓你跑得更輕鬆,這就是有無生產力工具的區別。


並不是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生產力的工具,請在購買前先思考下,你是否真的有需求,能不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比如新出的ipad Pro 在預告片中各種炫酷,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平板有可能的樣子,高清的攝像頭、激光雷達掃描儀、120hz刷新率...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搞得我當時就想下單購買。


但冷靜下來想想,我真的需要嗎?

可以幫助我提升效率嗎?

能改變我現有的生活嗎?


當冷靜思考這些問題之後,發現我並不需要它,又或者說目前對我的影響不大。


甚至買回來只會變成愛奇藝播放器,在衡量它能為我創造的價值之後,我決定不去購買。


當然這個生產力不僅僅直接作用於工作上。


筆記本電腦、手機這些固然是生產力的輸出源,但同樣還有其他東西也可以幫你提高生產力。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女生可以理解成眉筆,男生可以理解成一遊戲裡的buff,有了它們能讓你的效率更提高。


一部隔音耳機,可以幫助我每天坐地鐵時候,安靜一小時,這段時間內,我可以專心看書,對我的生活質量有改善,那麼我就是可以購買的。


如果這個東西和你的工作、生活質量掛鉤,那就應該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買最好的。


第二方面 物品的使用頻次


高頻次物品優先。


東西買了就是用的,你家的角落是否放著一部許久不用的跑步機呢?


一個跑步機價錢上千元,但是有可能當你買完到家之後,你會發現,如今已經變成一個晾衣架,摺合換算下來,平均跑一次步要近百元。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因為你極少的去使用它,所以在購買前我們也要考慮這件物品的使用頻次,而不僅僅是價格。


東西買來就是用的,很多東西如果你購買之後不及時使用,那麼物品本身的價值就會下降。


家裡經常會出現茶葉放過期了也沒喝的情況,很多東西都是具有保質期的,如果不及時使用,那麼只能白白浪費。


尤其是電子產品,如果你給父母買了部新手機,大多數父母的想法是把舊手機用壞了再用新手機...


我們可以根據物品的使用頻次,來衡量物品的價值,而不是隻根據物品的售價,來判斷價值。


極端一點的情況下,你可以在其售價的基礎上量化這件產品。


舉個例子


好比說你買了臺3000塊錢的電腦,你使用一次。相當於增加3塊錢。


攢錢的日子裡 ,也要學會花錢!


當你使用1000次之後,就相當於完全發揮了電腦的作用。那麼接下來你每一次使用都是賺的。


所以購買之前,先思考,這件東西的使用頻次是多少?應該優先選擇高頻次的東西,作為基礎。


愛跑步的花幾百塊買個跑鞋,常喝紅酒的買個精緻的開瓶器,愛泡茶的買個上千塊的電熱水壺也很實用……


最後也請關心下自己的感性需求。


有些東西,看似不實用,但是能讓你從中體會到一些情感,可以引發你的思考,讓你開心,覺著輕鬆很多,這些超脫於理性層面的東西,可以滿足你的感性需求。


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追求物質回報的,像是自我充電、請客吃飯、外出旅遊,每一項如果可以讓你的精神得到放鬆,為什麼不去嘗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