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谈招聘

1、小团队,大成就

第一部分,我们一起看看小团队千大事的精兵策略。这是在谈到招人时,每个带团队的人要面对的现实,它影响了我们组建团队的方式。

不管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公司,变化趋势都是,团队在变小。现在在各种办公室里,我们会看到,即便是较大的工作团队,现在也都分成更小的组,我们经常听到人说,我在哪个小组工作,属于哪个大组。每个团队也从金字塔一样的科层制组织,变成灵活的小组,从正规军变成了特种部队。

小团队,大成就,这在互联网行有很多惊人的案例。比如,在科技互联网曾经有一个轰动性的收购,2012年,Facebook收购了图片社交软件Instragram.它有3000万用户,价值10亿美元,而当时这家公司只有16个人。又比如,在2004年,谷歌的电子邮件Gmail功能上线时,这个团队有12个人,而现在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在用它。

小团队,也成为很多工作团队的标配。比如,优步打车在每个城市开展运营,都只有三个人,也就是所谓的“城市铁三角”,一个总经理,-个管用户,一个管司机。谈婧曾经是优步上海城市铁三角一员,她说,“进了优步,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们真的一一个城市只有三个人?

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团队做法,正反映了未来工作的趋势。科技互联网行业的特点是,它的核心任务不依赖于人数多少,少数人可以做出大影响。同时,互联网行业的特点是变化非常快,只有小团队才能适应快速变化。随着各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各个行业的内部工作组织方式,也在开始广泛用小团队。

小团队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掌握带团队的技能。在传统管理里,这种技能是比较少的,并且有的在现在也不适用了。过去的团队管理

方法往往是金字塔式的,小团队领导听话比自己有管理能力重要。但现在,公司不再是金字塔,而是一一个个同心圆,小组可以处在其中的任何一

层次,而且,有很多小组其实处在公司最核心的地方。

2、招聘最优秀的人

在今天的第二个部分,我们就来看看,从那些最好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可以学到的两点技巧,招聘最优秀的人,招聘能学习的人。

第一,当你要实现“小团队、大目标”时,你需要“招聘比你优秀的人”,这不再只是老生常谈的管理套话,而是每个带团队的人要做的。

比方说,是选一一个比你更能干的人加入,帮你分担?还是随便组个团队,然后结果是你自己要做几个人的任务?当团队变小,答案变得很清晰,选比你优秀的人,才是最理性选择。

接着,你会发现,你要动用各种资源来招聘最好的人才。比如,王淮曾经在Faebook工作,现在做风险投资,他分享经验说, 他为了 从公司里别的项目组挖人,他派自己的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去跟那个人喝咖啡。这是因为,老板们出马可以体现项目的重要性,而重要的项目组才可以吸引到优秀的人。

又比如,从外部招聘一一个人,你可能请公司的专家跟人家见面。这不是为了面试对方的水平,而是为了让他知道,我们这儿专业很牛,有时候,对于非常稀缺难得的人才,你甚至可能跳过所有流程第一时间就推荐给大老板,请他出马去劝人加盟。

第二,如果你带一个要完成大目标的小团队,招聘能学习的人,也不再是套话。在招聘时,我们都很看重经验,这是基本要求,但现在,一个人有没有学习能力,变得更重要。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德韦克曾经对比“我学不会的”的僵化心态,和“我能学会”的成长心态。她说,“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你选择僵化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

过去,我们会假设,需要新的技能,那么带团队的人我们要自2先学会了,再教给团队成员。但现在的情况是,工作需要太多新的技能,团队每个人需要各自去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培训、快速前进。比如说个小例子,过去我们会认为,拍视频要外请专业拍摄团队,但现在,临时要做一个产品视频介绍,在你团队里,如果有人即便从来没做过,也愿意去学习研究,然后拿起手机来拍摄,用手机软件进行剪辑,他这样愿意学习可以让工作进度加快很多。

谷歌有个经验是,招聘“学习型动物”。在今天的开头,我们说的那个同事,他最突出的能力就是,他自我驱动,进行远超过工作需要的高强度学习,用掌握的技能达成工作目标。

小结一下。未来工作的趋势是小团队千大事的精兵策略,你需要掌握新的招入技巧。这些技巧其实并不新,实际情况可能是,原来很多看似空洞的话,突然变得有意义了,比如我们今天就重点讨论了两点:一,招聘比你更优秀的人,二,招聘学习型动物。

最后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不管你是团队领导,还是团队普通一员,如果你在的团队要变成一一个最小团队,对照我们今天的讨论,你要怎样让自己有资格留在其中呢?请你留言,分享你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