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三道防線”,決不能讓戰“疫”成果功虧一簣

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表示,現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蔓延擴散,“但我們已經建立了‘三道防線’,能夠很好地抵禦境外輸入病例。”

守住“三道防線”,決不能讓戰“疫”成果功虧一簣

“三道防線”,是指入境關口篩查、入境後14天隔離觀察、醫療機構發現早期病人。吳尊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海關是第一道防線。境外感染者在入關時,海關通過測量體溫、詢問症狀,以及對過去40天旅行史的審查,可以把有症狀者或者出訪前已經有症狀者篩查出來,直接送到指定醫療機構治療。第二道防線是入境人員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如果處在潛伏期的進來了,通過14天的觀察期就能夠發現。萬一第一道、第二道還有漏的,出現症狀以後,總要到醫療機構就診,這是第三道防線。”到目前為止,輸入病例基本堵在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還沒有發現病人。由此也就可以看出,守住這“三道防線”,就能抵禦境外輸入病例可能導致本土第二次疫情大流行的風險,給人民群眾一顆定心丸。現在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能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看作口號,而要讓“三道防線”固若金湯。

守住“三道防線”,是現實防控的需要。根據世衛組織最新通報,全球確診病例已突破30萬例,各國普遍升級了防控措施。截至3月23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27例;當日新增確診病例78例,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廣東本土確診各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4例;現有確診病例4735例,其中重症病例1573例。這就說明,零星散發病例和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傳播風險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輕心。

守住“三道防線”,是病毒特性的要求。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病毒,至今沒有找到病毒源頭,其原宿主、中間宿主、轉播路徑、致病機理等都還在研究探索之中。更重要的,現在依然沒有特效藥物,疫苗也在試驗之中。而新冠病毒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病毒存在時間和排毒時間相對較長,對這個新的病毒性疾病還有很多不認識的地方。這些特徵,也要求我們毫不放鬆、堅守防線。

守住“三道防線”,是完成目標的保障。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沒有退路和彈性。也只有實現經濟社會目標任務,才能使兩個百年目標順利交替,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夯實基礎。完成目標任務,必須有“三道防線”堅如磐石作支撐。

庚子新春的這場疫情,已經對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不可避免的衝擊,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國舉全國之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才換來疫情防控向好轉變的勢頭,才使經濟社會正常秩序開始恢復。目前各地復工復產全力推進,“中國製造”火力全開、“世界工廠”龍騰虎躍;廣袤農村大地,春耕生產也在加緊進行,為夏糧豐收創造條件。我們必須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堅決守住“三道防線”,決不能讓來之不易持續向好的形勢出現逆轉,決不能讓戰“疫”成果功虧一簣、付諸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