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誅呂后,滿朝文武劉氏子孫為何無人提議廢去呂雉名號尊位?

等待千年彼岸花開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漢高祖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在發動“剿滅諸呂”的政變之時就已經給出答案了,他們剿滅的是“諸呂”,而不是呂后。所謂“諸呂”,大概其就是呂氏子弟之意。換言之,從一開始,劉姓宗室就沒有把矛頭指向呂后。



呂后是漢高祖原配正妻

雖然在呂后進門之前,漢高祖劉邦已經有了“外婦”曹氏並生下了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但是,劉邦一直沒有把曹氏娶進門,呂后是以原配正妻身份進入老劉家的!在中國古代,妻和妾是有著嚴格區別的,只有明媒正娶進門的才叫妻!其他女人只能叫妾,而且妾進門不能叫娶,只能叫納妾而不是娶妾。至於曹氏,連妾都算不上,太史公給了她一個稱呼,叫“外婦”。而發動“剿滅諸呂”政變的,恰恰就是“外婦”曹氏的幾個親孫子。



在中國古代,對於妻妾的地位是有法律規定的,以妾為妻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法律對帝王家雖然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庶長房的孫子喧賓奪主否定嫡祖母的地位,這是彼時的法律和道德倫理系統所不允許的!不僅庶長房不行,後來成為大宗的漢文帝劉恆也不行。這也是劉恆給自己生母薄太后另建南陵的原因所在,因為長陵系統中的後陵只能是呂后的!庶出皇帝的劉恆也不能喧賓奪主。除非劉邦廢了呂后,劉邦的後世子孫必須承認呂后的原配正妻身份!否則就是不孝,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時代,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皇帝也不能不有所顧忌。



漢惠帝劉盈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在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發動“剿滅諸呂”的政變時,漢惠帝劉盈已經去世多年。正所謂蓋棺定論,劉盈的皇帝名分是確定了的!更何況,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皇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天然皇位繼承人。呂后作為劉盈的生母、劉邦的原配正妻,是最天然、最“根正苗紅”的皇太后!比後來的薄太后要名正言順得多。



無論是劉邦庶長房的孫子、還是漢文帝劉恆,都無法否定、也不敢否定漢惠帝劉盈的皇帝身份。否則,他們就是“亂臣賊子”!他們能做的就是利用宗法制度作文章,讓劉盈絕嗣,從而以庶長房或兄終弟及的身份繼承皇位。這就是為什麼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要殺爵絕漢惠帝劉盈庶出之子的原因所在!既然不能否定漢惠帝劉盈,那麼呂后的皇太后身份自然也無法否定!一旦否定了呂后的身份,如何定位漢惠帝劉盈便成了一個大問題,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彼時呂后和劉盈都已經入土,為兩個死人搞得活人雞犬不寧,得不償失,倒不如低調處理……



呂后的歷史功績老劉家還是認可的

太史公在編纂《史記》時,將呂后納入了帝王才能享受的待遇——本紀之中。彼時呂后已經作古多年,掌權的是漢文帝的劉恆的後代。太史公敢把呂后納入本紀之中,可見彼時的漢王朝官方是認可呂后的歷史功績的!



除此之外,漢惠帝劉盈去世後、呂后獨掌朝綱期間,漢高祖劉邦庶出的幼弟楚元王劉交與呂后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作為彼時劉氏家族輩分最高的長輩,楚元王劉交的態度代表了大多數劉姓小宗的態度,他們也是認可呂后身份和歷史功績的。



呂后一生沒有跳出“劉家人”的圈子

呂后和武則天不同,她雖然專權卻始終沒有生出改朝換代的野心,在呂后心中,她永遠是老劉家的兒媳!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一點從漢惠帝去世之後,呂后接連立了兩個庶出的親孫子當皇帝、卻從來沒有考慮呂家人也能看得出。



對於所謂“諸呂”,呂后也是有所限制的。給他們封王不假,呂后卻始終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糾結應該立劉姓為儲還是呂姓。在呂后心中,皇帝只能由劉家人來做,呂家人不行!如果呂后鐵了心自己當皇帝或者讓呂家人來當皇帝,恐怕漢高祖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和漢文帝劉恆很難有命活到呂后去世以後,不是嗎?對於呂后這一點,漢文帝劉恆、甚至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也都是認可的。



綜上所述,無論從國家法律層面、宗法層面、道德倫理層面,還是私人層面,漢高祖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漢文帝劉恆都不敢輕易否定、也不能否定呂后的地位!更何況,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正妻,作為後世子孫,理論上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廢去呂后的尊號!


