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豫東南地區種糧人注意了!小麥條鏽病、赤黴病有啥特徵、該咋防治,專家解讀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劉彤

當前,小麥條鏽病在豫南局部呈偏重流行趨勢,小麥赤黴病在豫南、豫東南偏重流行風險高,對河南省夏糧生產構成直接威脅。小麥條鏽病、赤黴病一旦爆發流行,將導致小麥品質下降和產量降低,嚴重影響農戶種糧收益和農業平穩發展。

小麥條鏽病、赤黴病,有啥特徵、該咋防治?3月22日,河南省政府下發緊急通知,部署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等病蟲害防控工作,並提出科學防治策略,以保障全省小麥生產安全,促進穩糧增收和提質增效。

今年小麥條鏽病、赤黴病在河南省呈早發、重發態勢

據河南省有關農業專家會商分析,受外地越夏區菌源量大、冬季氣溫偏高和雨水偏多等因素影響,今年小麥條鏽病在河南省呈早發、重發態勢;而對小麥赤黴病,河南省種植的小麥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差,若抽穗揚花期降雨偏多,對赤黴病侵染有利,該病在河南省暴發流行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 小麥條鏽病


豫南、豫東南地區種糧人注意了!小麥條鏽病、赤黴病有啥特徵、該咋防治,專家解讀

小麥條鏽病

發病原因:小麥條鏽病由一種叫做條鏽病菌的真菌引起,這種病菌依賴活的小麥植株,依靠吸取小麥綠色葉片中的養分來生存。

發病特徵:小麥葉片上出現越來越多的黃色粉狀物質,這種物質就是條鏽病菌的夏孢子,相當於條鏽病生長髮育的種子,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和傳染性。

傳播特性:快速繁殖,傳播容易。條鏽病菌的夏孢子一旦成熟,只要有一陣微風從麥田吹過,比一粒灰塵還要輕很多的夏孢子顆粒就可以隨風飄走了,有的甚至可以傳到上千百里之外

發病條件:菌源累積、氣溫偏高、雨水偏多

防治策略:加強監測、控點保面;病葉率達到1%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統防統治,以提升防治面積和防治效果。

  • 小麥赤黴病


豫南、豫東南地區種糧人注意了!小麥條鏽病、赤黴病有啥特徵、該咋防治,專家解讀

小麥赤黴病

發病原因:小麥赤黴病主要由禾穀鐮刀菌、亞洲鐮刀菌、假禾穀鐮刀菌引起

發病特徵:小麥抽穗揚花時,病菌侵染小穗和穎片,首先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進而病菌擴展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小穗發病後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溼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黴層;後期病穗上產生密集的黑色小顆粒(子囊殼)

傳播特性:典型的溫溼氣候型病害,在菌量充足的條件下,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2天以上連陰雨天氣,病害就可能爆發

發病條件:小麥品種抗病性較差、抽穗揚花期降雨偏多

防治策略:優化品種,推廣應用抗(耐)性較強的品種;藥劑預防,見花打藥,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開始全面噴藥預防,之後5~7天再次噴藥預防;組織開展大面積統防統治,以提升防治面積和防治效果

豫南常發麥區防治原則

在豫南常發麥區,小麥條鏽病防控要堅持“加強監測、控點保面”的原則,病葉率達到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普遍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控要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的原則,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進行全面噴藥預防,之後5~7天再次噴藥預防,最大限度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其他麥區防治原則

在其他麥區,要加密小麥條鏽病調查頻次,根據病情適時封鎖發病中心並開展大面積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控要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的原則,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情況,一旦遇到連陰雨或連續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組織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

推進統防統治,提升防治面積和防治效果

推進統防統治是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等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措施,可以較大幅度提升防治面積和防治效果。河南省政府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保障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等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所需資金,採取政府購買植保社會化服務、實行統防統治服務補貼等方式,大力推進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要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擴大統防統治面積。

今年統防統治率達到50%以上,病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河南省政府通知強調,各級政府是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的責任主體,要落實屬地責任,把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等病蟲害防控工作作為近期一項要事急事,抓緊抓細抓實。要明確工作目標要求,小麥條鏽病防控要做到應防盡防,重點區域小麥赤黴病防控要做到全覆蓋,統防統治率達到50%以上,病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