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适度放开住宅小区入口管理:快递员、外卖员等可凭“随申码”绿码进入

上海适度放开住宅小区入口管理:快递员、外卖员等可凭“随申码”绿码进入

虹口区通州路415弄,志愿者给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 /晨报首席记者 任国强


3月24日下午,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上海大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向导、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汤松榕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会议透露,为集中力量做好航空口岸的境外疫情防输入工作,经批准,自3月25日零时起,虹桥机场暂停所有国际、港澳台的进出港航班业务,并将虹桥机场此前所有国际、港澳台航班转场至浦东机场运营,保留虹桥机场国际、港澳台航班备降功能。

通过联防联控机制,上海市各相关部门及海关、边检、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已研究落实保障方案和操作流程,协同做好转场准备,保障航班转场工作有序顺畅。

本地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郑锦:3月23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9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23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75例,20例境外输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9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均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目前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26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3月23日0-24时,本地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截至3月23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9例,无本地疑似病例。

该确诊病例常住上海宝山,为境外输入关联病例。3月14、15日,其在广东出差,曾与当地确诊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有过接触。3月21日根据协查通报,本市将其作为密切接触者,对其实施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已追踪到其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9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为宝山区:卓越时代广场、喜士多便利店(呼兰门市店)、每日鲜精品水果园(南蕴藻路店)。对确诊病例涉及的场所等已告知当地,并严格落实相关消毒措施。

优化调整现行社区防控策略

曾群: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调整的要求,结合当前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本市明确:在继续严格落实“外防输入”要求的前提下,按照“适度放开、有序放开”的基本导向,优化调整现行社区防控策略。

一、在继续严格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放开住宅小区入口管理。首先,各小区保留出入口检查点,保留进入人员必测体温的制度。对体温异常人员,一律按既定的“全链条处置机制”及时报告、移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各小区可取消入口人员登记和车辆登记。但是,对首次返回小区的来沪人员,仍应做好信息登记工作;对过去14天有重点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仍应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及时报告,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等各项健康管理措施。

其次,非本小区居民进入小区的,以出示“随申码·健康”绿码作为通行凭证。其中,快递员、外卖员、搬家员等物流人员和车辆,可以进入小区;看望亲友的访客,经亲友同意,可以进入小区;家政员、护理员等服务人员,水、电、气、通讯等公用事业设施维修人员,经服务对象同意,可以进入小区;房地产经纪人员及其客户,经房屋业主或出租人同意,可以进入小区;房屋装修业主及装修企业,经向居村委会和小区物业报备,并书面承诺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学习生活的,可以进入小区施工。其他需要进入小区的人员,在征得相关居民同意后,也可以进入小区。

此外,非本小区车辆符合小区车辆管理要求的,可以进入小区。

二、落实社区公共场所和设备管理,有序开放室外公共场所。随着调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二级响应机制,本市明确,小区内的室外文体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在做好人员控制、消毒和秩序维护基础上,可有序开放。但是,非必要的文化娱乐等聚集性活动,仍然暂停。

同时,市民政局仍然强调,各社区要继续做好公共区域的楼道、电梯、门卫室、垃圾箱房(桶)等共用部位、设施设备和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分类处理、环境整治等工作。对居家隔离家庭的垃圾,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门处理。

近期,我们多次强调,“外防输入”是当前本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尽管本市已调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二级响应机制,但社区仍然必须继续严格管理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在社区落实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措施,不但不能放松,相反需要继续从严从紧地予以坚持。社区仍然必须继续严格管理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这里,再简要重申几点:一是居家隔离对象和非居家隔离对象绝对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承诺一起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经核查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一律实行集中隔离;

二是进入社区居家隔离前,必须先通过核酸测试;

三是居家隔离人员绝对不能离开住所。擅自离开的,一定依法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市民政局重申,上述要求,对中外人士一视同仁,即规则一致、一个标准;执行一致,一把尺子。

加大精准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张建明:为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加大精准金融服务,上海主要实施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协调商业银行提供300亿元专项贷款。市经信委联合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发布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中国银行提供100亿元信贷额度,对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企业,给予调整还本计划、延长计结息周期、调整授信品种等多种优化方案。浦发银行提供200亿元信贷额度,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推出“抗击疫情金融直通车”,全天候在线受理企业服务申请,快速响应企业信贷、利率优惠、支付结算、跨境购付汇等融资需求。

二是实施科创企业上市贷。为助力本市拟上市科创企业复工复产,市经信委面向近300家改制上市培育入库企业排摸融资需求,向12家商业银行推介66家入库企业的融资诉求。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搭建绿色通道,实施“科创企业上市贷”服务方案。根据统计,超过八成的拟上市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得到初步解决,其中一半已获得贷款,另一半的企业正在选择授信方案。

三是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联合实施“上海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应急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投放资金。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符合条件将获得风险代偿补偿和保费补贴支持。

近期,还将进一步摸准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市经信委通过上海发布、一网通办、企业服务云等渠道,向全市中小企业发出“支持上海复工复产30问”调查问卷。截至3月23日,共有1599家中小企业填写了问卷,其中,608家中小企业反映需要融资,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融资金额和可接受融资成本。市经信委第一时间对接本市近30家商业银行,迅速回应企业融资需求。

同时,调查问卷还涵盖企业免费升级宽带、免费远程办公、法律援助、用工保险、物资保障等服务需求,我们正在联合三大运营商、云服务供应商、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一一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需求,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