農民工歪說歷史


諸呂之亂後,西漢劉氏集團實際上對於呂后極其黨羽是就行了前後算賬的。

首先是對於呂氏一族的清算,呂后所封的呂王呂臺,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沛侯呂種,扶柳侯呂平等一干呂氏王侯被悉數剷除乾淨,就連開國功臣樊噲的嫡子樊伉,也被一併處死,因為樊伉的生母是呂后的親妹妹。

這還不算完,在清除諸呂之後,屠刀又再一次揮到了擁有呂氏血脈的劉氏皇族子孫身上。

呂后作為劉邦的正牌皇后,與劉邦育有一子劉盈。而劉盈是劉邦欽定的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漢惠帝一共有7個兒子,除了劉恭是被呂后處死的外,劉強和劉不疑問是早逝外,其餘劉弘、劉朝、劉武、劉太四人,均死於非命,就因為他們身體裡有呂后的血脈。

本質上來說,翦出諸呂的行動,發展到後期已經演變成了一次弒君作亂的行為。

漢惠帝劉盈雖然軟弱,但不管怎麼說,劉盈都是劉邦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劉盈一脈是漢朝法統上的繼承人。劉盈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劉恭和劉弘先後擔任過皇帝,雖然是呂后的傀儡,但也改變不了他們是劉氏一脈的大宗,是合法的繼承人。而在剷除諸呂的過程中,把劉盈的兒子們一網打盡,其中還包括還是皇帝的少帝劉弘。

這樣的行為就很有問題了,但是因為劉盈的孩子們體內留著呂后的血脈,也只能這次行動中成為刀下鬼,因為這些大臣們都害怕以後被秋後算賬。最後,這些大臣們又藉以漢惠帝劉盈沒有後代,擁立了劉邦的另外一個兒子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那麼,這些人既然連法統上的繼承人劉盈的兒子們都敢殺,卻獨獨保留了呂后的尊號?

因為這個時候,呂后早就已經死了,呂氏一族也全部清理乾淨,呂后的尊號保留與否,其實已經沒有半點威脅了。

再者,做事不可做絕了。呂后在危難之中跟隨劉邦,為西漢的建立和鞏固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呂后雖然專權,從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以呂代劉。

不管怎麼說,呂后是劉邦名正言順的皇后,劉邦臨死前都沒有要廢除呂后之意,作為後輩的劉氏後入又怎麼敢去廢除呂后的尊號?廢除呂后的尊號,就相當於否定劉邦,這在以孝治國的西漢,這樣的行為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漢文帝劉恆極其後入雖然保留了呂后的尊號,但依舊還是在別的方面動了手腳 ,那就是將呂后從太廟中移除,將劉恆的母親薄太后遷入太廟,並配以“高皇后”的尊號(劉邦諡號高皇帝),實際上相當於變相的剝奪了呂后的尊號。

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遷呂太后廟主於園,四時二祭。——(《後漢·光武紀》「中元元年冬十月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廟」)


小鎮月明


尊號,古代政權,皇帝、皇后、太后的稱號,這玩意兒何人敢廢,只能是劉邦,或者當朝皇帝,問題是劉邦已死,誅呂時皇位空著,誅滅完呂氏,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漢文帝,如果真要廢,也只能是漢文帝出手。

圖為漢高祖劉邦畫像。

但這裡面問題很複雜,呂后是劉邦的原配正妻,是漢惠帝劉盈的生母,禮法上呂后是劉恆的嫡母,帝王之家講究血脈相承,呂后已死,廢黜自己老媽,還是個死人,歷史上一例未有,如果廢黜,那劉邦正妻怎麼辦,是不是把呂后從劉邦合葬墓裡面扒出來?

圖為呂后故里的呂后廟。

最大的問題是,廢了呂后,漢惠帝又算什麼,是不是也要把漢惠帝也廢掉,但漢惠帝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登位的,也沒有禍亂朝綱,廢掉恐怕要引發國亂吧,所以這是一系列的問題,牽一髮動全身的事兒,這種事當臣子的能提麼?

