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為什麼會被人民日報點名?

90後電影愛好者


你說的是好還是壞呢?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802217047771054596/?app=news_article×tamp=1584541205&req_id=20200318222005010026077205101F827C&group_id=6802217047771054596

這裡寫著我的看法!挺懶的不願意再打字,願意的話可以看看!

雖然演的不錯,但是還是陷入中國倫理家庭劇的怪圈了,不能自拔!

劇情老套,沒有新意,全靠著一集接著一集的配角撐起來這部戲!看看配角的陣容,哪一個都是電視上經常出現的人物!





藍色海豚影視劇剪輯


剛開始看還行,後面到40多集的時候就有點尷尬了,現在看到48集了,覺得沒啥意思!房中介確實挺辛苦的,這個我接觸過兩個,因為去年我也有點看房經歷,因為不懂見過四個房中介吧!他只是給你看房子或者給你帶到樓盤,然後給你算房子的層數,多少層多少錢,然後首付多少,利率多少,什麼南北通透這些,到最後一箇中介我才覺得靠譜,最起碼人家會告訴什麼是滿五唯一怎樣買合適,雖然最後沒有買房子,但是我留了他的微信,以後有需求我肯定會找他,因為我覺得他靠譜!因為先前三個啥都沒告訴,就是帶你到樓盤人家給你介紹!


陌沫媽咪


我不是黑誰。我親身經歷,買二手房找我們這裡的中介,他們三十多萬收購的房子。賣給我們就七十多萬。他們找別的店同事假扮房東。更讓我意外的是隻要挨著一個小學或者中學,不管是不是什麼樣的學校都能被他們以學區房的噱頭炒的翻一翻價錢。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三線城市。座標hhht


別瞎鬧成麼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孫儷最先遭殃!最近,人民日報轉載了一篇來自工人日報的文章,標題為《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

人民日報點名,原因是懸浮劇的梗

正文內容大肆批判《安家》《完美關係》這類“懸浮劇”,即使有孫儷的加入,也無法改變國產職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一貫作風。

要知道,孫儷可是連貫多年的“電視劇女王”。

“孫儷出品,必屬精品”一度成為大家的固有印象。

可無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懸浮劇”,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孫儷,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原因很簡單,孫儷的粉絲多、知名度高、作品受眾廣,並且她拿下的獎項尤其影視相關的獎項更多。

所以,孫儷被點名確實能引發影視行業對“懸浮劇”的熱議。


平安官網


人民日報是在中國報道民生,非常專業的媒體。他們之所以評價《安家》這樣的影視劇,是因為劇情的走向會影響到觀眾對於行業的誤解。

房產中介除了辛苦以外,還有翹單,跑單的情況。這些情況,不僅存在於各大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是存在於同事之間。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都是很正常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很多大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人,看到這樣的劇情,會誤以為,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沒有職場利益紛爭,只有互幫互助。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會傷害到我們的利益。

而真正的職場劇,應該表現這個職場中的兩面,一面為善,一面為惡。提醒所有想步入職場和剛步入職場的人,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擦亮眼睛,看世界!



幸福小福貴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1.最近,人民日報還特地髮長文批評這部電視劇。人民日報認為:雖然這兩部職場劇雲集了不少出色的實力派演員,但他們出眾的演技表現也拯救不了懸浮劇拖沓又灌水的劇情。《安家》的男女主角羅晉和孫儷都是圈內公認的實力派,孫儷多次榮獲視後殊榮!但即便這些演員演技在線,他們依舊拯救不了懸浮劇在劇情方面的劣勢。在《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只在前幾集劇情中表現出了房中介行業的艱辛,在後續劇情中,該劇主題就已圍繞原生家庭對個人影響以及婚外情的社會熱點元素展開,這種劇情被大眾視為懸浮劇。而《完美關係》更是掛羊頭賣狗肉,雖然故事背景的確是以公關行業的發展為主,但劇中大部分劇情都在講述精英男主和傻白甜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

2.其次人民日報認為:這類電視劇的表現十分的浮誇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跟社會現實脫節。傳遞不好的社會能量!





河南小夥生活


這個被點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要拿出一個典型,來殺雞儆猴,像這種嚴重脫離現實的雞湯式電視劇毒害了太多人,什麼詩與遠方,什麼穿制服是遭人排擠的行為,這在當前社會價值觀很不合理,很多年輕人幹工作不能腳踏實地天天白日做夢要麼就是潛規則,最後職場潛規則成了流行,還有很多單位的員工當個市場經理就可以不穿工裝,成了一種特權的代表,特權思想開始在職場蔓延,這是嚴重的社會思想氛圍價值觀導向問題!


