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食品安全事件,"吊白塊",非食品添加劑

食品的安全問題關係到全人類的生活,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2001年的7月,國家質檢總局針對相繼發現在食品中違禁使用的"吊白塊"行為,發出緊急通知。2006年的"龍口粉絲"事件使得人們對"吊白塊"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


淺談食品安全事件,

吊白塊,化學名稱為次硫酸氫鈉鉀酸,易溶於水在常溫下較穩定,遇酸鹼和高溫極易分解,在高溫下有較強還原性。吊白塊的水溶液在60℃以上就開始分解有毒物質,在120℃下分解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是一種工業漂白劑,主要用於染布漂白。屬於濫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學添加劑,我們國家嚴禁將其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應用。可能添加吊白塊的食品為腐竹、粉絲、麵粉和竹筍等,其主要作用是增白、保鮮、增加口感以及防腐。比如不法商家把吊白塊應用於面製品中,用作漂白劑,可以增加麵粉的韌性,使其久煮不爛。


淺談食品安全事件,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吊白塊,遇熱、酸不穩定,分解出來甲醛、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摻入食品中的吊白塊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檢驗食品被吊白塊的汙染情況,主要是通過測定其分解產物甲醛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再根據其比例關係進行間接的判定。


淺談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中摻"吊白塊"的案件發生原因主要是由於消費者對食品外觀品質的錯誤認識,追求食品的外觀色澤和盲目的追求、不法商家禁不住利益的誘惑以及相關部門管理的缺失。應該添加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護色劑等代替吊白塊,嚴格的按照國家標準、傳統工藝和企業標準執行,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專注於食品營養與安全,吃的放心,生活更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