呂后本紀,是《史記》中唯一對女性單獨作的傳記。

倒是劉秀建立東漢後,覺得呂后沒資格受劉氏祭拜,把她的牌位扔出了皇陵,這裡要說明一點,劉秀和劉邦一系八竿子打不著,逐呂氏牌位,只是劉秀的個人行為而已,倒是東漢和帝劉肇誅滅竇氏,奪得政權,有朝臣建言廢掉竇太后,和帝在這事上還算清醒,怒斥後,是孝為大,嚴拒。

長陵,劉邦與呂后合葬墓。

歷史上好像僅有一樁廢太后的例子,是晉惠帝的賈南風把楊太后給廢黜了,後來賈南風皇后也被為庶人,這2人都是活著的時候被廢的,完全是打擊現有的勢力,如果人死了估計也沒有廢黜一事了,誰還會跟一死人較勁呢。再者,呂后雖擅權,但也是有功績的,其才幹留下赫赫名聲,周勃陳平剿滅諸呂之亂時,針對的是諸呂,呂氏的後人,並非呂后本人。


圖文繪歷史


這個問題的前半句不夠嚴謹,不是西漢初年誅呂后,而應是西漢初年誅諸呂,即呂氏宗親。

那為什麼滿朝文武劉氏子孫無人提議廢去呂雉名號尊位?方城闕認為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一、沒有正當理由廢去呂雉名號尊位

呂雉作為漢高帝劉邦的元配,漢惠帝劉盈的親生母親,生前被封為皇后,皇太后,死後被尊為高皇后,並與高帝劉邦合葬於長陵,並得配食高廟。這是符合周禮的,具有宗族制度的正統性。

雖然呂后在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把持朝政,在惠帝死後又先後扶持兩個少帝為皇帝,繼續獨掌朝政大權,並且迫害劉氏諸王,濫封呂氏諸王,但她始終沒有“篡漢為呂”,自己或扶持呂氏當皇帝,這在歷史上是有公論的,因此呂后把持朝政的這一時期,史稱“呂后專制”。


二、本次“誅呂迎劉”行動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場宮廷內鬥,而不是一場改朝換代。

本次朝中大臣劉氏子孫發動的宮廷內鬥,向天

下諸侯表明的理由是遵照高帝“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政治遺訓,“討伐天下不當為王者。”無論是陳平、周勃、陸賈等朝中大臣,還是齊王劉襄及其兩個兄弟劉章、劉興居,內應外連,發動宮廷政變,都是在這個政治框架裡行事,以誅殺呂氏宗親為最終目的。

所以說也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挑戰呂雉做為皇后的合法性;提議廢除呂雉,皇后、高皇后的名號尊位。

這也體現了當時朝中大臣們和劉氏子孫們的政治智慧,也化解了非呂氏後黨們的牴觸心理,只是表明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誅滅呂氏,並沒有誅連非呂氏後黨的意思。如呂后在世時最受恩寵的左丞相審食其,在這次宮鬥中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只是丟了官罷了。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說被朝臣們擁立的漢文帝劉恆,在繼位後也表現的聰慧、仁厚,無形中也化解了此次宮鬥中留下的眾多後疑症,表現了一位優秀皇帝的政治智慧。

雖然此次沒有人敢提議廢去呂后名號尊位,但呂后迫害劉氏宗親,濫封呂氏為王的惡行,終遭報應,只不過這已經是二百多年後的事情。

“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後漢書.光武帝紀》

至此呂太后神主之位被搬出高廟,另尊劉邦的小妾薄姬為“高皇后,配食地祗”。正應了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方城闕


西漢皇族集團與功臣集團在呂雉死後對呂雉家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不僅是掌握大權的諸呂比如呂雉的妹妹呂嬃被殺,連呂嬃與樊噲的兒子都被殺。

漢惠帝因為是呂雉的血統,連漢惠帝的幾個兒子都全部被殺。即使是取得政權的漢文帝的嫡妻因為是呂雉家族,她與她為漢文帝生的四個兒子都全部被殺。呂雉家族中嫁給西漢皇族的女性及她們的孩子全部被殺。可以說呂雉家族在呂雉死後基本被斬盡殺絕。

那為什麼西漢皇族與功臣集團沒有廢除呂雉的名號呢?主要是因為呂雉是勝利者,呂雉在劉邦死後掌握西漢最高權力多年,加上呂雉心狠手辣,殺害了韓信彭越等開國功臣以及殺害劉如意等劉邦兒子,對西漢皇族與功臣集團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懾,即使呂雉已經死亡,但她活著時候掌握生殺大權的威嚴仍然讓人敬畏,因此沒有人敢對呂雉秋後算賬。

呂雉武則天慈禧等心狠手辣獨攬大權的女強人 ,即使在她們死後或者失去權力以後,仍然沒有人敢對她們秋後算賬,因為人們都敬畏強者,比如題主及回答問題的人仍然為呂雉塗脂抹粉歌功頌德就是證明。

一直到呂雉死後兩百多年,她作為心狠手辣的最高統治者的威懾力才完全失去,根據《後漢書劉盆子傳》記載,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呂雉的屍體被盜竊西漢皇陵的赤眉軍士兵輪姦並暴屍天下。