儒釋道文化的經濟社會


劇情太假,不接地氣。

很多情節完全不合理,就是為了推動劇情而強性存在。

一.徐姑姑人設不合理。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1.985首開單,忽悠對門鄰居搬家,孩子要轉學時,當劇情需要認識學校領導了,他認識校長;

2.後搬進來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當劇情需要認識樂器老師了,他同學恰好就是,為了圓得圓潤一點,徐姑姑大學還組過樂隊;

3.向公館要找海外的後人,當劇情需要海外有人幫忙的時候,徐姑姑再次演繹了不僅不差人,而且不差錢,自掏腰包請私人偵探;

4.幫看護向公館的耿叔查詢贈予書,劇情需要認識證人的後人時,趙姑姑剛好認識電視臺的記者兼主持人,幫忙牽線結識了證人的後人,而且他還上過電視臺的節目;

5.當向公館林茂根和耿叔陷入糾分要打官司時,劇情需要認識律師,徐姑姑同學2恰巧是大上海名律師,巧了嘛這不是;

別的還有很多,像客戶失眠,他認識專治失眠的老中醫,和退休的郵遞員很相熟,只幫他不幫別人等等。總之,沒有徐姑姑一個電話搞不定的事,如果有的話,那就兩個電話。

不合理的地方還有,中介為賣房子幫甲方裝修,房似錦和王子健都幹過,在大上海隨便裝裝都得十幾萬吧,為了打廣告還必須得是歐派,那就更不合理了。即便他們有錢這麼做,那就不怕裝修好之後被別的中介給賣出去嗎?那自己的錢不打水漂了?不要說是獨家房源,劇情沒說是獨家房源。就算是獨家房源,剛開始那個樓道房十幾年沒賣掉,房東不早急了,還掛在中介十幾年,還就掛一家,有錢燒的,合理嗎?而且這種戶型房東肯定也知道不好賣,所以正常人思維肯定是掛的中介越多越好,提高售出機率嘛。房東這個不懂。

房似錦媽媽人設也極不合理,看劇情得知房家五個孩子就房似錦混得好一點,所以房媽可著她要錢。正常人思維不是因為女兒優秀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嗎?看劇情很明顯她不是正常人的思維,就是要逼死女兒幫襯兒子,那麼為什麼女兒工作丟了就不鬧了?按照房媽的思維你工作丟了管我屁事,我只負責要錢,我管你怎麼賺錢才對。突然變成關心女兒工作丟了掙不到錢了,思維又變正常了嗎?

其他bug太多了,不說了。


干將莫邪G


要知道,在不少觀眾的心目中,孫儷可是連貫多年的“電視劇女王”。“孫儷出品,必屬精品”一度成為大家的固有印象。可無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懸浮劇”,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孫儷,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原因很簡單,孫儷的粉絲多、知名度高、作品受眾廣,並且她拿下的獎項尤其影視相關的獎項更多。所以,孫儷被點名確實能引發影視行業對“懸浮劇”的熱議。

劇情中出現一些愛情元素固然好,但不能“掛羊頭賣狗肉”啊,將職場演繹得過於理想化就不是職業劇了。回到《安家》上,其故事題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就是生活中經常見的房產中介為了提升業績而發生的一些故事。這種題材大家一聽就可以猜到大概劇情,所以應該比較真實。

  可沒想到,《安家》的劇情實在是太過狗血,摻雜了複雜的感情問題,與真實的中介生活並不相符。難怪會被人民日報批成“懸浮劇”,的確是脫離實際了。就拿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來說,其人設極不合理。她的壞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同時也讓人無法理解,我們只看到了她對房似錦無盡的索取,根本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對待房似錦。

當然,《安家》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本身就不是一部“紀錄片”,不可能完全還原生活中房產中介的模樣。根本原因就是編劇以及導演在這方面準備工作不足,這才產生了一些雷人的劇情。即便如此,《安家》中有些情節還是值得品味的。就拿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到江奶奶和宋爺爺來說,他們之間的愛情讓人感動之餘也顯得很真實。

可以肯定,人民日報批評“懸浮劇”和孫儷的初心是好的,脫離現實生活過於浮誇的電視劇確實不被待見。但我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誇張的劇情絕不是演員能決定的。客觀來說,孫儷的演技有待提升不假,但真正該反省的恐怕還是編劇。


不標準的桔子說電影


現在的電視劇能找出幾個是真正從生活中來的麼?胡編亂造、胡說八道、胡作非為,說句毫不誇張的話,長此以往,我們全社會,特別是孩童,天天賴以陪伴的文藝作品,將會徹底消除我們極力維護的優秀傳統和堅持中國特色的思想路線,莫等閒,從現在抓起已夠遲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