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學習,你還在打罵嗎?

椰棗樹下


在應該學習的階段卻不用心,這種行為是不能接受的。

打,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並不是唯一。

人,要有所敬畏。

要不然,他就會尾巴翹上了天。

學習,只是一個方面,或者是一個人,為了將來走向世界,這個階段正是蹣跚學步,為將來自己的發展方向底定“調子”的肇始。

讓一個人產生敬畏之心,最好從學習階段。

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沒有徹底擺脫父母的扶養,經濟上幾乎完全依賴——一句話,就是還比較容易“控制”。一俟他們心理方面成熟、或者“半成熟”(最怕的就是貌似成熟),他們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急於擺脫束縛的衝動。

所以,打孩子,還是要趁早。

在應該學習的年齡,心思卻用在了別處——對於這樣“遭遇”,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遇到過,或者正在遭受著煎熬。

那麼,如何扭轉孩子的這種狀態呢?

兩種方式,一軟一硬。

軟的方法,叫做投其所好,以誘導為主。

具體實施: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你就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就是他們最喜歡玩什麼),然後加以關注。

不要限制其興趣所在,當然更不要無原則的助長,只是細心觀察,予以關注。

同時(最關鍵的地方來了),在他們要開始玩之前,給他們佈置一件其他事情,告訴他們,做好這件事情之後,就可以盡情玩自己喜歡的遊戲了。

“其他事情”嘛,開始要簡單一些,容易一些,之後再逐漸加碼,這樣讓他們感覺不到難度。

一俟到了正式上學的時候,“其他事情”就改為、或者主要成分變為學習內容。

因為有著之前的適應,因此孩子大多會愉快接受。

可要注意的是,在開始階段,要“極其苛刻和嚴厲”地要求“做好”兩字,並且堅守這兩個字絕不妥協。

硬的方式:

小的時候罰站。

大了之後禁足。

不準玩遊戲。

不準吃零食。

不批准購買自己喜歡的衣服。

打。

切記的一點是,孩子父母千萬要步調一致,絕不能一方打,一方拉,否則前功盡棄,孩子之前所捱得打全都白捱了。

最關鍵的是,孩子的心裡,再也沒有了敬畏之心!

沒有了敬畏之心,社會肯定會好好給他們“補”上這一課的。

到那時候,要想挽回,可是難上加難了。


讀了一點歷史的王毓季


打罵孩子唯一能獲得的結果就是孩子厭學,或者更厭學。家長來看看你是好奇模式還是質問模式,結果很大差別。一字一句教你如何不再為孩子學習抓狂。為何孩子寫字又慢又重?為何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1、學習習慣。很多家長以為孩子一開始學習盯緊了孩子就會養成好習慣。這往往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家長的事,反而不利於孩子好習慣的形成。家長可以用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比方說“今天你有哪些作業要做啊?”“你給自己訂的計劃幾鐘點完成啊?”“今天有哪些新認識的字呀?可不可以跟媽媽分享一下啊?”等等。記住是好奇模式不是質問。不好的計劃家長不要批評要跟孩子說“你覺得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呢?”如果孩子堅持就按孩子的做,捨得讓孩子犯錯也很重要。好奇是想了解,質問是想強加。

2、培養榮譽感。很多家長抓狂的是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好不容易會了一會又忘了。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往往會很用力很慢,家長一定要注意其實是孩子很想寫好才這樣的,催促和打罵是非常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的。每次每點進步家長都要說出來給孩子聽。記住不要和其他孩子比,只要一比積極性全無。

3、時間概念。催促和提醒是不會讓孩子有時間概念的。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看時間,然後讓孩子有自己的鬧鐘或手錶。就算要提醒也要這樣說“現在幾點了?這個時間準備做什麼呀?”關於遲到,如果孩子經常不按時其實可以和老師一起配合讓他遲到一次。我從來不催促孩子上學,只告訴他自己要把握好。這樣孩子比我緊張,早上我會陪孩子吃早餐,和他聊天。有時孩子說時間到了,我都會說再聊一會嘛,是要遲到了嗎?家長從心裡到做法都要知道學習是孩子的權力,要用他自己的責任心去完成,而不是父母的緊盯嚴防,打罵只能適得其反。


大雁75885


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學習的興趣點,在學習上沒有掌握到方法和規律,沒有成就感。還有的孩子其實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是因為他從畫畫中得到樂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有做下去的動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辦法解決。遇到不好好學習的孩子,考驗的只能是父母的耐心和陪伴。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本能的愛上學習,其實就像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工作,不願意寫方案和工作報告一樣。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有了父母的陪伴,一起讀書,寫字,做題,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陌生的,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慢慢地他會覺得學習是一種習慣,就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在陪伴的過程中,要慢慢告知學習的用途,學習的方法,學習遇到困難時如何面對。對於那些理解能力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父母就更需要耐心去等待他們成長了。畢竟一顆果樹種下去,也不是立刻就能開花結果的,何況是人呢?給點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比自己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下來,就會有顯著的進步。面對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的孩子,著急上火,又打又罵,那是你無助無力無能的表現,因為無能為力,才會生氣。如何陪伴孩子成長,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功課。打罵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傷了感情,反而讓孩子更懼怕學習。


青橘如許


現在教育孩子真是一個大難題,很多家長在工作社會生活的壓力下,性格有時候會變得很暴躁。小孩子是很天真的他們。不可能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很容易在家裡邊大聲喧譁戲鬧,有時候家長會搞得很煩。所以說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情緒。大人們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時常放鬆心態。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要用大人的思維。一定要理性思考問題。夫妻雙方溝通更重要。夫妻之間和睦,往往孩子幸福的指數就會更高。


bagwell


孩子初三了,今年寒假延遲。網課不上,作業不寫,作為家長既可恨又無耐,只能任其自然。畢竟十六歲了,正處於青春期,卻又半懂不懂狀態,強迫也沒用。希望能在五月時突然懂事生性,發奮學習,爭取考進縣中學。


小城小人物情感故事


有時候氣急了會打,不過孩子真的不能打,要有耐心去陪伴,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太差,承受能力也太弱,所以,還是慢慢說教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爸媽的良苦用心的,所以,對待孩子就是要有耐心


努力的人生很精彩



公正永生


我在打罵孩子,但是我不是在衝動時候打罵孩子,而且是在很理智的情況下打罵孩子,讓孩子心甘情願接收我對他的打罵。


情第一錢第二


孩子愛玩是天性,打罵是錯誤的,可能會讓孩子更恨你。你要學會引導。


巴扎嘿講故事


孩子不好好學習原因有三,一,學習習慣差,二,是沉迷遊戲,三,是喋喋不休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