呂雉的名號後來也被東漢皇帝廢除。“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後漢書.光武帝紀》 ,至此呂雉的神主之位被搬出高廟,另尊劉邦的嬪妃薄姬為“高皇后,配食地祗”。


厚德載物49847


呂雉頭上的尊號,不是呂后專權後自己加封的;

劉邦做皇帝,她自然是皇后;劉盈做皇帝,她自然是太后。這些都是眾人接受的;就是呂后不專權,這些尊號,她也會有。


在重臣看來,呂后的這些東西,是漢高祖給的,否定了呂后的尊號,就等於否定了劉邦,這還了得。


在後來的唐朝,武則天做了皇帝,但李氏王朝並沒有清算她,仍然以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的。因為她確實是李治的皇后。這是李治生前冊立的,這不是武則天給自己封的。否定武則天的皇后地位,就是否定李治的決定,同樣不會被李氏皇帝接受。


否定一個人,不是否定他的所有;又看合理非合理之分。


過去即歷史


在中國封建社會,男子掌權天經地義,所以當時的人們對於女性掌權都是給予了很多負面評價的,無論她對於功績上有哪些貢獻,基本上都會進行大量的非議,這和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有著直接關係,也是女性政治人物無法擺脫的命運。在西漢時期,當時劉氏子孫推翻了呂后的政權,可見當時劉氏子孫已經認識到了呂后的存在對於漢朝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威脅。他們希望將政權牢牢掌握在劉氏家族手中,所以推翻呂后是勢在必行。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在推翻呂后及其家人的同時,卻沒有廢除呂后的尊位,這一點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呂后的地位很正統

呂后雖然作為政治女性活躍在當時的朝堂上,但是呂后確實有這樣的條件,她有政治思路,而且遠見卓識,更加重要的是,劉邦給了她這個掌權的機會。試問,如果呂后不是皇后,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後宮女子,再有能耐她也沒有辦法干預朝政。所以這一切還要從呂后的地位來討論,呂后是劉邦的正妻。正妻在古代家庭中的地位是遠遠高於妾室的,所以在劉邦的眾多女人中,呂后的地位很特殊,也是不容忽視的,無論劉邦在世還是離世,呂后都是他的正妻,需要記錄史冊也毋庸置疑的。所以劉氏子孫和滿朝文武推翻了呂后,可是卻不能夠動她的尊位,因為她的地位很正統,不存在任何爭議。



推翻的是呂后政權,而不是針對其人

當時滿朝文武和劉氏子孫對呂后多有不滿,主要原因在於呂后對於朝政的干涉,她當時的作為已經嚴重威脅到劉氏子孫的既得利益,他們也擔心這樣的情況一旦持續發展,朝堂上都會是呂后的人,以後江山恐怕要姓呂。所以面對這樣的態勢,呂后勢必會遭到沉重的打擊,他們藉由推翻呂后,也順便根除了呂氏家族威脅朝政的隱憂。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劉氏子孫就認為沒有任何問題,也不需要再為難呂后甚至廢除其尊號。



呂后是優秀的政治人物,她的功績得到廣泛認可

呂后確實專權,但是她一直都在為江山考慮,而是是為劉氏江山考慮,如果她想要扶持呂氏後人當皇帝,她當時是完全有這個條件做得到的,之所以她沒有那樣做,無非是因為在呂后的心目中,劉氏家族的地位是不容撼動的。更加重要的是,呂后對朝廷的貢獻眾所周知,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廢除呂后的尊位。


紫禁公子


方圓論壇在線

首先你不得不承認,呂后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並且也是她一手開創了外戚干政的先河。但是呂后並沒有篡漢。也就是說呂后雖然“謀朝”,但是她並沒“篡位”。既然呂后沒有篡位又何談廢除呂后尊號呢。況且呂后臨朝時期漢朝的發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之所以會有後來的“文景之治”就是武則天的底子打的好。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可以看出在歷史層面上司馬遷給予了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也就承認了呂后對於漢朝的貢獻。


呂后可以算得上是“巾幗不讓鬚眉”了。其政治手段絲毫不遜色於劉邦。在劉邦稱帝的八年時間裡。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亂,打擊異姓王。對於鞏固漢朝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知道被劉邦是為心腹大患的韓信就是被呂后一手給除掉的。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劉邦沒有在臨終前除掉呂后,事實上劉邦想要除掉呂后也不那麼容易。一方面呂后本身無錯,劉邦沒有理由除掉呂后,否則一個暴君的帽子是戴定了。其次,呂后自己經營的實力也不弱。劉邦如果真對呂后會引發不必要的動盪。

甚至於劉邦在臨終前對呂后都有託付國事的意思。 比如蕭何之後的接替者曹參,曹參之後的王陵等人都是劉邦親口對呂后所言的。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劉盈正常繼位。但是劉盈生性懦弱,在面對呂后這麼一個強勢的老媽的同時就更顯不堪了。所以劉盈雖然當上了皇帝。但大漢朝基本上都是呂后說了算。漢惠帝憂鬱而死後。呂后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的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利。也就是說劉恭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傀儡了。掌權後的呂后大肆分封呂家子弟為王為侯。呂后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呂氏王侯數量一度超越了劉氏子弟的王侯數量。


呂后雖然後半生一直在操控大漢朝,打壓劉氏子弟。但她卻並沒有篡漢。在呂后臨死前她也知道自己死後呂氏肯定會被清算。原本呂后想要給呂氏打造一個龐大的關係網。讓呂氏子弟和諸侯結親讓後讓呂氏女子嫁給皇帝。這樣的話呂氏就會成為最大的外戚,之後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得劉氏子弟不敢清算呂氏。但呂后計劃還沒有完成就去世了。呂后一絲大臣們就開始聯合劉氏子弟對呂氏子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天下畢竟還是劉氏的。所以呂氏子弟被大規模清算。所以說呂后和呂氏子弟要分開來看,呂后並沒有想造反。而呂后死後呂氏子弟卻想要造反篡漢。這根本就屬於兩個性質。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大漢的江山怎麼來的,用劉邦的話說,主要靠3個人的功勞。

明白歷史奧秘的人會說,在這3個人面前,還有1個人,而且還是個女人。

劉邦曾經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另外一位最親密的戰友,他沒有提起,誰呢?呂雉!

因為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下,史書列傳不會太多描述,也因為是漢高祖的忱邊人,也不必大書特書,因為最親密的人,也就是心腹,作為主帥更多的是暗自珍惜珍重。

還有啊,不要被小說和影視作品影響了,呂雉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

阿閒覺得,呂雉聰敏中帶賢惠,心狠中帶凌厲,可謂殺伐決斷,是一位具備極高政治智慧的女強人,也是一位天賦極高的馭將女統帥。

第一,賢惠。呂雉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劉邦常戴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閒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蕩山下的沼澤地區。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後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第二,政治女強人。高祖劉邦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第三。薄情心狠。殺韓信、彭越,殺戚妃、如意,無不彰顯了心狠手辣的一面,這種斬草除根、防患於未然的潑辣,符合一代女皇的性格。這也是其薄情的一面,當然,沒有這些手段,大漢說不定早OVER了。

最後,影視劇作品中演繹呂后的人太多,也不乏所謂的大腕明星,但我個人感覺,《楚漢驕雄》裡的呂后(張可頤 飾)比較符合其性格,即便是戲說演繹太誇張。


蓋棺定論呢?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歷朝歷代,能出呂雉之右者,也只有幾百年後的武媚娘一人而已。


言歸正傳,回到問題。

所以說,呂后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女人,更是一種象徵、符號、和旗幟。對於開國帝后,高祖之原配,漢惠帝劉盈之母親,其後劉家皇帝的老祖宗,當然被最高規格的供奉。

西漢誅呂后,滿朝文武劉氏子孫誰會提議廢去呂雉名號尊位?

欺師滅祖的行為,哪個人敢去作死?


青島樓市薈


呂后駕崩後,呂氏族人想在漢中起事。被朱虛侯知道後,朱虛侯寫信給哥哥齊王,才開始了誅諸呂的事情。

齊王起事檄文:“孝惠崩,高後用事,春秋高,聽諸呂,擅廢帝更立,又比殺三趙王......而諸呂又擅自宮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功臣,矯制以威天下,而宗廟所以危已。”

簡單來說就是:“高後年事已高,被諸呂蒙蔽,所以才做出那些出格的事情來,而現在高後去世了,諸呂擁兵自重,劫持諸位功臣在京城。威脅劉氏江山,所以才出兵討伐。”

可以看出齊王並沒有想誅呂后的意思,而是將矛盾指向了諸呂。

原因有幾點:1.百善孝為先,先輩已經有了過錯,現在呂后已經去世,如果剝奪她的封號是對先人的不敬,畢竟死者為大。

2.朝中還有現在呂后身後的人,雖然呂后稱制,動了很多人的奶酪,但是呂后的功勞不可埋沒,在劉氏宗族青黃不接的時候,是呂后安定了朝廷。

3.呂后的威勢還在,呂后與劉邦起於微末,到做皇后,稱制十幾年,她的威勢仍舊還在,雖然人去世了,但是沒有人敢對她不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